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路上:我们该如何正确行走?

 

婴儿在学会站立之后需要开始学习行走,行走学习过程中需要双足来控制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并且接受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会跌倒的可能性。...



400万年前,人类开始直立行走,因为我们腿内的胫骨进化的开始变得直立。

婴儿在学会站立之后需要开始学习行走,行走学习过程中需要双足来控制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并且接受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会跌倒的可能性。直到某一天跌倒突然被终止,行走这项技能就此稳定,就像修行人悟道一样,持续和反复之后,突然一天奇迹充满了整个生命。

可悲的是一旦学会行走,便很少有人专注于行走,甚至由于不正确的走路姿势,引起了身体众多问题产生,比如说高低肩,骨盆倾斜,身体左右两边不平衡等。这些果的因其实都是因为我们缺乏专注,缺乏对行走这个动作的细节认识。接下来我们分享的是在行走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一些变化。
“我们是如何走路的”


首先我们要先认识一下足弓,足弓有3个,见图依次为:横足弓,内足弓,外足弓

从脚跟落地到脚掌离开地面,足底接触地面的顺序依次是“外足弓—〉横足弓—〉纵足弓。”



也就是说我们走路时并非走的是直线,而是充分利用3个足弓缓震和变速。

因为足底的这个路线变化,从而引起了全身都发生类似变化,整个人的身体在行走过程中其实

充满了旋转与起伏,真正平衡的行走姿态会像水一样流过障碍,像猫一样安静。
足弓可分为正常足弓、低足弓及高弓足三类型,想知道自己的足弓属哪一类型,可进行一个小检测──把其中一只脚沾湿,再踏在一张白纸上,留意显现出来的脚底内侧弧度。
1.正常足弓(neutral):若果足弓正常,脚印中间位置可以见到轻微的凹陷。

2.低足弓,又称扁平足(flat-feet):由于足弓下坠,引致足部内侧足弓弧度减少, 脚印中间的凹陷并不明显。
3.高弓足(underpronate或supinate):由于足部内侧足弓位提高,所以脚印中间部分凹陷较多。

另外,从鞋子的磨损情况亦可以观察出足弓的情况,正常足弓的人士,鞋底磨损一般出现在后跟外侧,低足弓人士鞋跟内侧磨损会较严重,高弓足则是外侧磨损较明显。
“行走时错误的姿势及相应问题”
1. 胸椎靠后,脚后跟落地重或蹭地

这部分可能是我见到最多的问题,简单说就是顶着肚子头往前探的姿势走路,整个重心在脚后方,这都是长期坐姿的上班族典型姿态。
2. 一脚深一脚浅

所谓长短腿,其实不是长短腿,一般是骨盆侧倾引起,如果提着重物走路可能感觉更明显。
3. 骨盆过度侧移

一般走路在单腿站立过程中存在骨盆侧移,为了让重心偏向另一侧更好重新启动而自然出现的。
4.还有一些走路膝盖晃动的,也有走路习惯磨脚后跟外侧或内侧的,那些大都是X型腿或O型腿,问题根源在日常坐姿和站姿错误,至少要从腹部开始,整体处理。


走路过程中其实全身都在动,如果你感觉不到其中某一部分的存在,那就是已经有肌肉不平衡出现,一部分肌肉感觉不到,一部分肌肉必然过度负荷而出现所谓的局部粗大(大腿粗,小腿粗等等),以及很多关节疼痛都是由此而来。
“伸展吧,全身”


1.脚趾篇:

首先抬起全部脚趾, 然后放下小脚趾(其他的脚趾不动), 最后慢慢的放下大脚趾(中间的三个脚趾尽量保持不动。)
2.腿部篇

站立前屈:先站立在垫子上或地板上,饱满的吸气到胸腔头顶,呼气时身体向前向下,头部、脖颈保持放松。做5—7个深呼吸。
3.长短腿纠正篇

每个动作3组,每组维持6-9次深呼吸。多多练习下面2个静态体式。长短腿多与退后侧肌肉还有腰部肌肉紧张有关,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发现身体存在一些左右两侧不平衡现象。所以可以在身体较紧张的一侧多保持几个呼吸。


走路的姿态问题深受心态影响,和站姿及坐姿一样,其实是动作必然受心理影响。心理又要受生活环境,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影响,所以我们要走好路得向孩子学习,保持好奇心并接纳一切,内心不受影响。活在当下用身体去探索生命的本质是每个人都能做的,这比等待科学验证结果再认真活着来的实在。也许有一天奇迹就会充满你的生命。
—— END——

桔子瑜伽OrangeYoga

打造您身边7*24小时全新智能运动空间


长按二维码识别

点击标题“桔子瑜伽OrangeYoga”加关注

搜索微信公众号:“桔子瑜伽OrangeYoga”


    关注 桔子瑜伽OrangeYoga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