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日历4.3】“只是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了你”-致一生守候一个人的你

 

没有人懂得,那一刻,一朵叫做初恋的花,在这个桀骜不驯的大男孩心中悄然绽放。 他知道,唯有在音乐里,克拉拉那颗被生活折磨的千疮百孔的心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 x0a  四十三年的花开无声,岁月,就在这样无望守候的爱情中,悄然而逝。...



1897年4月3日,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勃拉姆斯逝世。



在爱情的世界里,三人行,必有所伤,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




那一年,当年仅20岁的勃拉姆斯在舒曼的家中遇到舒曼的妻子、比他大14岁的钢琴家克拉拉时,他便知道,自己将从此陷入一场无望的爱情里。
没有人懂得,那一刻,一朵叫做初恋的花,在这个桀骜不驯的大男孩心中悄然绽放。
勃拉姆斯从小生活在汉堡的贫民窟里,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他还是个少年时,便为了糊口混迹于酒吧间,上层社会中那些待人接物的繁文缛节于他而言遥远而陌生。他生性粗犷且脾气暴戾,凡事都喜欢以武力解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血气方刚的大男孩每每走进舒曼的家中,尤其是见到舒曼的妻子克拉拉时,便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瞬间变得谦虚儒雅起来,这不能不说是爱情的力量。



而在那个时候,克拉拉已经嫁给当时风靡德国甚至整个欧洲的集作曲家、音乐评论家、钢琴家于一身的罗伯特.舒曼。当勃拉姆斯坐在舒曼家中,取出他创作的一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的草稿、轻灵的十指一路掠过黑白相间的琴键时,就连一向沉稳含蓄的舒曼忍不住高呼:天才啊,年轻人,天才!舒曼兴奋地提起笔,当即就在自己创办的新音乐杂志上写下了一篇改变勃拉姆斯一生命运的著名评论《新的道路》,从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开始在音乐界崭露头角。   勃拉姆斯从小生活的环境让他鲜有机会接触有教养有风度的人,尤其是年轻的知性女人,在他的眼里,美丽、智慧、集才貌与光环于一身的克拉拉,像水墨画里的一抹嫣红,鲜明的让人触目惊心。从5岁起,克拉拉便跟着父亲学习钢琴。而在大学里攻读法律的舒曼住进克拉拉的家中,拜师从克拉拉的父亲维克学习弹钢琴的时候,7年朝夕相处,爱情在这对年轻人的心中潜滋暗长。最终,结为夫妇。爱情的力量,使舒曼的音乐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与克拉拉结婚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舒曼便创作了138首歌曲。在一首名为《献歌》的曲子中,舒曼的名字风靡了整个欧洲...



