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孤独时有你真好”马尔克斯的中国知音

 

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充满了对各种人生孤独境遇的细腻描写和思辨。...







参加纪念活动的著名作家阿来(左二)、李敬泽(右二)和梁鸿(右一)与读者分享阅读马尔克斯作品的经历和感悟。 黄勇贤摄

记者:黄勇贤

“孤独是幸福的,是为爱准备的”、“百年孤独 学着团结”、“我为哥伦比亚祈求和平”、“因为《百年孤独》爱上拉美,爱上西班牙语”……

一块巨大的落地展板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漂亮的黄色蝴蝶状便笺纸,上面写着各种充满情感的寄语。这些祝福的话语和阅读感言,都是读者,其中多数是中国年轻大学生,献给一位已去世3年的外国老人。



中国读者们在蝴蝶便笺上写的缅怀寄语。黄勇贤摄

他,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这是第17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携手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在京纪念马尔克斯的一个活动场景。24日,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问世50周年暨非虚构作品《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中文版首发式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

31日闭幕的“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主题,有关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和地区的文艺交流活动成为艺术节的亮点之一。



纪念《百年孤独》问世50周年暨《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中文版首发活动宣传照片。 黄勇贤摄

马尔克斯及其作品如今已成为哥中两国文艺交流的经常性主题之一。此前的4月17日,两国各界人士在京举行活动,纪念这位文学大师去世三周年,分享大师留给这个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

受过马尔克斯影响的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说,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上没有一本书像《百年孤独》那样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马尔克斯这部发扬光大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作品自1967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发行。

《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是马尔克斯早年做记者时采写的一篇连载新闻报道,但因为无意间暴露了军方贪腐造成致命海难,当时引起巨大的社会轰动,作家因此获罪当局,被迫远走异国他乡。

在活动现场的对话环节,中国知名女作家梁鸿说:“阅读那本书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能像丰富的大餐一样,让你的感知、触觉、味觉都能无限地融入进去,真的是一段非常美的历程。”



《百年孤独》中文版

20岁的北大女生梁欣怡,自称也是中国年轻人中为数众多“马粉”之一。在百年讲堂的一个小院子里,她把一本翻得很旧的《百年孤独》小说书放在桌上,等着内页上面刚印上的纪念《百年孤独》发表50周年印章慢慢变干,脸上露出满意而爱惜的神情。

她说,她对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的了解,是通过阅读马尔克斯的小说获得的。她说,快上高中的时候,她就开始读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和《百年孤独》,小说为爱好文学的她描绘了一个特别奇幻的世界,深深地吸引着她。

这位社会学系的大一学生说,在这个流行快餐文化的时代,还是有许多年轻人喜欢阅读《百年孤独》这样的作品,虽然它的异域文化背景对中国读者来说有时候有些繁杂难懂,但的确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作品。

“一个人如果真想要通过阅读让自己内心有所触动和改变,最终还是要回归,阅读这种有深度的经典文学作品。”



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充满了对各种人生孤独境遇的细腻描写和思辨。对此, 许多中国读者纷纷现场寄语:“老马,许多时候念你,孤独时有你真好”、“每一个人在世上的每一天,都是一个幸存者,如在海上漂泊,恒久孤独”、“孤独的人海中, 感谢有您文字相伴......

其中一位在哥伦比亚生活过的女读者留言说,孤独是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人们有时需要孤独,孤独有来自外界的,也有内生的,有痛苦的,也有美好的。一千个人读《百年孤独》,会有一千种不同的孤独情感,也许这正是这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魅力。

《百年孤独》的时代背景反映了哥伦比亚和南美大陆历史上风云变幻的社会现实:殖民统治、暴力、社会凋敝、群盲和愚昧等。同时,作品也表达了希望人们团结起来,打破外界桎梏,摆脱痛苦的封闭和孤独,建设和平、民主、富裕国度的美好愿望。

正如马尔克斯生前所愿:“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编辑:郭颖


    关注 我报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