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4月的传媒业|综艺篇:内容创新和吃老本都能赚钱,但毕竟还是有区别

 

姹紫嫣红下,谁家数米下锅,谁家暗潮涌动?...



如果阅读不方便,不妨听语音吧
1号播音员:张梦婕
如果一定要盘点清楚四月份的综艺节目,这对于观察者来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任务。

电视综艺《奔跑吧》《我想和你唱》上线,《歌手》收官;《向往的生活》《欢乐喜剧人》《二十四小时》这些老品牌在屏幕上保持着强势存在;还有《无限歌谣季》《异口同声》等暂时声响不大,可玩法全新的节目在旁虎视眈眈……说起来虽然热闹,可目前电视综艺可称头部的,大多都是综N代的老产品。

而网综那边,《机器人争霸》和《这!就是铁甲》的机器人德比、《热血街舞团》和《这!就是街舞》的街舞德比,《创造101》链接已经收官的《偶像练习生》组成选秀方队,依然保持着高出镜率;网综人也同样正在致力于让《足球解说大会》《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现在就告白2》这些新鲜感十足的内容抢夺观众注意力……



四月在线上的综艺节目实在是太多了。有业者对着这份榜单这样自嘲:“历来综艺节目的井喷时段都是跟主要赞助行业——饮料行业的销售旺季保持高度同步……”这句话不能说全中,毕竟现在手机发布新机的频率也会高度影响综艺节目的生产频次。但点出的金主和节目之间的关系还是基本准确的。

尽管我们拥有如此丰富的一份名单,但综艺节目的拥趸者还是会陷入一时不知道看什么的尴尬——这并不全是“挑花眼”造成的。四月的榜单虽然内容丰富,但依然保持着“有高原没高山”的结构,能够实现破次元壁的、全民爆款效果的确实暂时还没出现。

虽然无法回答“看哪个综艺一定不会错”,但纵观整个四月,综艺界基本上可以回答“我觉得你适合看网综还是看电视综艺”这个问题了。网综和电视综艺两者仿佛第一次在一个月份内形成了某种内容领域的竞争默契我们上文分别类举的电视和互联网综艺各自的头部资源,梳理其内容类别你会发现。电视综艺把注意力放在了“音乐类”(如《歌手》)、“喜剧类”(如《欢乐喜剧人》)、“游戏类”(如《奔跑吧》)这三种审美公约数较大、阖家欢的题材上;而网络综艺则把注意力放在了“科技类”(如“机器人德比”)、“单项歌舞类”(如“街舞德比”)、“选秀类”(如《创造101》)、“新领域类”(如《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等这些审美专项或小众传播和新鲜领域上。



这个趋势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四月,已经形成了“电视综艺专注大众传播题材、网络综艺关注专项传播题材”的初级划分格局。——划分的结果不管各自从业者乐不乐意,客观上来说,对明确各自平台定位和活动范围来说,都还算是一件好事。

网综和台综的“默契”

让跑男们跑不动也得跑

刚刚我们提及“从业者乐不乐意这种划分”,这并不全是调侃揶揄。人口密度高度叠加、对工资现状高度不满的电视从业者就不见得完全满意。因为互联网在这个格局范围内,拿走了大部分优质的“年轻人收视资源”。

一个星期前,笔者就经历过某卫视研发中心的小哥,拿着收视率榜单喋喋不休一个半小时的事。让他深受刺激的是进入2018年后,整整四个月,电视综艺只有《奔跑吧》一档节目收视率破2,而去年这时“破2”的节目已经有十几档了。另外,第二季《奔跑吧》整季节目的收视均值就达到了4.8%。



“这有什么可值得高兴的?”

