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翌霖 何谓科学革命

 

上一讲我们讲到印刷术作为科学革命的技术环境,从这一讲开始,我们正式进入科学革命时期。...





作者 胡翌霖(清华大学助理教授)

责编 许嘉芩 刘愈

◆  ◆  ◆  ◆  ◆  


上一讲我们讲到印刷术作为科学革命的技术环境,从这一讲开始,我们正式进入科学革命时期。

之后的连续四讲,其实都是沿不同的线索讲述科学革命的来龙去脉。

第一条线索是天文学(第九讲),第二是力学和物理学(第十讲),这两条线索到牛顿那里汇聚在一起,可以统称为“数理科学传统”,这也构成了我们一般谈论的所谓科学革命的“主线”。第三条线索是炼金术和魔法(第十二讲),这条线索的跨度比哥白尼到牛顿更长,虽然其标志性的结果是化学的兴起,但意义远不限于化学。

还有一条是数学史的线索,由于数学史比较独特,而且我在之前讲希腊和中世纪时都有意无意地略过了数学史,所以我在这里专门用一讲从头讲起,嵌入在数理传统之后(第十一讲),也可以视作一个专题。

还有一条重要的线索是“培根科学”的线索,侧重于实验科学的兴起,这方面我们上一讲已经涉及到了一些,等讲到启蒙时期(第十三讲)还会涉及这一线索。

最后,在社会环境方面也是一条线索,之前提到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后面还会讲到科学革命之后学会、期刊等科学建制的兴起,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等等,这条线索显然也很重要,但我们不专门放在一讲里讨论了。

说那么多条线索,一方面是为后面几讲做个预告,另一方面也是要提示:关于所谓的“科学革命”这件事情,其实是千头万绪,正如科学史家普林西比所说,“如果你问10位科学史家科学革命的实质、时间段和影响是什么,你可能会得到15种回答。”

究竟什么是科学革命,乃至于,究竟有没有这么一场科学革命,是颇具争议的问题。我们讲中世纪的时候也提到过,近代科学家许多据说是革命性的成就,其实在中世纪经院哲学那里早有基础,放大来看历史细节,会发现每一项新发现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无论如何,“历史”本身不存在连续或断裂,所谓连续论或断裂论,各式各样的线索,都是历史学家的编史策略。“到底有没有一场科学革命”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关键在于,我们在何种意义上谈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这个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历史而言有什么意义?

“科学革命”这个概念在我们这部科学通史中一个基本的意义无非是提供一个断代的标示,“中世纪”大约从5世纪到15世纪,科学革命时期大约就是16、17世纪,这段时期我们也可以称作现代早期(或近代早期,英文中modern一词可以译为现代也可以译为近代)。但无论是说“革命”还是“现代”,始终还是暗示着一种“断裂”。

即便说这种断裂只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也是在当时就产生了。我们说过,在文艺复兴之后,欧洲人开始越来越多地把自己与“中世纪”区分开来。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现代”,但唯独现代人用这个概念来标识自己。现代早期的科学家们也往往认为自己处于或正在走向一个颠覆性的新时代,当时的许多著作都以“新”为题,例如上一讲提到的《新工具》和《新天文学大成》。尽管现代早期科学家事实上从中世纪经院哲学那里受益颇多,但他们自己也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些来源,他们往往推崇古人,贬低中世纪,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这一个时期,科学确实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是我们现今所谓“科学”这一概念真正形成的时期,人们对自然、知识以及人类自己的理解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无论对这一变革过程的梳理有多少争议,用“科学革命”来标识这一时代是恰如其分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狭隘地理解这个概念,比如认为这个所谓的“颠覆”是某种一蹴而就的、一瞬之间的全盘改变,但事实上整个过程远没有那么简单。

所谓“革命”(revolution)一词最初的意思就是旋转,到17、18世纪,才被逐渐用于表达一场政治颠覆运动或一次颠覆性的科学发现。在20世纪,科学史家才开始明确使用“科学革命”这个概念。

