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春秋》:第52章 楚府大婚

 

------第52章 楚府大婚------



楚铮和徐景清离开了李诚的屋子。

吴安然站在不远处等候,见二人出来,对楚铮说道:“此事就这么到此为止了?”

楚铮苦笑道:“那要如何?李诚此人想要杀了他简直易如反掌,可他毕竟是府中的管事,大哥又大婚在既,他若一死,必会惊动甚广,坏了楚府的名声,而且大哥也定会对弟子生疑。弟子觉得还是将他收为己用为好。”

吴安然道:“你就这么忌惮你大哥吗?大丈夫当断则断,你若想执掌楚府,以你大哥今日所作所为,日后必成大患,还不如趁早将之除去。”

楚铮叹了口气道:“师父,朝堂不是江湖,至少表面上是要讲究礼仪廉耻的。三大世家在朝中对峙近百年也甚少以血相见,大不了削官为民。弟子若对大哥下手,世上无不透风之墙,此事迟早会有些蛛丝马迹传出去,到时父亲会怎么看,朝中几个大儒怎么看?弟子尚未成年便已做出这杀兄之事,他人只听流言蜚语便也会对弟子起提防之心,若被有心人查找出切实证据,那天下虽大恐怕也难有弟子容身之处。因此,若不万不得已弟子是不会去做这弑兄之事的。何况大哥尚羽翼未丰,所能依仗的只有府内一些心存念旧之情的家将,就是这些人大哥也不能将他们带到南线大营,只能由李诚掌管。如今李诚已由弟子掌控,大哥在京城已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吴安然喝道:“糊涂。即使你大哥身边一人也没有,他也是楚府的大公子。回到南线大营后,总有些不得志之人会投靠于他。那南线大营统领又是你们三兄弟的堂舅,你大哥又不是无能之辈,迟早会手掌重兵,到时你可就悔之晚矣。”

楚铮摇头道:“师父,你是江湖中人,对官场之事还不甚了解。世家子弟从军之初提升较快,但想要成为边疆大营的统领若无赫赫战功是决计不行的。即使大哥有资历能为一方诸侯时,弟子在京城也应有所成。我在朝他在野,若无京城楚府支持,仅凭大哥一人想成为南线统领难若登天。”

“何况弟子心中一直有所怀疑,”楚铮沉思道,“父亲是何等人物,应该料到大哥会有不满之心,又怎会对大哥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我们三兄弟年纪尚小,父亲目前虽器重弟子,但弟子猜想他仍掌控大局心存观望之意,毕竟大哥也非无能之辈。如果弟子迫不急待就对大哥动手,骨肉相残会使他老人家寒心啊。”

楚铮看了旁边的徐景清一眼,道:“虽说弟子已掌控楚家部分势力,可毕竟尚未正式入主,父亲是楚家宗主,轻而易举便可将其收回。到那时难道还叫弟子弑父不成,那弟子与畜牲又有何异?”

吴安然默默点头不语。

楚铮转身对徐景清道:“徐师叔,小侄有一事请教。”

徐景清忙道:“不敢,五公子请讲。”

楚铮道:“天魅门久居赵国,对太平展府了解多少?”

徐景清想了想道:“太平展府百年来被誉为中原武林六大世家之一,虽说近年已逐步没落,但府中高手仍有不少,除了家主展风楼外,尚有四位长老据说武功不在展风楼之下。二代弟子中以‘猎鹰’展仲群最为出色,不过此人出身卑微,听说只是展风楼收养的一个弃儿,因此只任展风楼的护卫,对展风楼极为忠心。”

楚铮冷笑道:“猎鹰?”他既是鹰堂之主,对这绰号当然极为不快。

“那展风楼之子展仲谋呢?不是说他是武林四公子之首吗?”

徐景清不由得失笑道:“什么武林四公子,不过是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纨绔子弟自我吹嘘出来的,真正武林中人只承认武林双秀。”

楚铮有些好奇道:“武林双秀?这两人是何来历,师父怎么从来没提起过?”

吴安然哼了一声,徐景清笑道:“这武林双秀也是这两年才声名鹊起的,吴师兄隐世已久,当然不知道了。这两人指的是赵国‘断剑门’的罗闻枫和齐国的谢水凡,这两人自出道以来起码在年轻一辈中还未有过对手。”

楚铮哦了一声,暗忖自己似乎也未曾遇到过年轻一些的对手,唯一能与自己抗衡的只有赵敏这丫头了,可自己龙象伏魔功已突破第五层,赵敏恐怕也未必是对手了。那两人再厉害,也不会比师承天道高手的赵敏高吧。不过楚铮对这两人兴趣也不是太大,又言归正传:“徐师叔,不知天魅门与展家相比如何?”

