总有一条路是我们未选择的路

 

生活,总有不曾有的经历,不曾走过的路,不曾遇到的人,不曾看到的风景。有人说人生就像选择题,无论对错,你都没有更改的权利。选择一条路,意味着你将不能选择另一条或几条路。...

生活,总有不曾有的经历,不曾走过的路,不曾遇到的人,不曾看到的风景。有人说人生就像选择题,无论对错,你都没有更改的权利。选择一条路,意味着你将不能选择另一条或几条路。



未 选 择 的 路

(美)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The Road Not Taken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篇。创作灵感来自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对他在英国最好的朋友爱德华·托马斯经常做的一件事情的善意玩笑。



弗罗斯特经常与托马斯在乡间散步。每次托马斯都想要选择一条可以使他向弗罗斯特展示某种奇异的植物或者奇特的风景的路。但是,每次散步后,托马斯都要为做出的选择后悔,为如果他们选择“更好的”方向而长吁短叹。



就像托马斯一样,我们的生活很也会时常如此。

上大学时,想见识外面的世界,于是选择了远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第一次离家很远,在陌生的城市里,想家的时候,是否也曾偷偷想过,如果……

错过了与心仪已久的女孩或男孩的真情告白,多年以后,是否也曾偷偷想过,如果……

工作后,依然想着"外面世界的精彩",于是选择留在了一线城市。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职场菜鸟的繁重压力,工作累的时候,是否也曾偷偷想过,如果……

曾经有个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因为某种原因失之交臂,过后,是否也曾偷偷想过,如果……

某项工作,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失败了,领导批评,同事抱怨,工作生活一团糟的时候,是否也曾偷偷想过,如果……

如果……

……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选择有很多,于是我们为了选择一个,而放弃了另一个。现实却很讽刺,当人们因为某种选择而感觉劳累、困惑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去想那条“未选择的路”。



然而,相对于我们的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却毅然决然选择了在自己的那布满荆棘的道路上,让理想之花绽放。

罗伯特·弗罗斯特出生于圣弗朗西斯科一个教师家庭,在美国西部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他对诗歌的兴趣在中学时代就已显露,曾在校刊上发表过几首诗。

19岁时,他在文学周刊《独立》上发表诗歌《我的蝴蝶:一首哀歌》而收到第一笔稿费。接下来的近二十年时间里,他一边教书、管理农场,一边继续自己的诗歌创作。但在此期间,他的诗歌一直得不到当时美国诗界的承认,为此,他感到痛苦和忧虑。

1912年,38岁的罗伯特·弗罗斯特,为了让心爱的诗歌能发表,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静、安稳的生活,远渡重洋,来到了英国伦敦。当时,对于诗人来说,教书可能是一条平坦通畅的生活道路,而写诗的道路则可以说充满了幽寂荒凉。但是,诗人坚定而执着地选择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之路就像他在《未选择的路》中写的那样,人生的岔路不可能两条都选“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明知其中一条可能走起来更艰难,却还是选择了它。“Then took the other,as just as fair,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在英国,他很快结识了很多知名的作家和出版商。

191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孩子的心愿》出版后,立刻引起了轰动。美国著名诗人庞德,也因感受到了诗人作品振奋人心的力量而极力推崇弗罗斯特的诗作。次年,他的《波士顿以北》(North of Boston)相继问世。也正是这条写诗的道路改变了诗人的命运,使他成为最受人喜爱的美国诗人之一。从此,一切都变得不同“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随着他第二本诗集的出版,罗伯特·弗罗斯特踏上了归国的路程,他下定决心要在自己祖国站稳脚跟,赢得诗名。当时,诗人已经认识到自己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是养育他成长的美国新英格兰,那里有一种写诗的冲动,也只有那里才是他的创作天地和灵感之源。

这次离开英国,回到祖国,对罗伯特·弗罗斯特来说,又是一次重要的选择。这次选择和他三年前要移居英国伦敦一样重要并且更加难能可贵。当时他因无诗名而走,以期在异域撞开文学之门;此时,他因诗名而归,以求能恒久拥有自己的创作之源,开拓一片新天地。



罗伯特·弗罗斯特也像《未选择的路》中写的那样,他选择了一条少人迹罕至的路,走出了一条与20世纪多数诗人迥然不同的道路。

生活中,如果你也像罗伯特·弗罗斯特一样选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希望你能像他一样,坚持自己所追寻的,将这条路走得多姿多彩。在披荆斩棘中,你收获的则是另一番天地,那也是别人未选择的路。

书缘众筹,连接现实与梦想的图书众筹平台,帮助作者众筹出书;

只要带上你的文稿,找到我们,就有机会实现出书梦想!

如果你是一个有创意设计师,也欢迎联系我们,
让我们合作一起创造出更多有趣的文创产品!


    关注 书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