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不买房,为什么你还是买了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的田野,还有眼前暂时的苟且。...



1

我见过很多信誓旦旦说绝不会买房的人。

理由太多了。

比如高大上的:“不买房,买梦想”。高晓松的一篇文章(《不买房,买梦想》)在朋友圈转载率很高,其中的一句话被文艺青年反复引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高晓松也被“不买房族”奉为榜样。他不买房的理由很简单:一套房子会限制你所有的行为和决定,因为“普通人买房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基本上前途和发展被父母控股;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他在微博上还说过:

租房住,全天下都是你的,想住哪住哪;买了房,世界只剩一个角落是你的!

感觉很豪迈。但高晓松毕竟不是普通人。

普通人的理由看起来感觉更“理性”一点,那就是"穷其一生,就为一所房子不值得"。还有就是从投资的角度看,现在的房价虚高,将来终有一天楼市会崩盘,上世纪90年代日本东京楼市泡沫破灭就是前车之鉴。但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足够的钱,因为房价太高了。拿南京一套比较“便宜”的70平的两室一厅来说,总价150万,首付30%,还要贷款105万,贷款20年的话,每个月要还6871.66元,每年还款8万多。而南京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每年4万多一点,你要知道,这是统计局发布的数据,除了水分,还有很多人是“被平均”的。即使还款30年,每年也要还6万多块钱。
总价150万的房贷计算

2

但进入30岁之后,身边的人还是渐渐都买了房,即使是“农二代”们。为什么呢?

我有一个朋友,来自苏北农村,老婆来自安徽的一个县城,家境并不宽裕。他们开始就看得很开,打算一直租房,这样自己不太累,还可以补贴一下父母。他们说过的话还如犹在耳,2012年下半年却看起了房子来了。

说来可笑,是来自周围人的压力。没有房子结婚就算是“裸婚”了,每次表示自己已婚就会被问,你们的房子买在哪边了啊?答曰没买,对方就会露出惊讶的表情,然后意味深长地“哦——”。感觉很伤人。

因为工作两年也有了一点积蓄,再跟双方父母借(要)一点付个首付,就可以买一个小房子了。最后他们首付35万,构成是这样的:双方父母每家拿10万,他们自己的积蓄加上借款15万。

还有一点是为未来的小孩考虑

首先是户口。在城市里面,户口要么落在自己的房子里,要么是落在单位,即集体户口。虽然小孩也可以是集体户口,但很麻烦,因为户口牵涉到社保和入学。特别是他们听说了一件事,他们的同事讲的:

他们同事的儿子在幼儿园里,老师把小朋友按照有房子和没有房子的分成两组,有房子的小朋友一起玩,租房子的小朋友一起玩。

幼儿园的小朋友不知道这其中的玄机,但可以想见家长的屈辱和愤怒。

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这样的歧视,所以毅然决定买房,更何况,买一个小房子就像葡萄架的葡萄,跳一跳还是够得着的。

身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同样的,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听到“绝不买学区房”的声音,理由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没有钱,买不起。下面是新鲜出炉的南京2016年1月份和2月份的15所名校学区房的均价,虽然不是北京40万每平方米的学区房的天价,但几百万的总价仍然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
南京15所名校学区房均价


当小孩到了入学年龄(一般是开始上幼儿园了),即使说过绝不买学区房的人也开始看学区房了。原因是别人家小孩都去上名校、好学校了,自家的小孩也要上的吧。从投资方面说,虽然学区房贵,但学区房价格一般都比较坚挺,价格只涨不跌,小孩小学毕业还可以卖掉,只赚不赔。

上面表格里面的学区房多数都是上世纪的老房子,环境比较差,但为了孩子和面子,多数人都还是欣然接受的。我有一个同事就是卖掉了110平的三房在市区买了一个58平的小两房。

3

那么问题来了,买房的钱从哪里来?毕竟要一笔数目不小的首付,这是“有产”的门槛。高晓松也说了多数人都是父母资助。高房价是对穷人的掠夺,子女买房是对父母的掠夺。这话或许说得有点难听,毕竟大多数父母是自愿为子女牺牲的。

但对于很多父母来说,这可能是他们一辈子的积蓄,是用来养老的本钱。如果不出这笔钱,他们可以有更多的保障,可以早一点退休,少干一点活,早一点过上悠闲的晚年生活。现实是他们几乎肯定会出这笔钱,然后就是还不能那么早退休,还要尽可能多干一点活。

对于自己来说,“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为了有一个稳定的收入,不敢轻易跳槽,谨小慎微,因为试错成本太高。

然而,在“现实”面前,这些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即使说过的不买房子,最终也都还是买了。


    关注 不二青年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