徐景风一窒,半晌才勉强道:“那展风楼妾身倒不惧于他,可本门其余人与展家相比恐怕就略逊一筹了。”

楚铮说道:“无妨,小侄的意思并不是要让你们正面与展家交手。天魅门本不以武功见长,可媚功绝对是天下独步。以贵门积累千年的秘法,难道还灭不了一个展家吗?”

徐景风微微一惊:“公子要对付展家?”

楚铮点点头道:“正是。这太平展家已答应为大哥效力,哼,原本我还不急于对付他们,如今看来展家倒成了个祸害。如果能将他们除去,正好可以釜底抽薪,进一步削弱大哥之力。”

徐景风沉吟道:“不知公子是否想由天魅门一家之力来对付太平展家?”

楚铮看着她道:“不错。”

吴安然忍不住道:“铮儿,当日在太平府那展风楼虽没半分英雄气概,可他顾忌的只是楚家而已。像展家这种颇有家业的武林世家最不敢得罪的就是官府,毕竟他们势力再大,也敌不过数万大军。可让天魅门独自对付展家未免会力所不逮了。”

楚铮却微笑不语。

徐景华心里很明白,眼前这五公子是想考验天魅门了。自己倘若拒绝,别看他一口一个师叔叫得挺甜的,转身恐怕就会翻脸不认人。以楚家当日歼灭魔门李长笑等人的实力来看,天魅门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况且天魅门想依附楚家,总要体现出与之相衬的能力来。徐景清心中考虑再三,毅然道:“好,五公子,我天魅门便应下此事。不过妾身实言相告,以天魅门的实力要想对付展家绝非朝夕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楚铮笑道:“师叔愿意帮助小侄,小侄已是感激不尽。这样吧,方才那李管事与展家颇为相熟,展家对他也并无戒心,此人应可助师叔一臂之力。”

徐景清点头应允,见已无他事,便向楚铮和吴安然道别离去。

吴安然正也想离开,楚铮叫住他道:“师父,徒儿有一事想请师父帮忙。”

吴安然皱眉道:“何事?”

楚铮道:“我已命陈振钟挑选了近四十名鹰堂少年弟子,想请师父将他们好生操练一番,小欧阳可在一旁协助师父。”

吴安然道:“鹰堂中高手众多,为何偏要为师来做此事?”

楚铮无奈道:“鹰堂高手虽多,可大都享惯清福了,半点锐气也无。上次剿灭西域魔门也只是依仗弓箭之力,真要与魔门性命相搏的话,恐怕会死伤惨重。所以徒儿想请师父训练这些弟子,将来若有所成,徒儿可让其中一半人为血影宗重建所用。”

吴安然哼了一声道:“讲得好听,这些人就算到了血影宗,还不是听你五公子号令。不过有句话为师说在前头,这些人既然交给了为师,以为师的手段恐怕会死伤过半,你可要想好了。”

楚铮笑道:“师父尽可放手去做,兵贵精不贵多,这些人能有一半成器弟子已经很满足了。不过师父你也不要吝啬,前些日子所炼的那些灵丹给他们服用一些,有大内御药库房做保证,再炼一些也并非难事。”

朝中官员大都精通察言观色,而且消息也比较灵通。自从楚名棠和方令信联手对原刑部尚书梁上允发难后,敏感一些的官员就已觉察出其中奥妙,京城已经变天了,三大世家前所未有地结成联盟,皇上已无多少实权了。即使兵部尚书郭怀仍对皇上忠心耿耿,可在楚方二人的牵制下,令不行禁不止,加上平日他与众臣之间关系甚差,也没多少人再将他放在眼里。梁上允又离奇地被刺杀,虽公布说此事是西秦所为,但官员们还是心中忐忑,唯恐这般离奇之事落到自己头上。

恰逢楚名棠的长子大婚,三大世家的官员自然不用说悉数全到,那些心感不安的官员也正可趁此事向楚名棠示好。楚府原本邀请的只是三品以上官员,可来的官员大大超出预计,除了郭怀为首的兵部几个官员未至,连一向被视为皇上亲信的成奉之也携重礼来了。

楚铮和楚原跟在楚名棠身后在门口迎接众官员,两人脸都笑僵了。楚原无力地说道:“小五,原来成婚是件如此麻烦的事,我还不如上山求道去算了。”

楚铮比他略好一些,笑道:“你放心去吧,到时我会多给道观捐点香火钱的……”话音未落,楚名棠已叫道:“原儿,铮儿,你们二人快领吴大人和朱大人到里屋就坐。”

两兄弟同时哀叹一声,强扯出笑脸道:“二位大人请。”

