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碍观瞻的风景

 

先生叨叨疑似春,莲花款款创新伦。小桃吹箫呻吟浅,这个娘们有点纯。...




行走在路上,看到这么个风景:一定是人,不是别的,而且是成年人。

“一定是人”,长发披肩,随风飘展;面容妖娆,朱唇点点;慢声细气,有腔有调;只是空气对那声音的传导频率拿捏得不太到位,让人听着不是那么回事。也可惜厚厚的妆容有些缺位,让硕大的毛孔的轮廓依稀可见。扭动的粗大腰肢,威武地在两腿支撑下,上下左右悠悠地划着不规则的“8”字。

“一定是人”很热情。见着谁都打招呼,风枝招展地打招呼。而被其打了招呼的人,都只是急急地点个头、抬下手匆匆而过。两只小狗,低着脑袋,在其脚下转着圈圈地嗅着。被主人呵斥着叫走时,小狗们还不时地回头看着,眼睛里,是无尽的疑惑与不解:这是啥呢?小狗们估计不看电视不上网,也很少抬头看天上的星星,所以它们很惶惑,显得这么地孤陋寡闻、少见多怪。

“一定是人”现实生活中有,虽然很少。可是据说已经通过电视与网络时不时地在千家万户登堂入室,俨然已经成了星星了。一个人无论怎么对自己的自然状况进行怎样的修改,不过是其自己的个人私事,最多再涉及几个医务工作者罢了。

好象有一个国人很羡慕的国家的学者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大意是:把个人问题转换成大众娱乐,通过这种娱乐反过来影响大众的趣味欣赏,是对我们文化的一种威胁。因为这种趋势破坏着一些基本的价值判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强行直接地把“一定是人”塞进千家万户,让其登堂入室,应当是一件值得掂量掂量的事情,而且是一件基本不用动多少大脑就可以掂量清楚的事情。不能都看得见,都明白,但都不说。

小狗们的惶惑,说明它们还在动脑子。语言文字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你”“我”“他”“她”,还有“它”,是世上表达能力最强的汉语言文字,对描述对象的特定词汇。但是,伟大的汉语,面对“一定是人”,还在思考研究,还没有一个专用的能够让大众接受的特定词汇,与时俱进不够。或许,一些大众媒体正是掐准了汉语言这个短板,才大胆而热烈地包装起异型来,因为你有话说不出。这小脑动的!

小脑动得欢实的,往往大脑不实恰。人的大脑比小狗们要伟大得多。不能怪小狗的孤陋寡闻、少见多怪。有脑不用者,大可建议其换个猪头。因为相对人的脑袋,猪的脑袋要好看得多,既威风八面,又富态雍容,哼哼唧唧就可有吃有喝,高兴了睁开眼看看,不高兴了用大耳朵一遮,睡它个娘。
忽然想到,在汉语里,“先生”不分男女,都可以用的。再诌它两句:先生叨叨疑似春,莲花款款创新伦。小桃吹箫呻吟浅,这个娘们有点纯。

阴阳不调。实在辱没“先生”这个词汇了,抱歉得很。


    关注 浮行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