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知足常乐05

 

------知足常乐05------



■〓足内侧反射区〓■ ■

腹股沟

定位:内踝尖前上方的凹陷处。

适应证:生殖系统疾患、疝气、阳痿、早泄、性冷淡等。



内侧坐骨神经

定位:小腿胫内侧缘后方,从踝后上方沿胫内侧缘至胫内侧髁下所形成的带状区域。

〓〓适应证: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糖尿病等。■

子宫或前列腺

定位:双足跟内侧,内踝后下方,跟骨的前方,呈一个三角形的区域。

适应证:闭经、月经不调、宫颈炎、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经前紧张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



尿道和阴道

定位:跟骨内侧,自膀胱反射区斜向上后方延伸,经距骨,止于内踝后下方。

适应证:尿道炎、泌尿系感染、尿频、尿失禁、遗尿、排尿困难、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



髋关节

定位:双脚内踝下方和后方,呈一弧形区域。

适应证:髋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痛等。



直肠和肛门

定位:双足内侧踝后沟内,自内踝骨最高处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宽的纵向带状区域。

适应证:痔疮、便秘、直肠炎、痔漏、肛裂、脱肛。■

颈 椎

定位:双脚拇趾近节趾骨内侧及其四周。

适应证:落枕、颈项强痛、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病。



胸 椎

定位:位于双足弓的内侧缘,跖骨下方,从第一跖趾关节至第一楔骨前,相当于第一跖骨的长度所形成的带状区域。

适应证:背部酸痛、胸椎间盘突出、胸椎骨质增生及其他胸椎疾患。



腰 椎

定位:足弓内侧缘,第一楔骨至舟骨,上接胸椎反射区,下接骶骨反射区。

适应证:腰痛、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椎炎、腰椎骨质增生及其他腰椎病变。



骶 骨

定位:足弓内侧缘,起于舟状骨后方,经距骨下方,至跟骨前缘,前接腰椎反射区,后连内尾骨反射区。

适应证:骶骨骨质增生、骶骨受伤、骶髋关节伤痛、坐骨神经痛、盆腔脏器疾患等。■

内尾骨

定位:位于双脚内侧脚跟部,沿跟骨结节向前延伸所形成的呈一弧形带状区域。

适应证:坐骨神经痛、尾骨受伤后遗症、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

■〓足外侧反射区〓■



外侧坐骨神经

定位:双小腿外侧腓骨后缘处,自外踝关节外后方,向上至腓骨小头后下方。

适应证: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膝关节痛、尾骨受伤后遗症、尾骶部痛等。





定位:双脚掌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处。

适应证:肩周炎、手臂无力、肩臂酸痛、颈肩综合征、上肢麻木等。





定位:双脚第五跖骨与楔骨形成的关节突起前后两侧。

适应证:肘关节受伤、酸痛、肘关节炎和网球肘等。





定位:双足外侧,跟骨前缘与骰骨、距骨下方形成的半圆形凹陷处。

适应证:膝关节扭伤、膝关节风湿、膝关节痛、下肢瘫痪。



下腹部

定位:双腿腓骨后缘,自外踝向上延伸约四横指带状区域,与内侧的直肠和肛门反射区相对应。

适应证:月经不调、痛经、经前紧张综合征、腹痛、腹胀等。



外尾骨

定位:位于双足跟骨外侧缘,沿跟骨结节向前延伸呈弧形的带状区域。

适应证:坐骨神经痛、尾骨损伤和盆腔疾患等。■

卵巢、睾丸

定位:双脚外踝后下方与跟腱前方的三角形区域(与前列腺或子宫的位置相对称),睾丸、卵巢的敏感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附近。

