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最上等的国君治理天下,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人民各顺其性,各安其生,所以人民不知有国君的存在;

次一等的国君,以德教化民,以仁义治民,施恩于民,人民更亲近他,称颂他(这是儒家的治国思想。);

再次一等的国君,以政教治民,以刑法威民,所以人民畏惧他(这是法家的治国思想。);

最末一等的国君,以权术愚弄人民,以诡诈欺骗人民,法令不行,人民轻侮他(这恐怕是当今的现状吧?)。

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这种国君本身诚信不足,人民当然不相信他。最上等的国君是悠闲无为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然而人民都能各安其生,得到最大的益处。等到事情办好,大功告成,人民却不晓得这是国君的功劳,反而都说:“我们原来就是这样的。”

本章以及后面两章老子提出他反对德治的原因所在。老子认为在人的本性尚未腐败时,他可以依道而行,且完全服从自己的本能。

这时的善是无意识的善,一旦圣人的善恶,智慧之教,和政府的奖惩法则相辅相成时,大道就开始废坠。以至于使人的本性由真善而伪善,由伪善而天下乱。

最好的时代,是人人有道而不知道自己有道。时时都沐浴在道海之中而不自觉,无知无欲,无思无虑,赤裸裸,了无牵挂,眼、耳、鼻、舌、身、意六道神光,运用自如,相忘于无为而化之中,这是伏羲之前的情况。
伏羲首开道统,从三皇五帝,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世,民智渐开,天真渐丧,已经从伏羲以前的不知有之,与道一体,下降到知有之,与道分而为二,渐渐地离开道,所以才要亲于道,对有道的圣君贤人要称誉之。

如尧、舜大德,万民敬仰。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为有道明君,道在君相,道与权合,所以成人也易,所以说“亲而誉之”。

道在君相的时代过后,道转在师儒,道与权分,所以成人也难。所以说“畏之”。这时民智大开,天真已丧,还剩了点道心,有而不知其有,只认得避祸。

人心惟避祸,容易动难静,显露在外的容易得知,而惟微的道心,是至静不动的,微小难以察觉。所以这时人多是畏道难以亲近。但是虽然畏道难以亲近,但对道还不敢轻侮。

道再往下转,心法中绝,这是人心多诈,不忠不孝,害仁害义,无所不为。尤其是到今天人心更加险恶,情欲横流,无耻之极,只知功名利禄,纵欲享受,根本不信有这个先天大道,不但不信,而且还对道加以轻侮、谩骂、嘲笑。

之所以造成百姓轻侮大道的成因,是由于为政者不信此大道,所以百姓也不信。所以为政者,如果要恢复太上之治,务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持之恒久,太上之治,不言而信,无为而成。

恢复了太上之治,人人都有道而不知道自己有,时时沐浴道海之中而不自觉。这样的话,国无不治,天下无不平,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fu@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唐柒七

道德经解读

道德经|老子|智慧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微中医最HOT公众号(强烈推荐)名称微信号港澳台历史文化

欧美历史文化

日韩历史文化

传统文化故事

红楼梦赏析

论语

古文观止

三国演义

资治通鉴

诗经

宋词

孙子兵法

上下五千年

史记

春秋战国

国学班

二十四史

菜根谭名句

明朝那些事儿

清朝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故事

gatlswh

omlswh

rhlswh

ganyanhaole

hlm364

lunyua

gwgz123

sgyy365

zztj123

shijingba

songciba

szbingfa

sx50000

shiji234

cqzgclub

szjdzg

cnls24

caigentan2014

mcnxser

qingchaoba

lsjmgs

长按微信号复制 > 通讯录 > 添加朋友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