这两个也不知是哪个部的官员对两兄弟极为恭敬,连道不敢,口中阿谀之辞连篇,楚铮恨不得揪起这二人脖子拎进去再说。

好不容易熬到华灯初上,该来的人也都已经到了。两兄弟的苦难总算结束,接着该由楚轩为众人观赏了。

楚轩呆呆地被几个姨娘摆弄着,一副笨拙的模样。楚原指着他笑得喘不过气来。

楚铮遥望着楚轩,突然感觉这曾经的大哥是如此陌生。离开平原城还不到一年时间,两兄弟就已走向对立,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怨只怨命运弄人,二人为何偏偏生在了楚家。

楚铮突然笑一声,看到不远处柳轻如站在楚府的丫环之中,便偷偷走了过去。

大赵国的风俗与南齐全然不同,柳轻如正看得入迷,忽觉纤手一热,被一人握在手中。

柳轻如一惊,忙回头看去,见楚铮对她微微而笑,顿时心情一松,叫了声:“公子。”

楚铮指指前面的楚轩夫妇,轻笑道:“怎么,轻如姐是不是羡慕了?放心,你也会有这一日。”

柳轻如心中有些失落,道:“公子不要哄妾身开心了,妾身不过是一侍妾,从不敢妄求。”

楚铮冷笑道:“你看大哥的神色,可有半分开心?宁家小姐到了府中,私下从未展露笑颜,他们二人成婚不过是遵从父母之命而已。再看今日这些宾客,他们不过是冲着太尉大人而来,又有几人是真心为此婚事贺喜的。”

柳轻如叹道:“世人原本就是势利,当年妾身家破人亡,外公在朝中那么多门生竟无一人出手相助,妾早已看透了。”

楚铮突然心中一动,拉着柳轻如道:“轻如姐,跟我来。”

柳轻如不明所以,跟着楚铮一直到了踏青园。

楚铮返身锁了门,冲柳轻如一笑。柳轻如心怀鹿撞,不知这小公子又想干嘛了。

两人走到草坪上,楚铮俯身在地上摆弄了一会,对柳轻如说道:“轻如姐,随我一起跪下。”柳轻如莫名其妙,被楚铮一拉,不由得自主便跪了下来。

只听楚铮朗声说道:“今日我楚铮在此堆土为香,以天地为证,我楚铮愿意娶柳轻如为妻,今生钟爱于她,一生祸福与共,不离不弃,就算天荒地老,海枯石烂,此情不渝。”

楚铮看着柳轻如,道:“柳轻如,你愿意嫁给一个比你小了五岁,却愿意用一生疼爱你、保护你的人吗?并用一生来照顾他、爱护他、与他共患难,直至死亡将你们分开?”

楚铮用的是前世西方婚礼的誓言,虽然记得不是很清楚,但已道尽他的心意。这个时代女子身份卑微,柳轻如何曾听过如此情深意重的誓言,心神激荡之下,楚铮问完后许久,她才哽咽答道:“妾身愿意。”

楚铮紧握轻如纤手,轻声吟道:“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两人向楚名棠夫妇所在之处双双拜倒。

“夫妻对拜。”

两人额头相抵,楚铮见轻如面若梨花带雨,忍不住在她脸上轻啄一下。

柳轻如并未躲闪,反而俯到楚铮怀中,轻声道:“公子,轻如能得此厚爱,此生已无所求。”

楚铮拥着柳轻如,道:“轻如姐,我定会给你一个盛大的婚礼,让你堂堂正正进我楚家大门。”

www.cmfu.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7177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53章 西秦咸阳------

咸阳,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自秦孝公将国都迁至咸阳,到秦始皇统一中原,“六王毕,四海一”,在咸阳建立了史上第一个帝国。这个历经战火的古城又经数百年风雨洗礼,只余下阿房宫的残垣断壁提示着此地曾有的辉煌。

离阿房宫不过数十里便是西秦的皇宫。西秦在此建都百年,历代君王信奉勤俭之道,不兴奢华之风,即使是皇宫这般地方也是修筑得朴实无华,加上民风剽悍,西秦一度是最为强盛的国家,只是这十年才慢慢被赵国赶上。

几辆马车停在离皇宫不远的一座别院门前,门口的侍卫快步上前掀开为首那车的门帘,恭声道:“小的恭迎薛元帅。”

车中走下一人,只见那人不过四十余岁,身形不高,但却气宇爽阔,虽身着寻常服饰,但举手投足之间却流露出一股杀伐之意,几令人不敢正视。

那人一笑,对那侍卫道:“多谢了。”

那侍卫俯身道:“能为薛元帅效力,实是小的福分。”

