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非诚勿扰》间的变与不变

 

当一个节目做成一段历史,它的改变便成为了一种情怀。...





你还记得第一次看《非诚勿扰》是什么时候么?

你还记得上一次看《非诚勿扰》是什么时候么?

我只记得《麻辣天后宫》《康熙来了》在爆红多年后,因为无法自我突破的局限,终究让主持人、制作组与观众走向了疲惫、倦怠与昏聩,终究在心里的念念不舍与手中的另觅“新欢”中告别了一部全民综艺的黄金时代。

所以,在4月初传来《非诚勿扰》要进行大规模改版的消息,一半为其高兴,毕竟曾经的《康熙来了》或许就是欠了这样破釜沉舟的对自己和观众的交代;一半为其担心,不知改版的力度、改版的形式,会有怎样的效果?

七年战绩


首先,我们还是来回顾一番七年来《非诚勿扰》经历的浮沉。



2010年,《非诚勿扰》风头一时无两,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省级卫视最高收视纪录。然而,万物有序,月满则亏。年复一年地,《非诚勿扰》也由当年爆红的社会现象变成后来温存的常情陪伴。

而在4月初得知《非诚勿扰》要进行重大改版时,有几个好奇催使我去看了改版前最后一期(20170325期)旧版内容:第一,它为什么要改?第二,它有什么要改?第三,它能怎么改?

为什么要改?因为《非诚勿扰》不好么?

完整地看完旧版的最后一期,直观的感受是:节目没毛病,只是不心动了。的确,七年的周播运作让这个节目组能够非常驾轻就熟地完成非常有品质保证的节目,节目的节奏很好,主持人的掌控很好,嘉宾的互动很好,舞美音乐都很好,比如今粉墨登场的基本功都没有打稳的节目不知好了多好个level。但是,就是不心动了,激发不出我快乐、享受的情绪,共鸣、围观的欲望了。连孟非都说,他闭着眼都能把节目录下来。美则美矣,但人性本是喜新厌旧的,所以,旧了就是问题。



然而,第二个问题与第三个问题,却把我自己难住了。

的确,说改容易,但改什么、怎么改,却太要考验节目组的智慧:什么是节目的核心、基准、生命力,绝对不容变更的,稍有差池是否会引起观众的逆反,觉得可能看到了一个假的《非诚勿扰》?什么是节目的造血骨髓,装裱花边,越是天马行空越是让观众觉得心潮澎湃?如何去分辨变与不变的边界,不止是考验《非诚勿扰》节目组,或许所有做常态性节目一线工作者的永恒的命题。

那么,非诚勿扰经过一个月的闭关修炼,究竟交出怎样的答卷?本文根据网络公开资料与内部沟通采访,在《非诚勿扰》新版上线前,提前学了一课。
不变


每当变换时,依旧不变的,即是事物的筋骨所在。那么在旧版与新版的《非诚勿扰》中,所谓的“筋骨”是什么呢?



首先,自然是节目的主旨。无论《非诚勿扰》曾经怎么变,现在怎么变,未来怎么变,它的定位永远都是“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且服务的核心是为单身男女解决婚恋交友的问题。性质上,它是服务类不是游戏类;表现上,它是室内谈话类,不是户外真人秀。这些,是它永恒的基准。

其次,以孟非为固定角色的三角阵容。孟非之于《非诚勿扰》,正如蔡康永、小S之于《康熙来了》,何炅之于《快乐大本营》,对于任何一档成功的常态性节目,主持人已经与节目融为一体、彼此成就了。除此之外,一名主持人与两名智慧型的男女嘉宾搭配的三角阵容也是不动的,虽然阵容里具体的那两个嘉宾是可以调整的。据悉,最新一期《非诚勿扰》的女嘉宾是黄菡,男嘉宾是姜振宇,前者柔而感性,后者直而理性。

最后,是《非诚勿扰》对嘉宾选择的看家本事。之所以能在厮杀中的综艺屹立七年不倒,《非诚勿扰》的成功得益于它在男女嘉宾人选上精准的眼光。而这个在个性人物上的把握是延续到新版的基本功,据悉,新版的女嘉宾里就有野性版的“迪丽热巴”、未见其人就大胆表白的纯情女孩、带着六岁女孩的单亲妈妈、出场标配动作高抬腿的京剧老师等个性鲜明的不同人物;男嘉宾则有外形帅气的拖延症患者、用厨艺供养艺术的东北男孩、绅士品格的创业型高富帅。


但我更关心的,是新版《非诚勿扰》变化的维度与力度。从现在已知的信息中,可以看到以下三个层次上的变革:

1、 节目规则

老版的《非诚勿扰》节目规则非常简单。舞台上一字排开24名男嘉宾或者女嘉宾,每期节目3-4名异性嘉宾依次出场,依次经历“爱之初体验”、 “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四轮环节,前面三轮选择权与主动权掌握在24名嘉宾手上,最后第四轮权利才反转到孤军奋战的异性嘉宾手上。

