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犊牛饲养的八个关口

 

犊牛管理目标:保证犊牛正常生长发育,尤其保证瘤胃及骨骼的正常发育;日增重大于800克,最佳可达到1000克以...



犊牛管理目标:保证犊牛正常生长发育,尤其保证瘤胃及骨骼的正常发育;

日增重大于800克,最佳可达到1000克以上;在60天时,体重达到出生重的2倍;

哺乳犊牛年死淘率控制在2%以下;

0~2月龄犊牛的发病率50g/L)的初乳! 如何能做到?

方式一:风靡各大牧场的——犊牛“三件套—初乳测定仪、初乳灌服瓶和折光仪”

(1)犊牛出生时,挤初乳,使用初乳检测仪进行测定,在绿色范围内(IgG>50g/L)的初乳为优质初乳,冰冻保存(-20℃)或直接饲喂犊牛;

(2)饲喂犊牛使用初乳灌服瓶(4公斤),在2分钟内(保证半小时内)就能灌服到真胃中,有特制插口能避免误入气管;

(3)出生后6小时再灌服2公斤初乳,保证母源性细胞的供应,刺激犊牛机体免疫机制;

(4)出生后24~36小时,采犊牛血液,用离心机4000转/分钟离心(右图为血清离心机)或静止取1~2滴血清,用血清折光仪进行检测,如读数在6.5以上,说明犊牛被动免疫形成,可极大减少犊牛各种疾病。

方式二:犊牛初乳管理系统——COLOQUICK(丹麦)

带有初乳巴氏消毒、初乳抗体水平检测、初乳快速解冻和初乳快速灌服多功能的初乳管理系统COLOQUICK,完全单人管理操作所有犊牛。(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的三项研究中,与饲喂未经巴氏灭菌初乳相比,饲喂巴氏灭菌初乳24小时血清IgG水平提高25%,吸收率提高28%)

操作步骤:

(1)当犊牛出生时,从初乳库中(冷冻冰柜)取出4公斤初乳盒;

(2)放入初乳水浴系统(40℃)中快速解冻(15分钟内);

(3)取出初乳盒,立即灌服犊牛4公斤初乳;

(4)再挤母牛的初乳,在灌服检测支架上进行检测,使用初乳质量检测计,当数值超过50g/L(在绿色范围内),挡开下阀门直接灌入初乳盒内;不合格初乳可以收集饲喂其他相近日龄犊牛;

(5)把初乳盒放入带有巴氏消毒功能的系统中进行巴氏消毒;

(6)巴氏消毒后,放入初乳库中冷冻。

两种灌服方式的注意事项:(1)灌服犊牛要温和,切勿蛮力;(2)灌服之后6小时内不要搬动犊牛,让它在一个安静、舒适、温暖、干燥、干净的环境中休息;(3)灌服后在6小时尝试再次灌服2公斤初乳,补充母源性细胞,刺激犊牛机体免疫器官发育;(4)灌服后第二天---第三天犊牛会有轻度腹泻,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三天过后自然消除,这是排出病原菌和多余养分的过程。

四、营养关

犊牛四大营养元素——水、奶、开食料、草

1.水——第一大营养元素

(1)单栏式:喝奶以后1小时再给新鲜的水,最好是凉开水,避免犊牛造成营养性和病菌性腹泻;

(2)群居式:保证饮水槽(或水碗)时刻都能喝到洁净、新鲜的水,注意每天彻底清洗水槽2次。



注意:料槽(料桶)要与水槽(水碗)分开一段距离,防止相互污染。

2.奶(制品)

表2 代乳粉(或原奶)和开食料的规范使用流程(常规方案)

日龄

饲喂次数

代乳粉用量(克)/头次

奶粉日喂量公斤/日

代乳奶或原奶使用

(公斤)/头次

开食料的数量

(公斤)

第1~3天

3

过渡乳

-

2.0过渡乳

-

第4天(过渡)

3

60

0.18

0.5代乳奶+1.5过渡乳

-

第5~6天(过渡)

3

120

0.36

1.0代乳奶+1.0过渡乳

少量

第7天(过渡)

3

180

0.54

1.5代乳奶+0.5过渡乳

少量

第8~21天

3

240

0.72

2.0代乳奶

0.35

第22~45天

3

280

0.84

2.5代乳奶

0.85

第46~60天

2

140

(平均)

0.42

(平均)

2.5-0代乳奶(逐渐减少量)

1.25

总计

38公斤奶粉

342公斤代乳奶+18公斤初乳(过渡乳)

45公斤开食料

备注

1.最高峰每头犊牛每天需7.5公斤奶,有利于犊牛生长和健康;

2.如使用全乳蛋白型代乳粉(蛋白质100%来源于乳蛋白),犊牛发育更加迅速,建议前21天必须使用全乳蛋白奶粉;

3.代乳粉使用方法:50~60℃温开水冲调,夏季按1:8,冬季按1:7配比,自然降温到39℃左右饲喂犊牛;

4.使用代乳粉的犊牛消化吸收较快,会采食更多的开食料,有助于培育一个更好的瘤胃,得到更多的日增重。

表3 代乳粉(或原奶)和开食料的规范使用流程(快速生长方案)

日龄

饲喂

次数

代乳粉用量(克)/头次

奶粉日喂量

公斤/日

代乳奶或原奶使用

(公斤)/头次

开食料的数量

(公斤)

第1~3天

3

过渡乳

-

2.0过渡乳

-

第4天(过渡)