这人便是西秦的兵马大元帅薛方仲。他十六岁从军,在与胡蛮作战中屡建奇功,十九岁时便已是统率数万兵马的将军了。秦灵王十八年,赵国集北疆和西线两大营共二十五万大军进攻秦国,西秦措不及防之下败象渐显,薛方仲率所属三万骑兵长途奔袭八百里,硬是从荒山野岭中找出一条羊肠小径,绕过赵军突袭上京城,差点儿就将赵国京城给攻了下来。当时赵军主将镇北侯王烈无奈之下只好退兵。这一战使薛方仲顿时名震天下,隐隐成为当世第一名将。

薛方仲笑着拍了拍侍卫的肩膀,转身向宫内走去。

宫内守卫甚为严密,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侍卫们个个面色冷峻,如临大敌。薛方仲摇头苦笑,这也是没法子的事,秦王即位后不久便开始整顿朝纲,以雷霆手段将朝中几大世家尽数铲除。薛方仲回想起当年仍心有余悸,这几大世家与赵国楚王方三家一样,都是传承百年的大族,朝野势力非同小可,若不是薛方仲五万铁军听命在最后一刻赶至咸阳城,秦王恐怕反为其所弑。那段时日咸阳城血流成河,城外悬挂的人头长达近十里,事后过了半月城内血腥味犹存。尽管如此,世家的余孽仍为数不少,最近半年就有四五批人想要行刺皇上。那几个世家在民间根深蒂固,很难抓捕,只好在防范上多下功夫了。

侍卫们见是薛方仲走了过来,人人面露尊敬之色。薛方仲一路走来,经过哪人身前哪人便躬身行礼,绝无丝毫勉强之意。

薛方仲向众人点头示意。一个小太监匆匆走了上来,施礼道:“小的雅易安参见薛元帅。”

薛方仲颔首道:“小安子,本帅奉皇上之召而来,麻烦你进去通报一声。”

雅易安笑道:“皇上正忙着呢。且早就吩咐过了,薛元帅若是来了,可直接晋见,不必禀报。”

薛方仲一怔,道:“皇上在里面做什么?”

雅易安苦笑道:“这个,薛元帅进去一看便知。”

薛方仲对此别宫颇为熟悉,三转两转就到了内院。门口两个太监见他来了躬身行礼,并不出声,只是做势请他入内。

秦王郑炯正对着门坐着,与一青衣女子弈棋。看来他是败象已现,右手两指夹着枚棋子举在半空之中,满面愁容,左手不停地挠着头。

薛方仲暗笑,平日秦王在大殿上何等地威严,众大臣无不噤若寒蝉,也只有在此地才可见到他如此尴尬的模样。薛方仲轻轻走上前去,向棋盘看了看,只见秦王的白子东一片西一片,已被黑子割得七零八落,早已无半分生机,换自己早就投子认输了,不知皇上还在挣扎什么。

那青衣女子见薛方仲来了,起身拜道:“女儿拜见父亲。”

秦王瞥见薛方仲,大松口气,对那女子道:“巧芸姑娘,你看薛帅来了,今日你我到此为止吧。”

这叫巧芸的女子年纪不大,穿着甚为随意。一袭青衫上无一件挂饰,头发并不像其他女子那般云髻高耸,只是简单扎了个马尾,脸上也未涂脂抹粉,五官秀气,一双眼睛灵气逼人,双眉斜插入鬓,凭添几分勃勃英气。

听秦王如此说,巧芸不由得皱了皱眉,道:“皇上,这番棋二十步前就已成定局,你若再这般下棋,以后小女子可就恕不奉陪了。”

薛方仲忍不住说道:“巧芸,不得对皇上无礼。”这巧芸是他十年前在一座为盗贼所毁的村庄中所收的孤女,当时她尚不足八岁。薛方仲见她年纪幼小举目无亲,心中怜惜就把她带回了府里,不想这女子聪明无比,深得薛方仲夫人喜爱,竟将她收为义女,并改名为薛巧芸。秦王早年时常到薛府与薛方仲谈论天下大势,见到薛巧芸也相当欣赏,视她如妹并时常带她到宫里游玩。可薛方仲对此女颇为不喜,总觉得这女子小小年纪心机就过于深沉,特别是薛巧芸与秦王结识一事,薛方仲总感觉是她故意为之,若真是如此的话,这女子就有些可怕了,要知当时她才不过十一二岁。

不过薛方仲没有将此事对任何人说过,随着薛巧芸渐渐长大,秦王对她的单纯喜爱已逐步变为爱慕之情,甚至还专门为她修建了这座行宫。她对秦王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多次参与秦国军机大事。薛方仲曾多次暗中示意秦王,但秦王却毫不理会。薛方仲人虽方正,但并不迂腐,知道秦王已为她所迷,无奈之下只好听之任之。

秦王对薛巧芸无礼之言并不在意,道:“与你下棋才是最没意义的,一点都不懂得什么叫技巧,只知猛砍猛杀,哪像个姑娘家下的棋。”

薛巧芸一边收拾着棋子,一边道:“弈棋即是胜负之道,小女子只为求胜,手段自然无不用极。皇上既然输了,再找什么借口也是无用,反倒有失一国之君的尊严。”

薛方仲忍无可忍,道:“巧芸,你太放肆了,怎么可以对皇上这么说话?”