虽然七年中《非诚勿扰》经历过多次小型改版,但这一架构《非诚勿扰》节目整体的规则没有过伤筋动骨的大改版。不改,节目可以基本维稳;改版,节目就要面临巨大风险。而这一次,《非诚勿扰》或许真是抱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对节目规则进行了大手术。



用孟非的话来说,新版规则的难度指数虽不及《最强大脑》“变态”,但一般人也未必真能立马理解。你不妨听听,看自己的智商是否可以马上理解新版《非诚勿扰》的规则:24位女嘉宾依次出场,男嘉宾根据喜好,将女嘉宾分入心动区和观察区,心动区女嘉宾通过亮灭灯表达对男嘉宾的喜好,观察区女嘉宾无权灭灯,过程中男嘉宾将选出两位女生进入终选区,两轮短片结束后,若心动区仍有留灯,男嘉宾则有机会在终选区牵手一位女嘉宾,若全场都没有留灯,男嘉宾则失败离场。

不知道你看到这个规则后,是否能够用电视化的思维基本勾勒出新版《非诚勿扰》录制与呈现的状态。我看过这个规则后,有几点想法或许可供你参考:

第一,新版与旧版最大的区别在于,旧版的权利与反转比较简单,前三轮掌握在24名女嘉宾手中,最后一轮才转移到男嘉宾手上,但新版的权利与反转则为不断流动的状态。24名女嘉宾方一登场,男嘉宾就要对其进行归类选择,而在此之后,进入心动区的女生可以通过亮灭灯对男嘉宾选择,进入观察区的女生则可以通过调高低温度对男嘉宾表态。男嘉宾还要根据过程中的互动选择两名女生进入终选区,但还能根据进一步的沟通选择替换终选区的女生。在最终选择时,男嘉宾先在两名终选区女生中做选择,随后,则展示女生对他们的选择。可以看到,旧版的《非诚勿扰》更类似于面试,前期男方被选女方掌权,后期男方掌权女方被选,权利始终归于一方;而新版的《非诚勿扰》婚恋味道更浓,男女方的权利是流动的,选择是频繁的。从心理上更符合交友的场景,从电视节目的节奏上,则也增大了悬念点的频率。



第二,节目的规则明显变得复杂了。之前电视人有一个共识,就是电视节目的规则千万不能复杂,观众都不愿意带着脑子来看电视的,大家都是图一个轻松。然而,这个风向似乎在这两年在发生变化,观众似乎越来越青睐复杂的甚至烧脑的节目形式与规则。于是,你也看到了《非诚勿扰》从过去的规则只要四个板块就能概括,变成了137个字概括你都未必能不看节目就完整get到的复杂程度。大概一个节目若想从一个时代迁移到另一个时代,这是必备的生存技能。如果《非诚勿扰》还有下一个七年,再下一个七年,你就会在一个节目中看到中国观众口味嬗变的时代感。

2、 舞美设计

从目前曝光出来的资料显示,新版《非诚勿扰》在舞美设计上有两个较大的改变,而这二者的改变也都与节目规则的改变相适应:

一是舞台与大屏幕的组合设计。每轮“相亲”开始,女嘉宾都会从舞台上款款向男嘉宾走来,但是,男女双方是被一个大屏幕所隔开的,男嘉宾能偶从大屏幕上看到女嘉宾,但女嘉宾则看不到男嘉宾。这一组合设计感还是很赞的,一来画面美感很好,二来遮蔽带来了一定的悬念感与神秘感。

二是三个选区的划分。旧版的《非诚勿扰》二十四个女嘉宾并未进行分区,而新版的《非诚勿扰》则将女嘉宾分到了心动区、观察区与终选区,对应的颜色分别是红色、蓝色与金色。这一设计,一是让舞台的空间感更加明确,二是为戏剧效果的制造奠定基础:站到不同区域对女嘉宾的心境是不一样的,自然也会因此有各种更真实、即兴、自然的反应状态。

3、 节目气质

印象中的《非诚勿扰》的节目气质还是比较通俗型的,无论舞美、音乐、包装,都是比较大众化的品味。然而,从目前已经曝光的新版《非诚勿扰》的资料来看,改版后的非诚勿扰似乎在气质上变得更加高贵,音乐的选择更加空灵,舞美、包装的主打色选择蓝、紫,即从视听的层面上的确想要给观众制造一种耳目一新的体验。
结语


当一个节目做成一段历史,它的改变便成为了一种情怀。风雨七年的《非诚勿扰》今晚就要以全新的面貌接受全新的检验了。从拼凑的资料中,我无法得出它将成败的概率,但一来,我会对有魄力改变、有毅力坚持的人怀有敬意,二来,它也必将成为一档常态性节目如何面对“变与不变”的命题中,举足轻重的参考案例。
今日推送列表

【头条】新旧《非诚勿扰》间的变与不变

【二条】人民日报点赞的《摔跤吧!爸爸》,中国电影可以学什么?

【三条】视频网站两年后或全部盈利,留给传统电视的时间不多了

【四条】1号炮台|还记得当年的热点“卫视差异化经营计划”吗?它变了

【五条】1号招聘|经济观察报社 大鱼文化 人民网军事频道 橘子娱乐 商务印书馆







    关注 传媒1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