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钱氏家训

 

来源:杭州钱镠研究会(微信号)“家风是家庭、家族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也是家族存续所依据的价值取向和成...



来源:杭州钱镠研究会(微信号)

“家风是家庭、家族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也是家族存续所依据的价值取向和成员们所表现的文化个性。”《钱氏家训》内容涵盖“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方面,依据家训,钱家后人就能学会如何处事做人、经营家庭,如何践行公益、贡献社会,如何为官爱民、报效国家,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学习和践行。

《钱氏家训》
 个人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曾子之三省勿忘①,程子之四箴宜佩②。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庭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内外门闾③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④,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⑤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

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⑥如仇。

严以驭役⑦,宽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⑧。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⑨。

【注释】①曾子即孔子的学生曾参。“曾子三省”见《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四箴”作者程颐(1033—1107),字正叔,和其兄程颢从学于湖南道州周敦颐,同为北宋理学奠基人。《四箴》系根据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发展而成的道德戒律。原文见《二程集》。

③闾:指里巷,房屋。

④亨:通“烹”,指饭菜,代指衣食家用。

⑤矜:怜悯。

⑥蠹:蠹虫,咬器物的虫子,这里比喻危害集体利益的坏人。

⑦驭役:管理属下。

⑧引自《孔子家语·三恕第九》:即使大智、大功、大勇、大富者,也应做到“大智如愚”“大功若无”“大勇若怯”“富而好礼”;这既是有德行的表现,也是自我保护的智慧。

⑨务本节用:就是开源节流。进贤使能:意思是举荐贤者,任用能人。交邻有道:与邻邦交往要信守道义。



钱氏家族历来重视家规、家训。《钱氏家训》始自吴越国国王钱镠(852-932年,谥号武肃王)于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亲制《家训》(史称武肃王八训),教谕子孙化家为国,自善其身。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临终时留有《遗训》十条,叮咛子孙绍续家风,宣明礼教,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现在广为流传的《钱氏家训》是由钱文选(1874-1957年,字士清,曾任驻美旧金山领事、两浙盐运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杭州市政协委员)在编撰《钱氏家乘》(上海书店出版社,1925年)中根据武肃王“八训”、“遗训”的思想恭辑的家训,内容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大部分。《钱氏家训》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

“《钱氏家训》与家庭教育的传承”已被上海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钱氏家训》还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西切斯特大学历史系主任钱立方教授译成英文版在海外传颂。

小传·故事:



钱镠(音liú)(852-932年),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公元907至932年在位。

钱镠骁勇过人,因为家境贫寒,他曾以贩卖私盐为生。后投入石镜镇将董昌部下,屡建军功,逐渐升迁。戎马起家的钱镠逐步统一了吴越一带十三州,雄踞一方。公元893年唐朝昭宗授封镇海节度使。公元907年五代梁太祖朱温封为吴越王。由钱武肃亲手建立的吴越国,相传三世五王。

在钱镠制定的 “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指导下,兴修水利,发展农商。在五代十国混战割据的局势下,吴越国能富甲东南,说明钱镠是有一定的历史功绩。特别是他修筑捍海石塘、治理太湖,开凿灌溉渠道,疏浚西湖,建设苏州、杭州城,开拓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奠定了“长三角”经济繁荣的坚实基础。

难能可贵的是,钱镠一贯主张“奉中原正朔”,不仅拒绝别人要他称帝的劝诱,甚至在临终还嘱咐儿子:“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之大礼。”他的继承者也不忘先祖的遗训,在北宋建立十八年后即公元978年(宋太平兴国三年),他的孙子钱弘俶(忠懿王)顺应统一的历史潮流纳士归宋,将所属十三州、八十六县版图全部献归北宋王朝,兵不血刃,为北宋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钱氏家训》是武肃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钱氏家族把《钱氏家训》在钱家代代相传,形成了崇文倡学、德才并重的经典家风,成为人才辈出的不竭动力。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钱家出举人进士无数,状元也有不少。宋代钱昆、易、钱惟演、钱乙,明代钱福、钱士开,明末清初的文学大家钱谦益,清代史家第一人钱大昕、钱曾、钱塘、钱仪吉、钱沣、钱陈群、钱坫、钱杜、钱松、钱鲁斯等,都是钱王后裔。近代更出现了象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玄同、钱穆、钱钟书、钱永健、钱松岩、钱绍武、钱令希、钱临照、钱俊瑞、钱易、钱泽南、钱永佑、以及钱思亮、钱纯、钱煦、钱复等一大批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外交家、教育家、艺术家......。回望钱氏家族的兴旺史,《钱氏家训》不只是钱氏后人的行为准则,更是留给每个中国人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学习的成长训言。

钱氏在教育子孙后代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最典型的是《夜纺授经图》,《夜纺授经图》记载的是钱家后人一边督促子女篝灯课读,一边以余晖躬自纺织,培养出清代文化名臣钱陈群的故事。

钱陈群(1686-1774),字主敬,号香树、柘南居士,嘉兴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兴钱氏乃五代吴越王钱镠后裔,为江南大族,世居海盐沈荡镇(现嘉兴海盐市沈荡镇),钱陈群祖父时迁居嘉兴。

钱陈群小时家境贫寒,父亲外出谋生,后早逝。父逝后,母亲陈书纺纱织布,以布换米维持生计,她一边日夜纺纱,一边教子苦读。由于钱陈群发奋用功,寒暑不辍,康熙四十一年以优贡生资格考入国子监。他的成功是母亲抚养教诲的结果,所以他对母亲的恩德永远不忘。乾隆元年(1736)陈书去世,钱陈群告假服丧两载,在此期间忆念慈母教诲之恩,曾作不少诗文以志纪念,诗文集名为《香树斋文集》,并请海宁画家郑玙绘了一幅《夜纺授经图》,以怀念幼年在一日三餐不继的艰苦环境中,每夜篝灯课读,慈母以余晖亲自纺织的岁月,并在此图上题诗。乾隆南巡时,向他索要观看《香树斋文集》和《夜纺授经图》,钱陈群呈上,乾隆观后十分感动,在“壬申春正之五日”那天,御题绝句两首并加序,夸奖陈书及钱家门风:索观钱陈群香树集,有题其母夜纺授经图,慈孝之意恻然动人,且以见陈群问学所自来也,辄成二绝句题之:
篝灯课读澹安贫,义纺经锄忘苦辛。
家学白阳谙绘事,成图底事待他人。
五鼎儿诚慰母贫,吟诗不觉鼻含辛。
嘉禾欲续贤媛传,不愧当年画获人。



    关注 弘化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