适应证:性功能低下、乳腺发育不良、不孕症、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

■〓足背反射区〓■



肩胛骨

定位:双足背第四、五跖骨与楔骨间,呈一带状区域。

适应证:肩背酸痛、肩关节活动障碍、肩周炎、落枕等。



上颌骨

定位:双足拇趾趾间关节横纹远侧横带状区。

适应证:牙痛、上颌感染、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



下颌骨

定位:双足拇趾趾间关节横纹近侧横带状区域。

适应证:牙痛、下颚发炎、咽部感染等。



扁桃体

定位:双脚拇趾第一趾骨背面,拇长伸肌腱两侧。

适应证:咽痛、感冒、扁桃腺炎等。



上身淋巴腺

定位:外踝骨前,距舟骨间下方凹陷处。

适应证:各种炎症、癌症、发热、囊肿、肌瘤、免疫功能低下等。



下身淋巴腺

定位:双内踝前下方(距骨、舟骨间)之凹陷处。

适应证:各种炎症、癌症、发热、囊肿、肌瘤、免疫功能低下。



胸部淋巴腺

定位:双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延伸至第一、二趾蹼处。

适应证:各种炎症、癌症、肿瘤、胸痛等,可增强免疫力,有抗癌作用。



平衡器官

定位:双足背第四、五跖趾关节的远心端,前端靠近跖趾关节处所形成的区域。

适应证:头晕、眼花、晕车、晕船、高血压、低血压、耳鸣、平衡失调和昏迷等。





定位:位于双足背第一跖趾关节的远心端,靠近拇趾根部。

适应证:喉痛、感冒、声音嘶哑、喉炎、咳嗽等。



气 管

定位:双足背第一跖趾关节近心端,靠近第一跖骨体部外缘,双足胸淋巴腺区内之后方。

适应证:咳嗽、哮喘、急慢性气管炎等。



胸 部

定位:双足背第二、三、四跖骨背侧形成的片状区域。

适应证:胸闷、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和食道疾患等。



横膈膜

定位:位于双足背第一至第五跖骨底部的近心端,横跨足背形成的带状区域。

适应证:打嗝、恶心、腹痛、胸痛、胸闷和梅核气等。

如何提高保健效果

■〓准备事项〓■



操作前的准备

操作前,应清洁双脚(用中药浸泡效果最好)和手,剪短指甲,以防刺伤皮肤。室内较冷时,应准备好毛毯之类,以免受凉。

治疗时,为了使手指润滑和保护皮肤,预先轻擦简便易得的乳液类,如天然植物油、凡士林、椰子油、橄榄油和乳液等均可。

为了防止过度用手而导致疲劳,或是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力度时,可事先准备好按摩棒。没有按摩棒时,用干净的圆形棒或竹板代替亦可。

另外,若能播放古典或轻松欢快的音乐,放松心情,效果会更好。



常用姿势

足部自我按摩姿势很重要,因为没有正确的姿势按摩就无法进行。特别是对那些肥胖弯腰不便,或关节痛而不易屈膝者,采用一些适宜的按摩姿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足底和足内侧常用坐式

1.盘腿式。

坐在沙发或床上,双腿屈曲盘腿,需要按摩的足放在另一条屈腿的内侧膝关节和大腿上,上身自然前倾。用同侧手握住需要按摩的足背,暴露出足底或足内侧,用对侧手进行按摩。

2.单伸腿式。

坐在沙发或床上,一腿伸直,需要按摩的足放在伸直腿的膝关节和大腿上,上身前倾,同侧手固定需按摩足的足背,用对侧手按摩。

3.叉腿叠足式。

坐在沙发或床上,双腿屈曲,需要按摩的足放在另一足上,上身前倾,同侧手固定,对侧手按摩。

4.坐椅盘腿式。

坐在沙发上、床旁或椅子上,有靠背的最好,一腿自然屈膝下垂,需要按摩的足放在自然屈膝的大腿上,同侧手握住其足背并固定之,用对侧手进行按摩。

足外侧

多采用双腿侧屈式。既采用侧位坐式坐于床上,双腿屈曲重叠于身体的一侧(被按摩侧),对侧手支撑于床上固定体位,用同侧手按摩足外侧的反射区。

足背部

多采用垂直屈腿式。既需按摩侧的膝关节屈曲呈直角位,足底平放,足背朝上,另一腿可伸直于床上,也可垂于沙发或床旁等,按需要一手固定,一手按摩。

■〓手法与技巧〓■

足部反射区按摩的基本手法是以手部特定的技巧动作,在足部特定的反射区上进行按摩操作。具体手法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点 法