秦王若有所思,举手阻止薛方仲,道:“你说的也有理。输即是输,狡辞强辩确实于事无补。”

薛巧芸指指棋盘,道:“皇上,面对这棋盘,皇上的对手只是小女子而已。若这是天下,对弈者是赵国,不管对方如何卑鄙无耻,一旦胜负已定,败者还能找借口吗?”

秦王一击掌,道:“不错。这棋局虽小,但与争雄天下亦有相通之处。自古只以胜负论英雄,朕输了棋局可重头再来,若与赵国之战败了,便再也无翻身余地了。”

薛巧芸微笑道:“皇上圣明。”见秦王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薛巧芸也甚为欢喜。这个皇上胸怀大度,极具英雄气概,但有时却过于方正了,总想以堂堂正正之师击败对手,薛巧芸今日正好借弈棋一事来劝谏。

薛方仲看了薛巧芸一眼,这义女果然不凡,难怪能深得皇上信任,不过让一女子参政,总不是件好事。

秦王对薛方仲道:“薛卿请坐。朕召你来就是为赵国之事,你先说说看。”

薛方仲道:“据细作密报,赵国已在暗中调动北疆、南线两大营兵马向西线大营聚集,此举唯一可能就是准备进攻我大秦。这几年赵国政局稳定,由楚名棠为首的朝中三大世家牢牢把持朝政,赵王已形同傀儡,且年事已高,恐怕命不久矣。而塞外的胡蛮十年前被郭怀大败后一蹶不振,如今又陷入内乱之中,南齐更是软弱可欺,可以说赵国现在内无忧、外无患,三座大营可调集三十余万兵马全力进攻我大秦。皇上,我大秦要及早做好防备啊。”

秦王道:“那我大秦可征集多少兵马?”

薛方仲道:“胡蛮无忧,那我大秦北疆大军也尽数可用,如此算起来也可征集二十五万兵马。”

薛巧芸突然说道:“义父,孩儿有件事不知当问不当问?”

薛方仲心里嘀咕,当初认你为义女的是家里那婆娘,我可没答应过。口中却道:“巧芸,什么事说吧。”

薛巧芸说道:“赵国调动大军一事义父不知从何处得知,可否经过确认?”

薛方仲脸色一变,冷冷道:“你这是何意,本帅难道是那种虚言惑众之人吗?”

薛巧芸轻笑道:“义父误会孩儿了。义父在大秦军中德高望重,孩儿向来十分敬重,不过据孩儿所知,大赵各官道上平静如常,并无军队调动迹象,赵国大军在本国境内应不会走那羊肠小道吧。因此孩儿有所疑惑,故想与义父探讨一番。”

秦王笑道:“薛卿不必过虑,朕让巧芸姑娘协助朕管理天机阁,这些情况都是天机阁昨日呈来的。”

薛方仲心中震惊,天机阁是皇上一手组建的秘密组织,专门负责收集秦国和其余三国的情报,从不让外人染指,薛巧芸居然连此事都参与了,看来皇上对她的信任远超自己想象。他不由得暗暗担忧,日后此女若是进了宫,以她的性子必不甘屈居于人下,皇上又对她如此信任,当今皇后之位可就难保了。倘若如此,汉初吕氏之祸恐怕要在西秦重现了。

薛巧芸道:“义父,赵国调动北疆和南线大营兵马之事恐怕是从上京城得来的吧。赵国太尉楚名棠是通过兵部下了不少调令,但小女子猜想这些命令根本就未发至各大营,只是做给外人看的。确切地说,是做给我大秦在上京城的细作看的。”

薛巧芸这番推论连秦王都尚未知晓,此时一听,秦王忙问道:“巧芸,此事何以见得?”

薛巧芸苦笑道:“皇上不觉得天机阁此次呈上来的情报少了许多吗?而赵国大军却原地不动,两相对照,小女子推测定是那楚名棠炮制出这几份调令,就是为了对付我大秦密探。如今看来,我大秦的密探恐怕已经损失不少了,小女子今日一早便已下令,天机阁在赵国的密探暂停一切活动。义父,军中在赵国的密探也折了不少吧?”