这位小哥将这种衰落的症结归结在了电视节目上线策略的保守和题材不具有开拓性上。“跑男都五岁高龄了,还跑的动吗?”他愤愤的说道。

跑不动也得跑。因为市场和赞助商都在要求电视综艺往阖家欢的方向跑。某赞助商大客户广告部门提供的《2018广告投放策略报告》就有这样的字眼“常使用大屏收看节目的客户家庭,在使用大屏时,通常都有本产品线的主要消费决策者——年长女性角色主导。男性角色、年轻角色也会偶尔关注。因此在投放相关广告时,建议多兼顾女性视角特征,建议选用两个版本(或多个版本)的广告片,在多家庭成员心中留下印象……”——虽然金主说的是投放策略,但话里话外已经将电视定位在了“阖家欢”的场景上。换言之,只有“游戏、音乐、喜剧”类的阖家欢题材,金主才更容易买单。

我曾经写过《不是针对谁,在座的三家“机器人格斗”都有问题》中就曾经提及“高评分、并由浙江卫视首发的《铁甲雄心》,早已在波澜不惊中落下了帷幕”的问题。研发者想的是质感,可台领导还得考虑吃饭。

相较之下,网络综艺从业者都没在“温饱线上”花费太多思虑。在上个月的综艺盘点,曾重点提及“街舞德比”,这个月换成了“机器人德比”和“选秀方阵”。在前期台网综艺竞争中我们能够看到,互联网综艺从业者由于“都是电视背景出身、互联网综艺空间不明晰”等多重元素影响,在题材上经常会跟电视综艺直接撞车。但在四月的互联网综艺选题中,我们发现网综从业者似乎已经理清了自己的职业空间在哪。基本上“该拿的拿,该避的避”,这就形成了上文我们说到的“默契”。

“选秀综艺”原本是电视综艺的核心业务范围,当年龙丹妮的《超级女声》今天还被怀旧者津津乐道。但是随着电视综艺人才的“向网方向”流失和平台发展,如今选秀的主阵地已经悄然流向了网络。

本月,《偶像练习生》的选拔男团带着30亿的点击量收官、腾讯的《创造101》女团选拔已经上马,上线不久就获得了4.9亿的点击量。而目前2018年的电视屏幕上还没出现选秀综艺,据了解未来各家头部卫视出现大规模选秀综艺的可能性也不大。



▲《偶像练习生》数据 引自:骨朵影视数据



▲《创造101》数据 引自:骨朵影视数据

在“选秀综艺该在电视还是在网络”这个问题上,双方似乎并没有经历争论,就完成了平稳过渡。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可新内容就是要花资源

虽然拿走了“选秀”,但2018年,互联网综艺目前在音乐、喜剧、游戏这些“晚会血脉感强”的综艺题材上还保持着相当的克制。互联网综艺团队将剩下的那些精力放在了《足球解说大会》《送一百位女孩回家》这些相对新鲜、小众的综艺题材上。

《足球解说大会》涉及的体育元素、《送一百位女孩回家》涉及的女性主义、《三宝大战诸葛亮》涉及的人工智能元素、《王者历史课》涉及到的游戏元素……这些新鲜玩意都涉及我们上文中那位小哥的焦虑点——“创新力”。

如果说“2018年,电视综艺的创新成绩逊于互联网的创新成绩”,这句话是不对的。电视综艺今年好歹还有《声临其境》原创模式的小爆款,但互联网综艺的历史上都极少出现哪个爆款节目拥有百分之百的原创血统。《奇葩说》系列已经下线、《中国有嘻哈》和韩国的《show me the money》神秘的高相似度说不清楚、《偶像练习生》被国际IP保护协会FRAPA点名,说和韩国综艺节目《Produce101》相似度高达88分(满分100分)、《创造101》购买了正版版权……



▲引自网上新闻报道

但如果凭此认为“2018年电视综艺的创新效果比互联网综艺的要好的多”,恐怕电视人自己都不太踏实。综艺主要做给年轻人,年轻人又天然喜欢新鲜事物。如果电视的“创新”更卓有成效,“2018年目前只有《奔跑吧》收视率破二、年轻人注意力向互联网的大规模迁转”又是个什么情况?