3

60

0.18

0.5代乳奶+1.5过渡乳

-

第5~6天(过渡)

3

120

0.36

1.0代乳奶+1.0过渡乳

少量

第7天(过渡)

3

180

0.54

1.5代乳奶+0.5过渡乳

少量

第8~45天

3

300

0.90

2.7代乳奶

0.70

第46~60天

2

150

(平均)

0.45(平均)

2.7-0代乳奶

(逐渐减少用量)

1.25

总计

42公斤奶粉

378公斤代乳奶

+18公斤初乳(过渡乳)

45公斤开食料

备注

使用加速生长方案的犊牛奶粉蛋白质为28%,脂肪为16%(传统犊牛奶粉为蛋白质22%,脂肪16%),平均每天饲喂量也较大,使犊牛快速生长,体质更健康,提前达到配种要求,提前产奶。

现在国外已经有部分管理先进的优秀牧场,开始对犊牛出生后7~45天内,每天饲喂更多的鲜奶或犊牛奶粉,最高时每天饲喂量可达8~10公斤,日增重都在1000克左右,最大限度提高犊牛日增重,增强体质,提前达到配种要求,为牧场创造更多的“隐形效益”,国内东营澳亚也开始实施此程序,为犊牛培育新思路提供有力尝试!

注意:坚持使用废弃奶(产房奶、乳质量不达标奶和抗生素奶)的四种弥补方式

使用巴氏消毒设备;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消毒更彻底,营养保存更完好);混合使用代乳粉,降低废弃奶当中的营养损失;把废弃奶饲喂小公牛或出生45天以后的小母牛。

3.开食料

出生后第3天开始诱食开食料,在犊牛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采食优质开食料,有助于刺激瘤胃发育,使瘤胃绒毛快速发育,提高对精粗饲料的利用能力,主要是开食料中产生的挥发脂肪酸中的丁酸来刺激瘤胃内壁的发育(而不是粗饲料),一般在60天断奶时,可以每天采食1.5公斤左右的开食料,整个60天可采食40-50公斤左右开食料,断奶重应比出生重高一倍,达80公斤左右。选择优质的开食料是犊牛日增重提高的必要保障!

口感化犊牛开食料有别于颗粒化开食料,它是经过压片和蒸汽处理的开食料,如添加压片玉米、蒸汽处理的玉米、压片大麦、压片燕麦等高消化率的原料。

口感化开食料具有以下优点:

促进犊牛采食量和日增重;

更早开始反刍;反刍时间更长,次数更多;

瘤胃pH值更高和瘤胃乳头更长,以及瘤胃肌肉与粘膜组织之比更大;

干物质和纤维消化率提高5%~15%。

附:建议开食料中添加酵母类成分,或额外添加,有助于犊牛减少腹泻,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代谢,提高日增重。

4.饲草

断奶以后1-2周后再喂优质的苜蓿草,对于断奶前犊牛而言,添喂干草存在如下问题:

·

干草挥发性脂肪酸发酵模式与促进瘤胃乳头发育背道而驰;

·

由于发酵速率慢,营养价值相对于开食料来说较低,干草会在瘤胃中滞留更长时间,减少开食料的采食,日增重不理想;

·

干草增加了消化道充盈度,从而造成犊牛假增重现象(“草包肚”);

·

断奶以后,如立刻添加饲草,会令犊牛产生营养上的应激,降低机体抵抗能力。

注:如可以找到优质的苜蓿草颗粒料,或自己能够就近生产苜蓿草颗粒料,可以在开食料中添加一些。

5.犊牛微量元素与矿物质

犊牛的健康快速生长同样离不开充足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在欧洲,犊牛在出生后不久就自由舔舐“舔砖”,出于以下的目的:

避免犊牛的异食癖;

增加犊牛日增重,提早配种和产奶;

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提高犊牛的免疫能力,减少犊牛常见疾病;

使奶牛一生对舔砖非常的熟悉和习惯。

五、疾病关

主要困扰犊牛的疾病为——腹泻、肺炎和关节肿大。

犊牛在断奶前主要死亡原因里,腹泻占57%,呼吸道疾病占23%,而断奶后呼吸道疾病占47%。犊牛有腹泻史,产奶前被淘汰机率将提高2.5倍。 有腹泻治疗史的青年牛,推迟进入产奶期的机率高出了2.9倍。

如何最大程度避免这些常见病的侵害,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保证初乳保质、保量、及时的灌服;

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来保证犊牛健康和环境的质量(如对于认真操作犊牛初乳灌服4公斤的人员,通过检测犊牛出生后24小时的血清中抗体读数高于6.5,来进行奖励,对不到6.5的进行警告罚款;每天认真勤换垫草的人员进行奖励等;);

尽少让犊牛接触到病原菌繁多、营养物质缺失的废弃奶(抗生素奶);

在犊牛保证健康的前提下,尽多的采食开食料,少添多次,提高犊牛日增重;

保证每天都有足够量的清洁饮水;

全群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等必要元素,提高整体免疫力;

尽量减少犊牛在营养、环境、牛奶温度、人员变换、转运、断奶等环节上的应激,避免应激导致的免疫抑制;

如有感染特殊疾病的犊牛,隔离后快速检测犊牛的粪便或血液,尽快找到病原菌,对症下药,减少损失(如右图的进口快速检测试剂盒)。

(李文博 内蒙古恩河牧业)

关注微信公众号:动物科技信息(dongwukejixinxi)。登陆动物科技信息网手机版(m.dongwukejixinxi.com)有更多精彩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关注 动物科技信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