秦王见薛方仲沉默不语,知道薛巧芸所言非虚,他不想让薛方仲过于难堪,便道:“薛卿,赵国兵马调动即使是假,楚名棠此举也绝非无的放矢,最终还是为了日后进攻我大秦。传朕旨意,命大秦所属各部大军进入临战状态,官兵一律不得归家探亲,随时听候兵部调遣。”

薛方仲闷声道:“臣领旨。”

秦王看了看这两个亲信之人,突然叹道:“朕即位之初,着实没有将赵国放在眼里。赵国虽富裕,可赵王优柔寡断,朝中世家林立,君臣之间争斗不休。朕只想将我大秦内部整治好后,便准备起兵一统天下。四年前朕派人联合南齐一同攻赵,没想到先受阻于方令明,后又有楚名棠异军突起,全歼南齐近十万大军,又命水师挥师西进,逼得我大秦不得不退兵。如今赵国三大世家沆瀣一气,楚名棠牢牢把持赵国朝政,而方令信身为相国之尊,甘愿屈膝其下,真是咄咄怪事。”

薛方仲也摇头道:“这样一来,赵王形同虚设,可赵国反而上下一心,三军军令畅通毫不受阻。仅这一点,我大秦就颇有不如。”

秦王明白他的意思,秦国几大世家已尽数被诛,可军中受这几家大恩的将领却不少,虽迫于秦王和薛方仲之威不敢有异动,但仍有人与那些世家余孽藕断丝连。只因这些人都手握兵权,没有真凭实据,秦王也不便贸然下手。

薛巧芸忽道:“小女子有一不情之请,还请皇上恩准。”

秦王笑道:“巧芸姑娘请讲。”

薛巧芸道:“小女子想亲自到赵国上京城一趟。”

秦王一听薛巧芸要去赵国,不由得一惊,毫不犹豫便道:“此事绝计不可。”

薛方仲却心中一动,此女留在大秦迟早是个祸害,难得她自己要离开,不如顺水推舟,于是咳嗽一声道:“巧芸,你为何要去赵国?”

薛巧芸道:“皇上,义父,巧芸对赵国的认识只限于书面之上,而天机阁送来的密报常有相互矛盾之处,实让人难做决断。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赵国如今强盛,我大秦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因此小女子想去上京城,好对赵国有个更为细致的了解。”

秦王一挥手,道:“不必再说了,朕决不会答应的。”

薛巧芸毫不退缩,道:“巧芸也是大秦子民,为国出力有何不妥?大王以何理由阻拦小女子?”

秦王一愣,突然叹道:“巧芸,你难道真不明白朕的心意吗?”

薛巧芸没想到秦王当着薛方仲的面说这话,不由得脸一红,忙别过头去。

薛方仲暗叫不妙,故作未闻道:“皇上,巧芸也是一片忠君报国之心,而且说的也有理,军中密探从赵国送来的情报为臣也常觉得似是而非。巧芸心思缜密,有她在赵国坐镇,于我大秦益处颇多啊。”

薛巧芸暗暗冷笑,自己这挂名义父的心思她一清二楚,薛方仲对她一直心存戒意,方才言中之意更是希望她久居赵国。不过她确实想去赵国一行,原因无他,只为对楚名棠这人颇为好奇,一个世家没落旁枝的子弟居然能一跃成为赵国实际的掌权者,在这个时代的确是罕有之事。此人文武双全,不但从政了得,对南齐一战所显露的军事才华也让薛巧芸叹为观止,为了了解此次战役,薛巧芸详细研究了各方送来的密报,发现楚名棠深谋远虑,为了此战精心准备了五年之久,而齐国却对此一无所知,可以说赵齐之战尚未开始结局便已注定。薛巧芸认为若不能对楚名棠有个较为彻底的了解,大秦面对此人决无胜机。

秦王看了看薛方仲,道:“薛卿,你难道忘了三年前魔门李万山之事?巧芸为此事谋划良久,连退路都已为之准备妥当。可他们杀了梁上允后不到一日便陷入楚名棠重重包围之中,仅赫连雪一人生还,可见赵国京城防范之严密。况且此去赵国何止千里,巧芸一个弱女子,路上若有什么差池那该如何是好。”

薛巧芸轻笑道:“皇上此言差矣。如若李万山等人不去刺杀那赵国大臣,那楚名棠也未必能察觉,巧芸此去上京城,不过是打听些消息,又无不轨之心,应不会引人注目。况且巧芸也不是什么弱女子,这些年来也随寇大娘学了些防身的功夫,等闲三五个大汉还应付得了。皇上若是不放心的话,就请寇大娘陪巧芸一同前往吧。”