科学革命的概念也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大写的,单数的,就是特指那一次科学革命,就是16、17世纪大致从哥白尼到牛顿之间的这段历史。另一种是小写的,复数的,指不同范围内的颠覆性变革。这种广义上的科学革命概念,是由著名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发展起来的。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彻底颠覆了传统上把科学的发展理解为知识的不断积累的线性过程的历史观,对于当代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领域影响深远。

【本文摘自《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第九讲 复古开新:哥白尼革命,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
延伸阅读

胡翌霖 | 我也来吐嘈《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胡翌霖 | 互联网+房地产=免费?

胡翌霖 | 世界的“图层”——说说Pokemon GO与AR

胡翌霖 | 造超大对撞机值得吗?

胡翌霖 | 由史入思——吴国盛教授访谈

胡翌霖 | 技术的起源

胡翌霖 | 读李约瑟莫要“买椟还珠”——《文明的滴定》书评

胡翌霖 | 现代垃圾的形而上学基础

胡翌霖 | “学会”比特币的门槛更高吗?——兼谈技术知识的不同层面

胡翌霖 | 我所理解的现象学

胡翌霖 | 黑暗森林与进化法则,思维与表达——《三体》吐槽

胡翌霖 | 菜谱与科技史

胡翌霖 | “适者生存”的同义反复

胡翌霖 | 量子力学:引入了观察者or送走了上帝

胡翌霖 | 科学普及应该站在“创新”的对立面

胡翌霖 | 为什么害怕人工智能?——关于AlphaGo的杂谈

胡翌霖 | “人工智能”的现象学漫谈

胡翌霖 | 工业革命的经济背景

胡翌霖 | 蒸汽机的发明

胡翌霖 | 科学与工业的结盟

胡翌霖 | 培根科学的理论化

胡翌霖 | 法拉第——实验传统的巅峰

胡翌霖 | 达尔文与进化论

胡翌霖 | 工业革命——理论与实验的结合

胡翌霖 | 养生骗局的“锅”不该让观众背

胡翌霖 | 比特币:通俗介绍

胡翌霖 | 古老的希腊文明

胡翌霖 | 独特的城邦文化

胡翌霖 | 比特币:通俗介绍

胡翌霖 | 古老的希腊文明

胡翌霖 | 独特的城邦文化

胡翌霖 | 好斗的希腊人

胡翌霖 | 从体育馆到学园

胡翌霖 | 无用的学问

胡翌霖 | “自然”的发现

胡翌霖 | 自由的悖谬

胡翌霖 | 数理天文学的兴起

胡翌霖 | 宇宙论的两球模型

胡翌霖 | 柏拉图与“拯救现象”

胡翌霖 | 亚里士多德及其宇宙论

胡翌霖 | 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

胡翌霖 | 托勒密天文学

胡翌霖 | 古罗马及其学术状况

胡翌霖 | 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古典学术的衰落

胡翌霖 | 古罗马及其学术状况

胡翌霖 | 阿拉伯人的数学和天文学贡献

胡翌霖 | 光学、医学、炼金术等

胡翌霖 | 阿拉伯科学的衰落

胡翌霖 | 李约瑟问题

胡翌霖 | 独特的史官文化

胡翌霖 | 皇家天文学

胡翌霖 | 天文推算的代数方法

胡翌霖 | 运算和证明

胡翌霖 | 中世纪科学史的意义

胡翌霖 | 中世纪早期

胡翌霖 | 大学的兴起

胡翌霖 | 经院论辩

胡翌霖 | 机械自然观的逻辑前提

胡翌霖 | 经验研究的合法性

胡翌霖 | 科学方法的兴起

胡翌霖 | 经验记录的保存

胡翌霖 | 知识的公共化

胡翌霖 | 从文本秩序到自然秩序

胡翌霖 | 人与自然的间距


    关注 科学的历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