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的业务需求分析从哪里来? — 兼论一个金融大数据运用者的自我修养

 

高水平的业务需求分析是始终围绕“服务用户需求”这个核心,精心设计信息的分析整合与展现方式,并有效运用可得技术与数据完成目标。...



金融企业信息运用的水平决定了金融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经济、高效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的客户营销、营销管理、风险控制等具体实践中,并切实提升效率、拓展视角、发挥作用,离不开高水平的业务需求分析。而高水平的业务需求分析一定是始终围绕“服务用户需求”这个核心,精心设计信息的分析整合与展现方式,并有效运用可得技术与数据完成目标。
文  张立炜、作者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按:前几日拜读了阳光保险助理总裁苏文力先生在微信公号“央行观察”中的一篇文章《做好需求分析是提升金融企业IT应用水平的关键》,感触良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有一些思考,遂尝试整理成文字。中国工商银行产品研发中心高级经理张晓娟、ZRobot公司数据分析师向津津对此文亦有贡献。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金融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金融企业信息运用的水平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如何经济、高效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的客户营销、营销管理、风险控制等具体实践中,并切实提升效率、拓展视角、发挥作用,离不开高水平的业务需求分析。那高水平的业务需求分析究竟从哪里来?答案当然是“从人来”(暂时还未看到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从高水平的大数据运用人才来。

业务需求分析是一项复杂、挑战、系统的智力创造活动,可以用造楼做个比喻。建大楼前要描绘详细图纸,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大概确定楼的外观、功能,包括要画出楼是什么形状、有多少层、每层如何连接,空气和水如何循环、照明系统如何布设、各种灾害事故应急设施如何配备等等。挑战就在于要在没看到楼的情况下,心中先建起一座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大楼,同时要充分有效利用资源,将造楼费用控制在预算内。高水平的业务需求分析一定是始终围绕“服务用户需求”这个核心,精心设计信息的分析整合与展现方式,并有效运用可得技术与数据完成目标。

一、准确把握用户需求(痛点是什么)

以用户为中心,准确把握用户痛点,是业务需求分析的起点,也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方向是否正确。有系统地组织需求调研,结合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测试体验等多种方式去感知用户需求,是这一阶段成败的关键。

做一个观察者、倾听者,去多角度深入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同时要做一个好的访谈者,善于通过问题挖掘出用户未直接表达的想法。最后要对收集的需求去粗取精、整理分析,分析哪些是共性的需求、哪些是个性的需求,鉴别哪些需求是紧迫的、可实现的,哪些并不紧急、哪些从技术和合规角度无法实现。再将分析结果融入到整个业务流程中观察,在各个场景反复复盘和推演,从本质上把握用户痛点。

这里要注意不能因为1%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影响到剩余99%用户的共性需求,这种拿捏平衡更像艺术,需要结合设计者对用户、对业务的理解反复考量。

二、做好需求设计(应该怎么解决)

用户的需求是复杂和多层次的,设计的好坏对于信息运用至关重要。

一要突出“框架”把握设计。需求的层次很多,但最关键是有明细的大框架,才能把握方向不跑偏。要知道大致设计哪几块关键内容,用户的主要需求是否可以被满足。

二要结合“场景”深化设计。在前期调研掌握的关键场景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深化设计,设想“如果我是用户,在这个场景中的关键需求如何具体被满足”。这个环节又要具体细致,经得起实际使用的推演。

三要紧抓“痛点”简洁设计。信息运用就是为了传递有价值信息给用户,故信息的冗余和不足一样,会影响使用效果。在解决用户痛点基础上,设计应该遵从“奥卡姆剃刀原则”,越简洁越好。

四要根据“媒介”区别设计。信息运用的媒介不同,设计应该有很大差别,例如在电脑pc端和手机App端就应有明显不同。前者信息可以多而全,后者要突出小而美。在移动互联已渐成主流的时代,要充分注重手机App端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例如基于地理位置可拓展金融信息应用,基于手机独有的拍照、语音功能,可极大便利用户的输入等。

五要突出“审美”优化设计。颜值和内核同样重要,要在工作生活中处处留心、大量借鉴参考,敢于突破陈规创新设计。要充分结合用户心理特点,使产品易用、有趣、颜值高。

设计阶段可以找部分潜在目标用户试用,倾听用户的反馈,并不断优化。

三、有效调用信息技术资源(如何最经济)

