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爵士乐少年时代 [美] 罗福林

 

爵士乐是听得越多收获越大的一种音乐;这就是爵士乐的知识。...

点击 | 一起加入“200万字阅读挑战计划”! 
  • 爵士乐、教育和美国文化 (2)
  • 【美国】罗福林(Charles A.Laughlin)
  • 责编 | 杜小烨
  • 节选自《花城》2017年第4期

“音乐教育不应该都是拉小提琴、弹钢琴准备去参加国际比赛,如同教育本身也不该全是死记硬背,准备考试,而应该培养创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一样。它也应该鼓励学生探索各种乐器,尝试作曲,而教育的目的更需像球队的体育教育:学生的创意表现和合作能力的结合。”

// 前文回顾 //  
 爵士乐:颠覆性的社会角色 | 罗福林


我想展开爵士乐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在我成长的地方,美国北部的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市,我上学的年代里,音乐教育非常发达。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当时读初中的三哥已经在学校里开始学吹小号,不久我也开始学一种易学的叫flutophone的塑料竖笛。这是为了学会乐谱和开始尝试接触音乐。到了小学三年级就可以选择正式的乐器来学习。


塑料竖笛



French horn圆号


我开始想吹圆号(french horn),因为我喜欢它的声音,但后来得知这种号比较贵,再说圆号也比较难学,最后还是选了和三哥一样的小号。恰好我的小学乐队老师是一名老小号手,让我很喜欢学。除了学校乐队之外,我们双城(Twin Cities,即在密西西比河上流两岸相望的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后者是州府)在城里和乡下都举办音乐夏令营,还有儿童和青年交响乐团的组织,所以喜欢音乐的孩子不只是可以全年学习,而且也不乏露天演奏的机会。我们城市和整个明尼苏达州还出了一些音乐家——民歌和摇滚大将鲍勃·迪伦是明尼苏达州北部出生(我母亲老家,以北欧移民为主)而他没成名之前在明尼苏达大学校园边上的音乐酒吧开始发展。

△Prince
一年前不幸早逝的Prince(太子)也是我们明尼阿波利斯人,在当地公立高中学上学,和我吹小号的三哥同岁。当我上高中(也是公立高中)前后,我们双子城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有自己个性的另类摇滚的基地,涌现了非常有力度的摇滚乐队,包括Husker Du,The Replacements,The Suburbs,Curtiss A,和Soul Asylum。Soul Asylum的创始人和主唱David Pirner是我从初中学开始的好朋友,我们还都跟我三哥的小号老师(也是爵士乐手)上了小号课。记得我们高中毕业后,我有一年夏天和他合住,我们经常会做一些音乐尝试,还自己录制了两个录音带。就是那个时候他写了他们最有名的歌Runaway Train(刹不住的火车)。记得他当年还单独拿了吉他唱了一遍,为了听取我的意见。这首歌比大家预想的流行,几年后在美国的电梯、超市里的广播上都听到了,最后连在中国的电视上看VH1的音乐节目也有它的MTV。我说这些不是为自己老家吹牛,而是要说明我们那里本来有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所举例子虽然都算是摇滚乐,但也都足以说明存在相当数量有才华的爵士乐手在公立学校和社区大学从事音乐教育。
学校和夏令营主要乐队是concert band,也就是没有小提琴、大提琴、贝斯等弦乐器的交响乐团,只有管乐器和伴奏打击乐器。双城地区儿童青年交响乐团是校外的(课余的)非谋利组织,包括多个不同等级和类型的乐团在内。我上初中和高中时参加了最基本的爱乐团。而我三哥上了高中后就进入了学校的爵士乐团stage band。他本来很迷爵士乐,而且他早下了决心以小号和职业的爵士乐手为终身职业。我和他有六年合住一间卧室,所以他的音乐品味和对未来的憧憬对我影响颇大,我也想吹爵士乐了。

记得那年去参加乡下的“箭头”音乐夏令营(Arrowhead Music Camp),分团前大家要经过试听(给老师演奏未曾见过的乐谱)。我演奏之后被分到了大乐队。但我本来想加入档次最高的爵士乐小乐队,所以颇有些受挫。音乐项目主任特别把我找来在外面一个长凳上聊天,他给我讲,你吹得很好,但是你还很年轻,你要吹好爵士乐得先打好音乐的基本功和基本知识。其实后来几年我有不少机会参加爵士乐团,发现他说得很对,不能因为你觉得爵士乐更酷或者觉得更好听,就直接去学它。

