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资产投资:现代投资组合管理实践》(非正式电子版)

 

无论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离不开资产配置。尽管投资管理过程中有诸多不确定性,诸多未知以及诸多风险,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正确的管理,通过降低风险,并且通过遵循依照常识和实践得来的各项准则,来达成事先确定好的投资目标。...



译者序

“无论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离不开资产配置。尽管投资管理过程中有诸多不确定性,诸多未知以及诸多风险,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正确的管理,通过降低风险,并且通过遵循依照常识和实践得来的各项准则,来达成事先确定好的投资目标”

----译者

“资产配置”,在学术界和实践部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相信诸位在写论文或攒报告时,这是论述投资流程的必不可缺的逻辑环节。“资产配置”令人印象尤其深刻的一点大概就是所谓“大类资产配置能够决定投资组合90%以上的收益”的结论[1],该结论的重要性及其对于资产管理业务的意义恐怕无人质疑。然而在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普遍实践过程中,我们却似乎鲜见有机构能够将资产配置环节置于与其理论权威相似的高度。板块配置、行业轮动、个券选择往往是资产管理人更为重视的领域,也是行业资源重配地。这种理论上至关重要与实践中极易被忽视的落差背后存在很多原因。

现实的状况是,从市场结构看,传统大类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仍然是主流资产管理机构的主要竞技场地,另类资产投资并未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常用投资工具之一。从监管层面看,主流资产管理业务对于除股票、债券等传统资产外的其它资产准入仍受到较严格的控制。从资产管理人的成熟度看,传统大类资产是行业的资源投注重地,如果说股票、债券等传统资产的投资领域是日益成熟的,那么其他资产类别的投资方面可能尚处于等待孕育契机的阶段。

市场结构、监管规则以及投资者成熟度又好似互为因果的封闭循环。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刺激市场结构、监管规则或投资者成熟度中的任意一点达到升级循环链接的目的,但作为从业人员,我们选择了力所能及一点。我们希望,通过引入和传播有关多资产投资的技术性攻略,使得投资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资产配置及其运作方式和功效,通过引发投资者的真实资产配置需求达到升级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投资流程的目的。

2012年,译者们曾在多资产投资方面曾做过最初的努力。当时,我们发现市场上现存在或即将推出的指数基本上都是单一资产类别的指数,比如股票指数、债券指数,等等。并且,单资产指数的编制策略和规则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奇异化”,推出这些指数的目的无非是优化风险收益特征。但从指数化投资的角度看,这些异化指数的高级策略实际上已经较难向普通投资者解释清楚了。

通过对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多资产指数是一种有效优化资产长期风险调整后收益的策略。并且,国外多资产指数投资领域,无论从指数所含资产类别,指数种类,还是数量或者已投资规模,还是用户接纳程度[2]来看,都已俨然成为指数化投资领域的中流砥柱了。

由于除资产配置以外的其它投资环节均指数化了,多资产指数用其长期稳定优异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向市场证明了“资产配置”的魅力。受此启发,译者们萌生了初步实践多资产指数投资的想法。得益于当时供职单位及部门,以及指数公司的大力支持,我们能够将简化后的最初想法通过编制多资产指数的方式实施。

我们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未来数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将得到进一步扩展。随着市场有效性程度的提高,单一资产投资或传统资产投资势必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不久地将来,资产配置将会成为资产管理行业实践过程中更受重视的环节,也将是未来行业资源的重要投注地。

我们与电子工业出版社共同引进《多资产投资——现代投资组合管理实践》一书的版权,并将该书翻译为中文,希望与更多有兴趣于此的朋友们共同探讨多资产投资本质,研究多资产投资技术在资产管理行业中的实践与应用。

在此,我们特别感谢家人与身边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曾/现供职单位及同事们,感谢相关合作机构,感谢出版社的编辑同志,感谢在翻译过程各位中对我们谆谆教诲与大力支持。

最后,谨以本书中文版献给在资产管理行业中兢兢业业奋斗,思前顾后创新的产品经理们,希望本书至少能够为您打开一扇思路的窗户,愿得它的指引,我们都能不再在夹层中彷徨和迷茫。

--------- 郑志勇、孙静、李韵

2014年7月北京

全书电子版地址:http://www.ariszheng.com/?page_id=2740


    关注 合晶睿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