业务需求分析应紧密结合技术可行性、数据可得性,从而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资源完成目标。这需要需求编写者能通过大量调研、学习,快速掌握数据整体架构,包括数据的可得性和质量、相关应用的底层架构和数据传递机制(即数据从哪里来,如何交互)、最前沿的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等。要充分与科技研发人员沟通,始终有“优化与创新”的意识,即为实现一个目标,在多种实现方法中尽可能选择较为经济的路径。一是从需求端减负,对于重要性不太高的需求不必苛求完美,如对于不太重要的数据不必苛求高频更新;二是从技术实现上,业务需求分析虽不直接涉及编程研发,但也要有意识地运用相对成熟的新技术提高效率,尽可能通过设计,减少对于系统的开销和数据的重复搬动,充分发挥分布式架构处理大规模、异质数据的优势,从而达到对信息技术资源的经济使用。

大数据运用者作为业务与技术的中间层,要能深入把握业务与技术的特点,充分融合两者,始终以业务发展为根本,发挥技术对于业务的促进作用。高水平的业务需求分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该是一个根据业务实践、技术发展不断修正的过程。

最后,从金融大数据运用者的修为上说谈几点浅见。“上可九天揽月、下能龙宫捉鳖”,把握问题应该既有清晰的大框架,又能深入具体生动的细节;“功夫在诗外”,不断关注最新的经济金融发展实践、最新的金融科技技术发展,心中始终有大格局,才能看得高远;“跳出业务看业务”,既能沉下来研究业务,又能跳脱出来想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抓业务流程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风险点,提炼更一般的规律,才能有创新;“丰富朋友圈”,多和目标用户交流、用心感受,才能接地气;“在什么山唱什么歌”,这里指的是作为业务与技术的中间层,要能充分掌握业务与技术两种语言并融会贯通,找到市场思维、业务思维与开发思维的对接点,与客户经理能说接地气的大白话,与开发人员能略懂相对专业的术语和大致架构;“善断”,金融企业信息运用涉及面广、复杂度高、场景多元,要做大大小小很多的决策,一定要根据业务实际,综合把握轻重缓急,能谋善断;“契而不舍、坚韧不拔”,一个很简单的需求从想法到落地也隔着千万重山、千万般难,唯坚毅执着能完成从“华丽想法的此岸”到达“扎实落地的彼岸”;“数据思维、跨界思维、资源整合能力”,有基于数据说话的严谨、有跨界融合各方所长为我所用的思维、有整合多方资源的沟通能力,方能有成果。

可见,思想、技术、心态、工具一个都不能少。优秀的金融大数据运用者将能实现数据的杠杆效应,以高水平的业务需求推动好的营销管理方法物化为具体应用,从而撬动金融企业的营销与管理水平提升。

**央观荐书**
看完了央行观察专栏作家精彩文章后,插播一个小广告,央观读者都是对央行和货币政策感兴趣的朋友,相信大家都想具备分析货币市场的基本理论框架,有了框架我们就学会了分析,所谓“千金在手不如薄技在身”,小编这里推荐一本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经济系教授,纽约巴德大学利维经济研究所高级学者L.兰德尔.雷(L.Randall Wray)的《现代货币理论-主权货币体系的宏观经济学》,这个L.兰德尔.雷可是为高人,他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就读期间师从海曼.明斯基,海曼.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是金融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

L.兰德尔.雷(L.Randall Wray)
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经济系教授


《现代货币理论-主权货币体系的宏观经济学》作为现代货币理论的入门读物,以新颖的视角解读宏观经济学,挑战传统思维,解释货币如何在现代经济体中“运作”。

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最令人惊讶的是,政府绝非像家庭或企业那样看待金钱!尽管人们一直听说稳健的政府会平衡预算——就像家庭和企业一样,但事实上,这样的类比是错误的。政府是货币的发行者而非使用者,如果政府像一般家庭一样试图去调整它们的预算,那么整个经济都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那货币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呢?赶紧买书来看吧!

相信对于关心金融货币市场的您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一本案头读物了,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全网最低价!(比京东和当当便宜5分钱!比亚马逊便宜1.25元!购买此书。


    关注 央行观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