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潮汕人通常这样吃牛肉丸

 

告诉你潮汕牛肉丸最潮汕的吃法!...

说到广东潮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美食,而牛肉丸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近几年潮汕牛肉火锅更是火遍大江南北。但所长听一枚潮汕boy说,潮汕人吃牛肉丸,通常都不是去吃牛肉火锅,而是……来一碗“粿条”。

潮汕字号的牛肉火锅店,在京城满地开花,多得让来了小半年的我有点惊讶。不过吃了几次,好像也很少感到亲切。大概不是风味的原因,因为味道和口感对路的丸子是可以吃到的;当然也不是因为略显浮夸的店面,毕竟汕头也多的是这样的玻璃橱窗临街挂着吊龙脖仁匙仁匙柄三花趾五花趾胸口朥,切肉师傅们一字排开麻利炫刀功,光膀子的壮汉舞动大槌敲打牛腿肉

想了想,大概是因为即使在汕头,牛肉火锅也不算日常。和牛肉丸有关的乡愁,大多数时候是一碗叫做“牛肉丸粿条/牛杂粿条”的食物,比起吃火锅,那真是稀松平常、小家碧玉得多。

“老板,物碗牛肉粿哩。”图片:lofter.com
牛骨、牛杂熬煮的清汤底,几片嫩肉或牛杂,四五六颗牛丸,捞一把雪白的粿条,铺几叶生菜,撒上“蒜头朥”、南姜末和芹菜粒。三两分钟端上桌,像喝粥、吃肠粉一样寻常,就让人满足得要唱饶舌。特别是湿冷的南国冬天,坐在路边滚烫烫的一碗连汤带水嗖嗖下肚,更让人满足得潮州话广州话普通话混在一起唱饶舌。

▐ 主角:牛肉丸多数说法认为,潮汕牛肉丸的发源其实不在本地,而在梅州客家地区。山区养牛的客家人,为方便保存日常食用的牛肉,将牛肉加盐挤成丸子状煮熟,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了一种小吃。19世纪末,随着汕头开埠,客家人进入汕头经商,牛肉丸也随之被带到潮汕。擅长制作新鲜鱼丸的潮汕人,利用传统的“捶、搅、拍、挤”的手法,对客家牛肉丸进行改造,形成了使牛肉丸更加弹脆的独特手艺。

肉质紧实、口感弹牙的牛肉丸。
如何才能打出正宗的潮汕牛肉丸呢?果壳网友@未注销用户 说:



潮汕人做牛肉丸,一般会用现宰的本地黄牛,从屠宰到做成丸子,一般不超过六个小时。通常使用运动频繁、油脂较少的牛后腿肉,两支铁棒槌反复捶打,打成肉浆后,继续和配料搅拌、捶打成胶状。捶打的作用,是在不砍断纤维的情况下,打碎部分细胞,释放蛋白质;而充分搅拌,是为了加强游离的肌球蛋白的凝胶作用,让肉质更加紧实。

随后,捻住肉浆,握拳从拇指和食指中挤出丸状,用勺掏进温水盆,慢火煮熟便可以出锅了。潮汕牛肉丸分为牛肉丸和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比较细嫩,牛筋丸则加了嫩牛筋,有筋肉感,更是弹牙得很。
颠个勺展示一下有多弹,不小心给弹丢了……


在外上学,每次回汕头,厚脸皮的朋友们就嘱咐,没带丸子我也别回学校了。在宿舍扔进一锅清水,牛肉丸涨成乒乓球在开水里翻滚。有时一口咬下去,肉汁四溅,不小心射别人一脸的情况也不是没发生过……然后舍友们就一脸幸福地说:“日啖牛丸三百颗,不辞长作潮汕人。”

▐ “粿条”是什么粿条可以算米饭和粥之外,潮汕人的“第三主食”了,市镇乡里沿街售卖的摊贩和店面十分普遍(在闽南和东南亚的一些地区也可以见到)。只是有几次在北京的火锅店问“没有粿条么?”,都得到了“河粉就是粿条啊”的回复,简直想义正辞严地纠正。

广东其它地区的不少店家,也常把二者混为一谈。同为米浆做成,有相似的外观,但它们其实是有区别的。广府人在米浆中添加薯粉、玉米粉或马蹄粉,以增加河粉的韧性,外观上会呈现半透明的白色;而潮汕人更喜爱纯粹细腻的口感,所以粿条使用纯米浆或添加极少量生粉制成,外观上呈现不透明的乳白色,吃上去更加软滑。





