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2018】高润霖:生物可吸收支架能否回归?

 

生物可吸收支架(BVS)被誉为x26quot;第4次介入革命x26quot;,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一系列相关研究结果发布,其不良事件率高于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事实令学界质疑声起。特别是,去年9月14号,第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宣布全球停止销售。...

生物可吸收支架(BVS)被誉为"第4次介入革命",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一系列相关研究结果发布,其不良事件率高于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事实令学界质疑声起。特别是,去年9月14号,第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Absorb BVS)宣布全球停止销售。BVS何去何从,从此远离介入心脏病学?8月3日,在2018中国心脏大会(CHC)暨2018国际冠心病大会(ICC)暨第三届中国血管大会(CVC)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从最新临床证据及研发的视角就BVS的前景作了探讨分析。

一. 回顾ABSORB系列研究,支架内血栓引担忧

BVS不像传统支架那样会永久留在病变位置,在帮助血管恢复自然无拘禁状态后,BVS消失,不留任何异物。BVS促进血管正性重构,且在3年时完全降解吸收,从而可以让治疗的动脉重新获得正常的弹性,以扩张和收缩。

ABSORB系列研究,如ABSORB II、ABSORB III、ABSORB Japan、ABSORB China的一年期研究结果荟萃分析显示,Absorb BVS与Xience CoCr -EES在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ID-TLR)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Absorb BVS的一年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可媲美DES。
然而,随后ABSORB II研究3年结果及ABSORB III研究2年结果显示,BVS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较高,可增加支架内血栓尤其是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



有鉴于此,美国FDA建议医生应遵循IFU,避免在小血管(1:1,且球囊直径≤支架直径+0.5 mm;自主选择是否使用腔内影像设备确保支架充分扩张、贴壁及病变覆盖。

三. BVS必将回归介入心脏病学治疗舞台



对于BVS,目前改进目标是更薄的支架杆,致力于从150 μm降到100 μm。包括我国和印度在内都在研发新款BVS,例如我国原创Firesorb生物可吸收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IBS铁基可吸收药物洗脱支架。

高润霖院士表示,多项临床研究证明Absorb BVS支架内血栓形成,尤其是极晚期血栓明显增多,第一代BVS未达到预期目标。选择适宜患者,优化置入技术,有可能减少血栓形成。但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任何新科技,BVS是冠心病介入第四个具有标志性的新技术。它绝不仅仅是研发一款新支架,除了材料学的革新,还需要多学科合作及全面的技术探索。Absorb BVS撤市并不意味着BVS研究的终结,而是标志着新的开始。

第一代BVS支架壁过厚,是造成血栓增加的根本原因。改进聚合物性能,增加径向支撑力,减少支架杆厚度,进一步改进生物相关性;探索新的可吸收材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BVS的理念是正确的,实现无置入的血管重建是人们的理想。第二代BVS初步研究结果令人鼓舞,相信BVS一定会重新回到介入心脏病学的舞台。

相关链接:

1.【CHC2018】孙艺红:不同部位血栓形成,有什么的区别?

2.【CHC2018】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热点,一文了解

3.【CHC2018】余静:社区高血压合理用药的思考

4.【CHC2018】吴永健:中国TAVR团队建设的要求与规范

5.【CHC2018】胡盛寿:迈向新时代,建设学习型医疗体系

6.【CHC2018】朱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处理

7.【CHC2018】何佳:直立倾斜试验的标准操作流程

8.【CHC2018】郭继鸿:心电学进展2018

9.【CHC2018】杨伟宪: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王雪萍┆美编 柴明霞┆制版 刘明玉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关注 心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