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独自用餐 思想篇(一)要有自己的圈子

 

“别独自用餐”专栏旨在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解决你在社交方面遇到的困扰,帮助你将一次会议、一次聚餐或一次偶然联系转变成一次引导双方共同成功的机遇。...

专栏介绍
想与老师聊聊自己在学业、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却不知如何开口?

在聚会上疲于应酬而很难找到一个人深入交流?

代表学院与其他学校交流时因无话可说而陷入尴尬?

“别独自用餐”专栏旨在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解决你在社交方面遇到的困扰,帮助你将一次会议、一次聚餐或一次偶然联系转变成一次引导双方共同成功的机遇。





引子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厨房。言下之意,国民们不过是这个大厨房里的食客。在注重饮食文化的中国,中国人的社交观念天然和“吃”有关,比如把不认识的人叫做“生人”,把相互了解的人叫做“熟人”

不仅如此,生活的种种似乎都可以和“吃”搭上关系:受重视叫“吃香”、混得好叫“吃得开”、嫉妒别人叫“吃醋”、拿佣金叫“吃回扣”、长得漂亮叫“秀色可餐”,觊觎某物叫“垂涎三尺”……

再比如,中国历史上“鸿门宴”、“杯酒释兵权”等传奇故事都是把饭桌当解决重大政治、军事、外交问题的最优场所,“折冲樽俎”更成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觥酬交错之间战胜对手的理想境界。
近日,一家互联网数据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中国人最为普及的三种社交活动分别是聚餐、体育运动和卡拉OK。可见,在注重饮食文化的中国,“饭桌社交”仍是中国百姓最常采用的社交方式。

我的一个朋友有一句经典的话:“不在于在哪吃,也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和谁吃。” 我们习惯于把饭桌摆在社交的核心地位:吃饭所表现出的仪式感,很大程度上暗示了一种相互靠拢的亲密诉求,美味佳肴似乎能够唤起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迅速拉近同桌共食者的关系。

当然,“别独自用餐”专栏绝不仅仅是要告诉你怎么吃饭。在请客吃饭这种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也许,我们能够一起慢慢思考关于社交的一些观点与想法,分享一些成功的社交案例,帮助你解决在社交方面遇到的困扰,将一次聚餐、一次会议或一次偶然联系转变成一次引导双方共同成功的机遇。

心理学家李伯曼(Lieberman)在一次演讲中向观众提问:你最痛(painful)的一次经历是什么?
想想你的答案


有人回答亲人离世,有人说朋友背叛,有人想起学生时代被同学孤立的经历。李伯曼接着问:为什么没有人提到患病,摔跤和骨折呢?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痛啊。

在这次演讲中,他分享了自己在加州大学实验室的研究结果:通过核磁共振对大脑的扫描显示,当人们遭遇拒绝或背叛,大脑中被刺激到的区域与遭受身体疼痛时被刺激的区域完全一致。

李伯曼和同事们做过许多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因此他们得出结论:
社交之“痛”是真实存在的
英文的social一词我们通常翻译为“社交”。但是“社交”单从字面理解,很容易有误导,感觉指的是刻意与人结交,多多少少带有些“交际”的意思。

因此,我们通常把社交与“是否开朗活泼”,“是否能交到朋友”,以及“是否在人群中如鱼得水”相关联。但社交对我们的意义绝不仅于此。social的意思实际上指的是“人际互动”,这种互动几乎可以说从一出生就开始,延续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影响。

李伯曼的实验告诉我们:失败的人际互动(包括拒绝、背叛、失去联系等等)会造成真实的痛苦。而积极的人际互动(比如合作、联结、共赢)则会刺激大脑的相应区域,产生愉悦的感受。

因此,在他的著作“Social:Why Our Brains Are Wired to Connect”中,李伯曼说,社交能力是大脑在进化过程发展出来的一种生存本能。
“你能告诉我应该走哪条路吗?”爱丽丝说

“这得看你想去哪。”猫说道

“去哪都无所谓。”爱丽丝说

“那走哪条路都没多大区别。”猫说

——《爱丽斯漫游仙境》
某同学

我一直觉得那种特意维护关系的人都特有心机,所以我不愿意维护关系,我觉得自己表现的足够好就够了。"
的确,你的思想决定了你的行动。那么,当你打算开始读下去前,你是如何定义“社交”的?
想想你的答案


“社交”曾是个不好的字眼,却成了当今社会的通用语。它反映了人的内在需求——不是丑陋不堪、互相利用的需求,而是互惠互利的需求,它能促进人的自我发展,以及合作型经济的进步。当今社会最宝贵的便是人脉资源,它是你所属圈子所拥有的信息、知识、信任的总价值。

人脉决定命运。时下流行的社交理论都赞同这样一个观点:我们接触的是什么人,我们就是什么人。我们的收入、情绪、健康都是由我们接触的人群及接触方式决定。或许你觉得我说的有点不可思,但事实就是如此。当你的身边有一位学营养学的朋友,你一定会经常得到 ta 对你营养与健康方面的一些建议;或许你认识一个学计算机的大佬,那么当你遇到电脑问题时,就不用担心向谁 ask a favor 了。人脉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大家能各取所需。因为大家默认,花费时间、精力建立关系能够为自己谋利。

世界上之所以有站在社会顶层的1%的人,是因为他们懂这个规律。事实上,正因为他们利用了朋友圈,才会有今天的位置。

建立圈子不无聊,也不浪费时间,虽然有时候很耗费精力,但永远不会枯燥。你始终在不断地发现自己,发现他人,不断了解周围,乃至整个世界。这感觉很好。


日本锦鲤是一种很奇妙的观赏鱼,如果把它养在一英尺的鱼缸里,那它就可以长到一英尺;如果把它放在两英尺的鱼缸里,那么它就可以长到两英尺;如果把它放在海中,没有限制,那么它甚至可以长到三英尺。
人的志向就像日本的鲤鱼。空间越大,他们就长得越大。抱有一个清晰目标的最大好处是:当你告诉别人你想做什么的时候,你所接触的人那里都可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社交案例:1984年,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第一次参加“文艺复兴周末”。“文艺复兴周末”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交聚会,出席的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这对当时的克林顿来说,简直就像是一个小男孩进入了琳琅满目的玩具店。他把每一分钟都用来与人结交。
1992年12月的《华盛顿邮报》上这样描述他:“很多宾客对克林顿的印象都十分深刻,他顺利地从一个话题转化到另一个话题,即使是在屋子的角落,在墙上随意一靠,都能迅速吸引众人的注意力。他好像认识会上所有的人,这种认识不只是停留在名片上得来的肤浅信息,他还知道别人的职业,兴趣。

从克林顿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两点:第一,你生活的目标越明确,建立助你实现目标的社交圈也越容易;第二,要与别人建立真诚的关系。我们几乎达到了这样一种共识:一个手握大权或者富可敌国的人傲慢待人情有可原。但克林顿让我们看到,当一个人真诚待人时,他可以变得多么受人欢迎。
ENDING

本期是“别独自用餐”专栏第一期的思想篇,接下来我们会分思想篇、技巧篇、提升篇陆续推出。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不知道正在阅读我们文章的你最近与谁一起吃过饭呢?如果愿意与我们分享你餐桌上的故事,欢迎亲爱的你在留言区留言哦^ω^

编辑 / 周子晗  李娜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新闻媒体部


    关注 ZJU公管学生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