河粉(上)和粿条(下),二者在外观、口感、制作方法上都有所差别。图:jxmall.com;poco.com

至于粿条的宽窄薄厚,即使在潮汕,不同市镇居民的喜好也不尽相同。比如潮阳人吃的粿条切得相对宽,而揭阳人则偏爱细窄的粿条。

地少人多的潮汕,饮食上的小习惯就像方言的口音,隔着三五里的两个镇子,有时字句之间也能听出口音的差别。潮汕人有一份自己的美食地图,就像提到汕头大家就想到牛肉丸,提到普宁大多数人会想到豆酱,隆江最有名的是猪脚饭,莱芜的紫菜,贵屿的朥饼,金玉的橄榄……潮汕人大概都如数家珍。做粿条最出名的地方,揭阳算一个,长辈有时就会托揭阳的友人带粿条回汕头。粿条食用方法繁多,可煮猪杂牛杂,可煮海鲜,可以干捞,可以湿炒干炒。

一碗牛肉丸粿条,每口都是家乡的味道。
不得不说,自己在外最想念的食物,就是一碗粿条汤。牛肉丸粿条也好,普通的焯猪杂的粿条也好,盛在一个瓷质“大碗公”,我可以把汤也喝得精光。春天走过满街开花的木棉树去吃粿条,夏天的晚风吹过街口我们在吃粿条,秋冬天感冒,只想吃一碗烫烫的粿条,在北京加班不加班的深夜,想念家人想念朋友想吃粿条。▐ 小料:配角的重要性

潮汕人调味品和蘸料的花样多得令人发指。前文提到过“蒜头朥”,其实就是炸蒜蓉,在北京的不少牛肉火锅店也能见到。“朥”在方言里,是猪油的意思,蒜头朥的做法就是将蒜末放进猪油中,慢火炸至金黄。类似的还有“葱珠朥”,二者堪称当地调味品界元老级的两弟兄。在牛丸汤中撒一把蒜头朥,扑鼻的香气简直把我扑回潮汕大地。

炸蒜蓉,潮汕人叫“蒜头朥”。
潮汕许多牛肉店家,都喜欢自家调制蘸料,桌面上摆着沙茶酱、咸味的辣椒酱,一些地方还有豆酱、生沙茶。众所周知的沙茶酱已经是吃牛肉丸的标配了,它们的美好关系大概就是,麻酱和涮羊肉蒜泥香油和重庆火锅、番茄酱和薯条、酱油和菠萝(打我啊)。

潮汕地区,以及闽南、台湾地区的沙茶,其实都是对一种印尼的舶来品——Satay(沙嗲)的改良,因为发音很像闽语中的“沙茶”,所以现有沙茶一词。潮汕人食用的沙茶酱,以花生和芝麻为基质,以猪油或花生油为调和剂,加上虾米、鱼干、大蒜、洋葱头、辣椒、芥末、五香、砂糖、食盐等配料,口味兼具微辣、微甜、咸鲜的特点。

潮汕家庭最熟悉的“皇牌沙茶王”。图:kingbrandfood.cn
最古早的牛肉火锅其实是以生沙茶作为锅底,类似厦门沙茶面的汤底,但经过演变和改进,成为今天的清汤锅底,在其中毫无保留地展示食材本身的品质,沙茶也成为了牛肉火锅脚的蘸料。潮汕牛肉店里另一道招牌的湿炒牛肉粿条,就是用沙茶酱做的。粿条加酱油炒熟后盛出,将沙茶酱、牛肉和切碎的芥蓝翻炒、勾芡(芥蓝也是牛肉的“老情人”),芡汁淋上粿条便完成了。

芥蓝牛肉炒粿条。图:dianping.com
▐ 想在家吃牛肉丸粿条?

为了让远离潮汕的朋友们在家也能吃到牛肉丸粿条,我们精心准备了“牛肉丸粿条”套装。



  • 牛肉丸为牛肉含量≥95%的精打牛肉。与传统选用黄牛不同,这款套装中的牛肉丸选用澳洲昆士安格斯牛的牛后腿肉,血统全程可溯源。一咬一口汁水,牛肉味十分浓郁、正宗。
  • 套装中的粿条,是前文提到的揭阳粿条。为保持粿条口感,未采用抽真空包装,保质期较短,需冷藏保存在7天内食用
  • 附带沙茶酱,来自潮汕人每家每户从小吃到大的“皇牌”沙茶并附带炸蒜蓉。


▐ 附:牛肉丸粿条小食谱所需原料:牛肉丸、水、粿条、盐、生菜、炸蒜蓉、芹菜粒、牛杂

具体步骤:

1. 牛肉丸解冻;

2. 牛肉丸放入锅中,和水一起烧开(如有条件,可煮牛杂汤作为汤底,煮出的粿条汤更为美味);
煮熟后像乒乓球一样翻滚的牛肉丸。
3. 牛肉丸浮起时,加入粿条(粿条易煮烂,不宜煮久),加盐;

4. 起锅,倒入事先铺好生菜的容器,撒上炸蒜蓉、芹菜粒即可食用。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回家食碗牛肉粿啊。


    关注 吃货研究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