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 撩开2016中国美丽乡村价值面纱

 

近日,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的通知》,总结各地发展休...







近日,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的通知》,总结各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经验,树立一批发展典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以村为主体单位,包括历史古村、特色民居村、现代新村、特色民俗村等类型,集中连片发展较好的形成休闲农业特色的乡镇也可推荐申报。被农业部认定过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村不再纳入此次推介范围。



通知还指出参加推介的村应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乡村为单元,依托悠久的村落建筑、独特的民居风貌、厚重的农耕文明、浓郁的乡村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良好的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功能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品牌知名度高,农民利益分享机制完善,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和推广作用。


一、目标要求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政府指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思路,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推进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传承农耕文明、展示民俗文化、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美丽田园、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公共服务,带动农民创建,实行动态管理,打造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中国建设添彩。

二、具体条件1、优美的生态环境

能够贯彻落实中央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了具体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山水林田湖有机生命综合体资源节约型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2、多元的产业功能

农业功能得到充分拓展,农耕文明、田园风貌、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农业生产功能与休闲功能有机结合,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就地吸纳农民创业就业容量大,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



3、独特的村容景致

乡土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村落民居原生状态保持完整,基础设施功能齐全,乡村各要素统一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村容景致令人流连忘返。



4、 良好的精神风貌

基层组织健全,管理民主,社会和谐;村民尊老爱幼,邻里相互关爱,村民生活怡然自得;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诚实守信。

乡村的五大价值 
从《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推进城市化固然没错,但是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乡村的价值,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吁尊重乡村文明的主体地位了。



就个体上看,乡村是贫困、落后、愚昧、保守和封闭的,但这只是结果而非原因。贫困是因为单一的农业经济来源;愚昧是因为农村缺乏教育资源;封闭是因为交通和通讯不便,农村道路长期缺乏投入;村庄破败是缺乏公共建设的资金。所有这些问题不是乡村自身的问题,而恰恰是城市的问题。

城市和乡村,如同一对生来的矛盾对立体:

城市先进、乡村落后;城市紧凑、乡村分散;城市节奏紧张、乡村生活闲致;城市新潮、乡村土气;城市人工、乡村自然;城市冷漠、乡村亲切;


在景观上,乡村的空间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城市的空间是依靠技术堆砌出来的。

城市化是工业化之后才实现的结果,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乡村的弱势地位使得乡村本来拥有的对人类有意的特殊价值被掩盖了,因此应首先重新发现乡村的价值。

总的来说,乡村价值体现在田园生活、社会网络、生态、传统文化、农业生产等五个方面。1、乡村的田园生活价值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已逐渐缓慢下来,城市人开始对快节奏、高强度的城市生活感到不适和厌倦,开始回归乡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于农民是习以为常的,但是对于在高压之下快节奏生活的城市人群来说,是一种反致性的回归,归隐田园不仅是千百年来文人、士大夫的情怀,西方国家也是如此。

英国是最早进入并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城市环境的问题非常严重,霍华德最早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想模型,可以说是城市规划概念被建立的初期,人们所自然追求的理想空间,田园生活能够解决城市中的社会问题,城市和田园结合成为富有诗意的田园城市。

2、乡村的农业生产价值

进入工业化社会,城市的优势就大大的高于乡村了。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较多的农业人口来养活较少的非农人口。封建社会国家的政治资源多投入在农村,例如皇帝每到春季的耕作季节,带头示范,这就是对农业生产积极性的肯定和鼓励。

但是在工业社会,国家的政治资源多投入在城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经济的农业生产方式被视为是落后的,但这种花费较多劳动投入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耕地的分布和土地特性、村落格局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才形成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工业化社会则要求较少的农业人口养活较多的非农人口,工业社会依靠技术追求粮食生产、流通、交易的效率,它不需要保留农耕社会的文化,只需要农村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就业劳动力,并且希望这些劳动力最终都能转化为城市居民,成为工业品的消费主力。

但是现代社会同样可以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可以创造出更高的农业高附加值。

3、乡村的社会网络价值

中国农耕社会的历史也许是世界上最长的,封建社会就是传统的乡村本位社会。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认为,中国就是一个乡土社会,村落是构成乡土社会的基础单元,城市的文化之根在乡村。

中国儒家文化的教化功能主义主要在乡村发挥效力。在乡村中,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成为一种在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文化自觉,达到孔子所说的“无讼”的和谐人际环境。城市化是要人们脱离乡村的亲情血缘纽带而进入陌生人的城市社会中,即便是进入了城市,仍然保持着和乡村文化母体的关联。

农民恋土情结很重,进入城镇所背负的包袱也重,规模巨大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社会变迁,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同样,让如此数量巨大的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对于城市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4、乡村的传统文化价值
乡村不仅社会底蕴深厚,在乡土人情背后,还传承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农村特别是一些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基因库,是中国人的文化本底。像《白鹿原》这样深沉厚重的文学作品,其创作基于延续了数千年的关中地区农耕文化的本底。传统文化通过民间信仰、传统习俗、院落形制、建筑风貌、器物等形式体现出来。因此,乡村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乡村文化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乡村和乡村文化是皮毛关系,乡村如果不存在了,乡土文化何以存在?

5、乡村的生态价值

农业作物生长需要特定的光、热、水、土环境,这种环境成为一种城市外围的生态本底,城市与其外部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种养殖业发展让农林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循环。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指导下,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都是与大自然的直接接触,包含了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这与今天倡导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是完全契合的。

乡村的生态价值还体现在乡村景观上,千百年来在环境、农业耕作、交通等综合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村落,具有一种天然的形态之美。城市和乡村,本来应该呈现出一种对比之美,城市规模集聚效率之高体现出技术之美,乡村自然分散体现出文化之美,达到费孝通先生所言的城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境界,而不应是简单地用工业化和城镇化数字上的速度来彻底“碾压”农村。

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城市也步入郊区化时代,那么消失了的乡村还能不能承载城市人的田园之梦了?

可以预见,未来乡村的农业价值、传统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将会不断地被挖掘出来。工业文明理念让人们更注重生产结果,更追求财富,生态文明理念则给予生产和生活过程同等重视,因而更能发掘生命的意义,洞察生活的幸福。




    关注 JDSL九州大地山水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