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数据中的真营销

 

导读在当下这个“每个人都会成名十五分钟”的时代,新热点层出不穷,但也转瞬即逝,网红命比春光短。但是有一例外,...



导读

在当下这个“每个人都会成名十五分钟”的时代,新热点层出不穷,但也转瞬即逝,网红命比春光短。但是有一例外,营销行业中永恒的热点就是:数据造假。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行业格外繁荣的时代。

营销还有真实数字吗?

不去想不知道,一想就吓一跳,其实,我们已经完完全全被假数包围了。

从传统的电视节目说起,当下的电视屏幕可谓一片繁荣,投资越来越大,版面越来越丰富。在季播节目大片化之后,过1.5收视的新节目越来越多。理论上,拥有这个数据的节目,应该是满城风雨了。但是,现实情况是,观众们在谈的,还是那几档为数不多的综N代。

再到数据的重灾区互联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一场数据纠纷大战。



视频网站的播放量数据,已经成为了一个黑洞。同一个月份的数据,永远有不同视频网站会站出来,号称自己第一。所谓播放量过10亿的大剧,大部分用户连名字都没听过。

社会化媒体上,已经成为水军的天下。微博上的僵尸粉,已经是一个公开课的秘密。微信一公布阅读量数据,造假产业链立马跟上。“一个好评收费1元、一万阅读量150元,更可凭广告效果付费……”淘宝上不少店家以“阅读量越高,吸引广告能力越强”为由向公众号持有者暗示刷阅读量能获得的巨大效益,其实这正是网络广告圈乱象的一个缩影。

数据营销,也成了电商“新宠”,淘宝刷单今年就上了315。以手机行业为例,在小米以前,手机厂商基本不需要对外公布什么数字。但是,随着小米的爆红,电商预约玩法越来越多。各大互联网手机品牌跟进,预订数字高得吓死人,造成一机难求的假象。声势吹起来,自然有人跟进。

轰轰烈烈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互联网公司的融资额,APP日活月活数据,同样是谜一样的存在。在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下,第三方公司与企业互为勾结,造成各类假数满天飞。

曝光量可以造假,点击量可以造假,甚至连销售线索也可以。程序化购买,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概念,也是营销效果的代名词。但是,程序化行业的一大问题,就是效果作假,包括连销售线索的买通,都已经有了成熟的运作模式。不少汽车类广告主就表示,有些代理公司甚至买了一些4S店已经达成交易的客户名单,这些客户确实有真实的购车需求,但是并不会马上进行第二次消费行为。



可以说,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数据造假。尤其是互联网,造假的成本很低,直接发布一个虚假数据就好,一切好像水到渠成。

虚假数据中何处寻真营销?

要验证数据的真假,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承认造假已成既定事实的背景下,品牌如何再去做真营销。

随着用户触点的无限增多,数据造假是一项大工程。通过数据的交叉分析,包括收视率、视频播放量、微博话题榜、微信阅读量、淘宝数据、百度搜索大数据等等进行综合对比,就能发现其中的猫腻。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这些指标都能造假,最简单的验证方式就是,你身边的朋友是不是真的在关注这个热点,你的朋友圈是不是在刷这个案例,非营销行业从业者是否在谈论这个话题。在大数据时代,只有基于真实的社交网络关系才有价值。没有真实用户,一切都是浮云。

甚至还有品牌主表示,数据和报告越来越多,品牌的投放,却越来越回归到人的经验判断,基于表层数据做决策太危险了。大数据营销能发挥很大的功效,但一定是基于真实有效的数据,并且用好这些数据,而非盲目追求数据的庞大。

真营销,贵在真实有效,贵在真情实感,贵在返璞归真。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在数据大潮的裹挟下,我们是否已经都被数据绑架了。在营销策划之时,是否只想着方案是否能够爆红,是否能够换来漂亮的数据,而非把与真实用户的真实情感连接放在第一位。

关于虚假数据中的真营销,是一个开放命题,欢迎媒介360的读者用户,畅所欲言,说出你的看法!
点击以下链接 了解更多关于创意营销洞察
A4腰 品牌如何玩现充
市场营销 九营真经
你和国民老公还差几个Papi酱


(媒介360原创文稿 详情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媒介360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