点法又称单食指扣拳法,是用拇指指端或屈指骨突部着力于足部穴位或病理反射区,逐渐用力下按。

点法接触面积小,刺激量大,是一种较强的手法,用力要均匀,渗透,逐渐加重,使刺激充分到达肌肉组织的深层,被按摩者有酸、麻、重、胀、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钟,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



按 法

按法是指用拇指的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足部穴位或病理反射区,逐渐用力下按。

使用此法时,用力应平稳,逐渐加重,使刺激充分到达肌肉组织的深层,被按摩者有酸、麻、重、胀、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钟,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

但需注意,久用此法,拇指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患腱鞘炎,可与其它手法交替使用。■

揉 法

揉法分指揉法和掌揉法。

指揉法是用手指螺纹面吸定于足部穴位或反射区,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和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掌揉法是以手掌大、小鱼际或掌根吸定于穴位或反射区上,操作方法同指揉法。

由于足对应区面积不大,只能适合于手指揉法。使用此法时,腕部应灵活自如地旋动,动作要连续、协调,压力要轻柔。



推 法

本法用于足部线状反射区,常和按法结合使用,称为推按法。如用双手拇指从某线状反射区的中点向两侧分推,称为分推法。

推法是用单指、多指及掌根、大小鱼际侧等,着力于一定部位行单向直线移动。一般多采用拇指推法,即用拇指指端或指腹着力,紧贴体表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操作时,指掌应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

擦 法

用单指或手掌大小鱼际及掌根部附着于足部,紧贴皮肤进行往复、快速直线运动,使之产生热量并向机体深部透入。

使用此法时,掌面仅贴在皮肤上,一般不用力下压,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指掌作往返直线移动,迅速往复,不能停顿,且用力平稳,以出现温热感为佳。另外,可在皮肤上涂上润肤乳等,以免损伤皮肤。



叩 法

叩法常用的有中指叩法和撮指叩法。

中指叩法是用中指指端叩打足部穴位,如雨点下落;撮指叩法是手指微屈,五指端捏在一起,形如梅花状,用腕部弹力上下动作行点叩法。

叩法用力要快而短暂,垂直叩击体表,干脆利索,不能有拖抽动作,速度均匀而有节奏。



掐 法

将力量灌注于拇指端,用拇指指甲重掐穴位或反射区。也有以拇指与其余各指顶端甲缘相对夹持穴位和反射区施力,或用双手拇指顶端对应夹持穴位和反射区施力。

掐法刺激最强,掐前要取准部位,为了避免刺破皮肤,可在重掐部位上覆盖一层薄布,掐时要逐渐加力,至引起强反应停止,一般为半分钟,掐后可轻揉局部以缓解疼痛。掐法多用于急症、重症。



捏 法

用拇、食二指分别捏压在两个对应的穴位和反射区上压揉,或者拇指在一个反射区和穴位上点压,而食指在另一面起固定作用。

手法强度可轻可重,适合于相对的穴位和反射区,如足反射区淋巴(腹部)和淋巴(上身)即可用此法。



钳 法

一手握住足部以保持固定,另一手将食指、中指弯曲成直角,形似钳状,夹住脚趾做加压、旋转和牵拉的手法。

使用此法时,食指、中指近节指骨同时相对用力加压,或以食指或中指近节指骨加压为主,具体操作视需要而定。



摇 法

踝关节摇法有主动和被动两种。

患者自己进行足部按摩时可做踝关节主动摇法,按顺、逆时针摇动。被动摇法要求操作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握住患者大拇趾趾部,做踝关节的环旋摇动。

摇法动作要和缓,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和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切忌突然单向加力,以防止损伤关节。为保护关节,需在施术前先行放松调节。



空手切法

像空手切刀一般,用手的侧面打击,可用于脚底全部。运用空手切法时,尽可能横着叩打,因为这种方式效果较佳。

使用空手切技法时,以接近手腕处打击形成的刺激较强,手端打击则刺激较弱。如采用轻而短的叩打,则使神经兴奋,具有治疗神经麻痹的功能。



含气拍打法

手成碗状,使手掌形成空心状,对脚拍击。拍击时,若轻而短,则能振奋身体和神经;强而长的拍打,则可松弛肌肉,镇静神经。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778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育儿健康小说 《知足常乐》

作者:刘荣奇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知足常乐”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5778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