薛巧芸所说的寇大娘秦王也颇为熟悉,寇家一直是大秦郑家最坚定的支持者,若没有寇家鼎力相助,秦王自问根本无力与朝中权臣相抗。而这寇大娘是寇家当代家主寇海天的大姐,传说其武功不在寇海天之下,若不是寇家从无女子执掌家门的先例,否则以她的能力,寇家家主之位还不轮到寇海天。

秦王稍稍放心了些,不过仍试图劝说薛巧芸,道:“寇大娘朕自然信得过,可那楚名棠绝非善与之辈,当年那李万山和赫连雪联手比寇大娘也差不到哪去,加上还有那么多魔门弟子却仍全军覆没。巧芸,朕还是觉得此行凶险,你还是放弃此念吧。”

薛巧芸道:“巧芸心意已决,大王不必再劝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原四分而治已经持续近数百年,大王雄才大略,比始皇大帝也不遑多让,足以成为一统天下的明君。巧芸深受大王知遇之恩,总觉无以为报,大王就放心地让巧芸去吧。”

秦王笑道:“巧芸,你真若想报答朕,朕倒希望你用另一种法子。”

薛巧芸一窒,忙扯开话题:“说起李万山之事,巧芸还真有些不解。当年那赫连雪回到咸阳,言语间吱吱唔唔的,定有隐情未报。巧芸自认为策划得极为周全,李万山等人只要小心谨慎些,楚名棠纵有天大本事,查找到唐甘江府上也需三五日之后,怎会这么快就给人围住了?而且据事后密报,楚名棠显然是早有准备,调集了诸多高手,否则仅靠寻常士兵,又怎会只逃出赫连雪一人?赫连雪身上又只有皮肉之伤,岂非咄咄怪事?”

秦王叹了口气道:“朕何尝不是觉得其中有异?不过魔门一下子损失了这么多高手,早已群情激愤,只得暂且安抚了。赫连雪虽有诸多可疑之处,可他的门下弟子在赵国伤亡殆尽,如今血刀宗只剩下他孤身一人了,若说他与赵国勾结,这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巧芸,你就暂且不要再追究了。”

薛巧芸有些不以为然。这些魔门中人大都是不得已才投效秦王的,其忠诚度远不及灵山古寺的和尚,更不要说世代守卫大秦的寇家了,虽说也可以派上一时之用,但若有外敌引诱,很难说他们会不会反戈一击。薛巧芸原想劝说秦王清理魔门,只留下可用之人,可秦王既然如此说了,她只好应道:“巧芸遵命。”

秦王沉默良久,他是看着薛巧芸长大的,是知道这女子性子极拗,一旦定下决心很难更改,唯今之计只能想办法保证她的安全。秦王无奈地说道:“巧芸,既然你心意已决,朕也就不勉强了,你准备以何种身份进入上京城?”此女做事向来谋定而后动,既然她决定去赵国,细节方面想必也已考虑妥当。

薛巧芸听秦王已有允许之意,心中欢喜,微笑道:“巧芸想过了,准备以韩之枫夫人娘家侄女的身份进入上京城。”

薛方仲立即反对,道:“不可。韩之枫是我大秦派往赵国最杰出之人,如今身居高位,已是赵国重臣。似此类人物岂可轻易动用。”

薛巧芸对薛方仲道:“义父,巧芸此举亦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这韩之枫在赵国之地位远胜于他在秦国之时,享尽荣华富贵,恐怕已心生异志。当年李万山等人到上京城之前,巧芸就曾命人转告韩之枫,请他协助李万山等人行事,可他却百般推诿,借口赵王命他到各地巡查,干脆离开了上京城,像他这种人若再不督促,到时会悔之晚矣。”

秦王心中却另有顾虑,道:“巧芸,那韩之枫若真是如此,你到他府中岂不更危险?”

薛巧芸道:“不妨,此人心思巧芸也猜想得到,他是既不想为大秦效力,却又无法投靠赵国。正因为他已位列赵国朝中重臣,因此他即使向赵王坦承此事,所能得到的赏赐与他今日之地位相比简直微不足道的,此人是个聪明人,必不会做此蠢事。巧芸到了他府中,只要不将他逼得无路可走,他必会好生款待,不敢泄露半点风声。”

秦王点点头,道:“那好吧,此事就如你所愿。”

薛巧芸起身拜道:“多谢皇上。”

秦王笑道:“谢朕作甚?你是为大秦办事,倒是朕应谢你才是。”

薛巧芸轻笑道:“巧芸不敢。”