像舒曼一样,婚后,巨大的幸福也时刻包围着克拉拉。然而,生活永远不象音乐那样美好,随着时光的推移,灾难在这个幸福家庭中悄悄地生根发芽。
舒曼的父亲死于精神病,这是具有遗传性质的家族病史成了克拉拉生命里永远无法摆脱的恶魔。在勃拉姆斯造访舒曼家半年后的一天,舒曼再次出现了精神虚脱的症状。一个阴雨纷飞的日子,被病痛折磨的失去理智的舒曼竟然纵身跳进了水流湍急的莱茵河,幸而被几个好心的渔夫发现,将其救起送进了疯人院。
然而就在那个时候,克拉拉正怀着舒曼的第七个孩子,而他们最大的女儿玛丽也只有14岁。望着一群不谙世事的子女,想着精神病院中疯疯癫癫的丈夫,克拉拉悲痛欲绝。当时正在外地旅行的勃拉姆斯听到这一消息,立即赶到舒曼的家中。他毅然放弃了成名和赚钱的机会,勇敢地承担起了照顾克拉拉和舒曼年幼子女们的责任。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每当克拉拉外出演出时,勃拉姆斯便在家中照顾她的孩子们,并时常去疯人院看望舒曼。
在疯人院里,无数次地,勃拉姆斯看到,当他说到克拉拉的名字,暴躁疯癫的舒曼总会突然沉静下来,静静地看着他,听他娓娓地诉说关于克拉拉的一切,眼底的恬静与幸福完全不像个病人。
记忆很深刻的一次,勃拉姆斯把克拉拉的照片放到舒曼的手中,这个被抑郁症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男人哆哆嗦嗦地双手捧着它,小心翼翼地放在唇边亲吻着,动作轻柔得就像亲吻一个睡梦中的婴儿,那种表情让勃拉姆斯那颗痴爱着克拉拉的心抽搐不已。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在一池喧闹盛开着的芳菲里,有一朵晚莲,无奈地将所有的旖旎心事折叠,然后,默默得,熄亡在夜色的尽头。
而无数次地,勃拉姆斯给克拉拉写信,诉说着对克拉拉的爱与思念:即使你化尘为土,克拉拉/你死去的最爱/依然填满我们之间的每一个角落/直到死亡再度降临为止……与克拉拉相识的43年里,勃拉姆斯写过无数封这样的信,然而,所有的这些信,勃拉姆斯从未寄出过。心思细敏的克拉拉当然明白这个年轻人的心事,可是,她早已将全部的身心都献给了自己的丈夫舒曼,她珍惜勃拉姆斯的天才,原谅了勃拉姆斯充满稚气的爱情欲念,像个朋友与母亲那样,用宽容与善良,引导并安抚着勃拉姆斯骚动不安的情感世界。
1856年,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舒曼终于以自杀而惨烈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47岁的生命。舒曼葬礼结束的第二天,勃拉姆斯悄悄地离开了这座令他一生都放心不下的城市。他知道,自己此生永远无法代替舒曼在克拉拉心中的位置,他更不想因为自己的存在让克拉拉陷入世俗的流言蜚语中。
舒曼的死,令克拉拉的世界顿时陷入一片灰暗之中,从此,年仅38岁的克拉拉关闭了爱情的心门,在孤独中,一任玫瑰花瓣无声凋零。而她的儿女们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更一次次令这个坚强的女人心力交瘁。
克拉拉的不幸,让深爱着她的勃拉姆斯心如刀绞,他的人虽然离开了克拉拉,但他的心却一直在她身上。一次次地,勃拉姆斯将自己创作的音乐寄给克拉拉,并悄悄地资助克拉拉的演出,他知道,唯有在音乐里,克拉拉那颗被生活折磨的千疮百孔的心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
四十三年的花开无声,岁月,就在这样无望守候的爱情中,悄然而逝。
聆听 勃拉姆斯

E小调第一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马友友;Emanuel Ax

聆听 勃拉姆斯

A大调第二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Zina Schiff;Cameron Grant

聆听 勃拉姆斯

D大调第二交响曲

The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当时光的刀锋将克拉拉年轻的容颜一片片地剥落,留在勃拉姆斯心中的那份隐忍了一声的爱情,亦渐渐地由帜热变成了波澜不惊的平和,年复一年,他目睹了克拉拉的衰老,心疼不已。
1895年10月,62岁的勃拉姆斯在法兰克福见到了已是76岁高龄的克拉拉,他极为绅士地邀请她为自己弹上一曲,克拉拉愉快地答应了。
而此时的克拉拉,耳朵背了,干枯的手指亦无法像从前那样灵活地在琴键上行走,然而,当她动作僵硬地弹奏完巴赫的前奏曲和赋格曲后,勃拉姆斯依旧给了她最热烈的掌声。
他深情地凝望着克拉拉,眼里溢满了那种可以让人融化的温暖。一曲终了,勃拉姆斯热情地拥抱了苍老的克拉拉。

诞生与逝世

1936 美国爵士乐低音提琴演奏家斯科特·拉法罗(Scott Lafaro)出生于新泽西州

1937 日本钢琴家岩崎淑出生于冈山县

1897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ams)逝世于维也纳。他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同时也是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代表作《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等。


图为勃拉姆斯
首演

1871 莫扎特《C大调第三十四交响曲》首演于维也纳1786 莫扎特《C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首演于哥本哈根



图为莫扎特


古典今天

1843 莱比锡音乐学院正式开学,该院由门德尔松创建。


图为莱比锡音乐学院


(人人爱乐APP是一款互联网+艺术资源整合的教育类APP,以供学习者和爱好者欣赏、学习、展示、交流为目的。人人爱乐还将整合与艺术产业相关的所有资源,如:音乐教学资源、音乐赏析资源、艺术活动资源、艺术家资源、培训机构、留学招生、包装策划、宣传推广等,成为行业内交流、学习、赏析、应用、资源对接及群体交互的一站式艺术全类资源服务平台。欢迎大家下载试用!)


    关注 人人爱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