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柳袁照:在阅读中创造自己

 

作者 | 柳袁照

原文 |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7年3期

视点教师要做一个内心丰富的人。丰富...

作者 | 柳袁照   原文 |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7年3期  视点

教师要做一个内心丰富的人。丰富从何而来?从阅读与行走中来。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所谓读书与行走,对我来说,就是一件事,可以用“阅读”二字概括——读书,读世界。这或许可以称为“大阅读”,所谓高贵的灵魂与美妙的肉身结合在一起的阅读。





人的生命有限,书却是无限的。因此,我主张教师的读书,主要读经典,经典是历史的、文化的、知识的精华。读万卷书,仍然读的是经典,有万卷“经典”在肚、在胸、在心,那就是“底蕴”。而行走就不一样了,不一定都要行走在名山大川,也不一定都要行走于远方,心里有就什么都有——一草一木,在心里有景的人看来,无论在何处,都是景;心里有远方,无论故乡、异乡,都会是远方。读书与行走本质上是一回事情,都是聆听世界,一个是听别人陈述世界,另一个是自己直接去领悟世界。聆听只是阅读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对话。与书本对话,与世界对话,对话就是表达,把自己阅读过程所获得的感想感悟表达出来,表达的过程亦是对话的过程。



比如读古典散文,读宋朝的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和他们的《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赤壁赋》。他们的境界有高下吗?他们的艺术成就一致吗?会发现有趣的问题——他们写这三篇文章,其实,都是看图说话。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对着一幅画,写了《岳阳楼记》。王安石去了褒禅山,他何尝不是把眼前的景当作一幅画来写?苏轼干脆自己与赤壁这幅画融为一体,画就是我,我就是画。从某种程度上说,写作的精髓是感悟,文中要有“悟”,还要是“新悟”。看图说话,无论是画、是景,要有自己的感悟,而画、景只是载体。这种“悟”就是思想。有情怀的思想,是在读书中读出来的,是在行走中读出来的。读书与行走、聆听与表达、思想与对话,这三对关系把握好了,那才是真正地进入了境界。



关于阅读,还有几句话想要与大家分享。“遇到一本温暖的书或温暖的一篇文,像遇到爱一样。”我们在阅读中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有这样的感受,是真阅读,否则不是。“在阅读世界万物之中读自己,读世界就是读自己。”要把自己放进去,融进去。在阅读中我们会不经意间遇见我们自己,在人生的经历中我们欣赏别人,其实,别人也欣赏我们。“阅读中会相遇一种永恒,不是文字,而是‘情感与情怀’。”我们阅读,不是为了功利。阅读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与融合。这几句话,是我阅读中的切身体会与深刻感受。教师要成为一个丰厚的人,唯有阅读,唯有在阅读中感悟。久而久之,我们也一定能成为一个有生命质感的人,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


    关注 东台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