秦王沉思道:“赵国远在千里之外,虽每日有密报传来,可正如巧芸你所说的,朕对它只有个大致了解。特别是楚名棠,此人在南线大营时,因尚是地方官员,天机阁对他竟不甚重视,实在该死。如今他已是赵国只手遮天之人,赵王已成傀儡,但朕就不信赵国皇室就甘心如此。赵王虽垂垂老矣,但其子赵庆年少气盛,对楚家极为不满。巧芸,你是朕最信任的几人之一,此次你既然决意要去赵国,朕就将大秦在上京城所有的人手交付于你,由你全权处置,离间赵国君臣。必要时可再派秘堂高手投效至赵庆门下,全力助他与楚名棠相斗,此事无论成败,必能在赵国掀起轩然大波,对我大秦百益而无一害。”

秦王突然又笑道:“不过巧芸你只在幕后主使便可,听说那赵庆是个好色之人,朕可不想让你亲身犯险。”

秦王此命无异是将薛巧芸此行推向险境,可薛巧芸见秦王如此果断,不为儿女之情所左右,不忧反喜,躬身道:“小女子遵命。”

秦王将她扶起,说道:“不过,巧芸你可要答应朕一事。”

薛巧芸肃容道:“皇上请讲,小女子无所不从。”

“好,这是你自己说的,”秦王呵呵大笑,“此次你从赵国回来,朕定要迎娶你入宫,可不许再推三阻四的了。”

薛巧芸一怔,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

秦王有些不快,道:“怎么,难道朕还配不上你吗?”

薛巧芸慌忙道:“皇上,小女子决无此意,只是……”

秦王微怒道:“不用说了,你那些借口朕已经听够了,什么自怜身世,又说自己是什么不祥之人,朕之皇权受命于天,有朕保护着你,你又何需顾虑。”

薛巧芸脸泛奇异之色,良久决然道:“巧芸此番若能从赵国平安归来,便依皇上所愿。”

薛方仲在一旁暗暗叫苦,可又不知用何理由劝阻,索性一声不吭了。

秦王大喜,问道:“巧芸,你准备何时起程?”

薛巧芸道:“若寇大娘应允此事,巧芸准备五日后便起程。”

秦王点点头道:“那好,寇家那边就让朕替你说,这几天你好好休息一下,毕竟千里迢迢,路上可要小心了。”

秦王又叮嘱了几句,便与薛方仲离开了别院。

薛方仲有些心不在焉,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薛巧芸接近皇上就是为了讨皇上欢心,要知道以她的出身想要入宫是件极其困难之事。可今日所见皇上显然早有此意,反倒是薛巧芸颇不情愿,若说她欲擒故纵也不像,皇上对她已用情极深,如此做法只会徒惹不快而已。

秦王丝毫没注意身边这位大秦名将在凝神苦思,他也正为此事苦恼,薛巧芸之前已经婉拒过他多次了。他真不明白这女子在想些什么,难道世上还有比自己更适合她的男子吗?他对薛巧芸了解颇深,此女心机深沉,手段了得,而且颇有野心,秦王对这点倒无所谓,自己方处盛年,而且正欲一统天下,有这样一个女子帮助自己倒也助益良多。可照理说来自己应是她的最佳选择,为何她还有所顾虑?

秦王揉了揉眉心,忽叹道:“薛卿,你这义女真难对付啊。”

薛方仲一惊,顿时啼笑皆非,没想到皇上也会有为一女子心烦之日。他虽比秦王大了十来岁,可两人之间私交甚好,无人时也常常说些无伤大雅的笑话,见秦王此状,不由得笑道:“皇上既有此心,强行娶了就是,不必顾虑臣的面子。”

秦王摇头道:“似这般女子如何能用强迫手段,朕一定要让她心甘情愿,方显朕的本事。”

薛方仲心中不以为然,不过他也不想再谈此事,便道:“皇上,巧芸此去赵国,臣所属兵部的密探要不要也从中协助?”

秦王想了想,道:“不必了。虽然朕相信巧芸的能力,但大秦还不到孤注一掷的时候,兵部中人不必参与此事,只在一旁观察就是。万一巧芸此行失败了,你们负责将她接回赵国就是了。”

秦王仰望天空,叹道:“仔细想来,其实朕对巧芸此行也颇具期望,我大秦经过前几年内乱,赵国国力已在我之上,朝中名将王烈尚未老而不堪,郭怀正当盛年,三大营统领也都不是无能之辈。我大秦军队即使主动出击也无机可乘。只好先暗中出手看看能否有所作为了。”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7177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历史小说 《楚氏春秋》

作者:宁致远
最后更新于:2017年03月14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楚氏春秋”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27177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