归根结底,“内容创新上的比对差异”恐怕要落在各自平台属性上。

电视平台的播出逻辑是线性播出,因此档期、时长都是非常有限的珍稀资源。特别是周末的综艺黄金档期,往往承担了平台大比例的吸金任务,排兵布阵必须要兼顾平台利益和赞助商利益,不能多,不能少,镣铐沉重,不可儿戏。而任何形式的创新都需要承担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因为时段的珍稀性和当下的市场环境,电视平台往往更不敢将如此宝贵的资源来尝试“创新”,风险承担不起。开明的卫视平台最多也只够开辟一个非重点时段来孵化自有的创新项目,大部分卫视甚至这部分时段都拿不出来。而电视的播出特点又决定非黄金时段流量资源就较差,流量差又难以孵化创意,没有创新,就难以找到新的内容爆点。而且卫视的单位性质也绝不可能出现“A卫视播出B卫视做的综艺节目”,电视整体优势难以叠加发生效果。再加上卫视平台的公立属性,天然的资本容错性较弱……优势内容一次性,新内容难生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对“创新”这件事的恶性循环。



而视频网站不存在“时段”这个概念,都是上线点播,所以空间是可以无限扩展的。视频网站只需要根据资源判定和算法统计,决定对综艺节目的宣推力度即可。所以视频网站大可以眉毛胡子一把抓,统统上线后再说——这就形成了对“创新内容”的宽容,创新也更容易在视频网站上获得机会。

更何况大部分的优质电视综艺也会放上几大视频网站,“敌强我用,敌无我有”。对电视优质内容的二度发送获得的利润又可以反哺自我IP的运营,自我IP又会对“或抄或创”的创新内容保持宽容,久而久之,小众的、大众的、符合年轻调性的内容就容易形成聚合效应——尽管政策方不断加强了对“野蛮生长”的所谓创新内容管控,但视频网站商业经营的性质天然对于“野蛮生长”并不抵触……因此,各色“创新”就容易在视频网站成活,年轻观众也就容易流转。

两者效果对比,电视综艺的创新往往平均水准较高,但试错环境弱、成活几率小,因此创新内容在整体制作水平瓶颈现状下,就难以破局高产;而视频网站的综艺创新可能平均质量并不高,但是容量极大,本着概率原则,总会有成功者出现,再加上购买经过挑选的优质电视综艺,就形成了“百花齐放”格局。

这种格局在2018年逐渐成型,这恐怕是造成今年电视综艺头部资源遇冷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2018年电视综艺目前只有《奔跑吧》破2的尴尬,并不是今年电视综艺比往年更弱,只是电视没有进步,而对手已逐渐长大了而已。



尽管如此,还是要慎谈“电视综艺凉了”

“己方命运交由敌手”,这番结论分析出来后,估计刚才那位小哥会更加焦虑。但电视综艺并不是完全没有破局几率。冷凇教授就认为:电视的“线性播出”并不是天然劣势,它和网站的“并排播出”两者之间其实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但电视快速找到新的内容爆点,倒非常急切。真的等到全民都养成了上网收看的生活习惯后,电视彻底变成“制作公司”、渠道彻底失去作用了,电视产业倒完全还可能会变得更惨一点。

在电视创新内容孵化几率小的现状下,平台就需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努力提高创新内容的质量,争取从效率上取胜,做到“做一个成一个”。如果如此,依然有机会改变当下的颓势甚至反超。

但考虑到当下“电视民工”的薪资水平,如何防范“刚成一个,互联网就带着现金来挖人”也显得非常重要。



四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综艺的“男团和女团”、“歌舞和游戏”也都花团锦簇。可姹紫嫣红下,谁家数米下锅,谁家暗潮涌动,谁家都心中有数。

“搞创新”能赚钱,“吃老本”也能赚钱,可毕竟还是有区别的。
欢迎加入“1号社群”,

每日获取《1号新闻》

每月获取《1号月刊》

每季获取《1号蓝皮书》

【入群方式】
1号小编——扫码进群
精彩文章

◆ 挑剔的观众面前,究竟该产出什么类型的剧?

◆ 周播剧的命运,是生存还是死亡?

◆ 四大危机正在逼近,传统电视综艺应该如何自处?

◆ “综N代”,它们曾是电视综艺的“脊梁”,也是对抗网综的“堡垒”

◆ 四条原创综艺的创新路径,该如何抉择?



    关注 传媒1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