爵士乐这一方面算是一种更高级的音乐,和别的类型很不一样。我并不是说在我们那一代同学中爵士乐是最受欢迎的,反而它已经显得老套了。大部分同学喜欢的是摇滚乐、R&B和最畅销的流行音乐。再进一步就是刚刚开始崛起的另类音乐和朋克摇滚。在这样的情况下,爵士乐已经从以前的流行音乐滑落到比较边缘的或是需要特殊趣味受众的音乐类型了。但同时,那个年代、那个氛围里的音乐小群体,在培养着彼此特殊品味,和多元的音乐兴趣。更重要的是爵士乐是听得越多收获越大的一种音乐;这就是爵士乐的知识。这种知识或学问不全是从书籍得来的,而主要是通过排练、演奏经验的积累和对前辈乐手高超的贡献的认识和欣赏而受益。因此也变成了当时音乐教育的顶端。不少音乐老师自己是当地的爵士乐手。我们学校的乐队老师和教我们乐器的私人老师都会给我们传递对爵士乐的知识。



这种知识为什么重要?为什么爵士乐要有学问?这又回到了即兴演奏的话题上了。“没有绝对自由就不是爵士乐了”。当你在大乐团或小乐团里吹爵士乐,迟早会轮到你即兴独奏的时候。你对经常排练的歌曲的调子、旋律都很熟悉,但是光靠这个,再准确,再“安全”都不会太成功的。即兴演奏——爵士乐的精髓——需要训练,需要知识、经验和才华,也需要你倾听你的队友,才能吹即兴独奏。 即兴的创作、表演都有点让新手害怕:即兴不是随便乱吹,歌曲还是要有规律的,和弦结构要求乐手做适当的选择,不同乐手的选择都不一样。

音乐教育不应该都是拉小提琴、弹钢琴准备去参加国际比赛,如同教育本身也不该全是死记硬背,准备考试,而应该培养创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一样。它也应该鼓励学生探索各种乐器,尝试作曲,而教育的目的更需像球队的体育教育:学生的创意表现和合作能力的结合。我们在上小学时能身受这样不成文的教育的价值无法估量,这与交响乐团的严守“脚本”的教育完全不同。他训练你灵活地随机应变,不断创新。



我想音乐教育对个人和整个社会之间的有效运作、稳当发展都有相当的收益。创意是爵士乐,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特性,所以爵士乐教育也不乏培养创新能力。把这些道理延伸到社会生活中,爵士乐培养出来的独特的原则和技能也是美国文化的一些要素,包括创意、个性和独立思考、实际知识(不是书上知识)的优越性、对有实际成就的人(高手)的虚心而无视种族或社会背景的欣赏、对各种影响的吸收和使用能力。“民主”这个词用起来经常很空洞,但是我觉得在美国社会里这些特点代表它更具体的含义。这些技能也可以在商业、社会生活、教育和学术界,或任何的生活或工作范围里得以发挥,所以虽然美国社会文化有这些因素不是全因有爵士乐,但爵士乐是它们在艺术界的表现,是引发他们的既有效也有趣的方法。

2017年4月17日弗大夏村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花城》杂志

独立精神  人文立场  新锐主张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纸刊
2017年第4期《花城》目录



中篇小说

制造好人/ 陈集益

地爬秧/ 东珠

哭声/ 张敦

短篇小说

都市猫语 / 张翎

幸福 / 残雪

犹豫的时候更接近道德 / 王苏辛

满月 / 孟小书

花城关注 栏目主持人:何平

特洛马克(剧本)

——“爸爸去哪儿了?”/ 朱宜

访谈:或许我们抄近道了/ 何平 朱宜

本期点评:被放逐出文学的剧和剧作家 / 何平

诗歌

致影子(组诗) / 张远伦

寂静之声(组诗) / 游子衿

散文随笔

哥特爱情故事 / 鲍尔金娜

蓝色东欧

思想的黄昏(节选) /【罗马尼亚】埃米尔•齐奥朗 著 陆象淦 译

思无止境

[讲堂]回到生命状态的写作 / 欧阳江河

[史话]海子热恋时期的十首“轶诗”发现始末 / 姜红伟

域外视角

爵士乐、教育和美国文化 / 【美】罗福林 著

特约:新媒介文艺前沿探讨

中国的“二次元宅”如何解读东浩纪? / 邵燕君等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花城》纸刊


    关注 花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