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廷孝 ▏卢照邻与金牛武担山石镜寺

 

唐高宗龙朔末(663年)初,卢照邻出任四川新都尉,...

次年


【长安月 大唐情】
卢照邻与金牛武担山石镜寺
文/纪廷孝


唐高宗龙朔末(663年)初,卢照邻出任四川新都尉,至唐总章二年(669年)底,先生任满,在蜀中率性漫游,脚迹所至,留下许多优美篇章,鲜活地跃然纸上。



大唐初期,竟有四位文化新星熠然闪跃,这便是史称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且将大名报与看官:

王渤,就是那位写四川新津渡“风烟望五津”的主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多美!多国际范!单凭这两句,新津就获得了无数点赞。

杨炯,大诗人。自我评价是放在王渤后不甘心,而放在卢照邻前面很惭愧的大侠。

骆宾王,写《讨武后檄》连武则天本人都佩服其文采,被撵得鸡飞狗跳墙,逮来关起还在写《獄中咏蝉》呢。除杨炯不详外,王、骆、卢都曾入蜀并留下呤咏四川的美好篇章。

另一个吧就是隆重推出的卢老师啦。卢照邻(约636~695年),字升之,幽州范阳人。(今河北涿州)自幼出身望族,十岁时便师从名师曹宪、王义方,聪明博学,满满地学霸范。
1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18岁的小鲜肉就在邓王李元裕府中作典签。这李元裕是唐高祖李渊的十七子,也就是当时圣上唐高宗李治的叔叔,堪称大腕儿了。

这腕儿家中藏书极为丰富,据说有整整十二车呢。典签可是好差事,这是管理书籍册簿之类的文书工作,卢老师像是老鼠掉进花生罐,利用工余之便博览群书,获益匪浅,成为饱学之士,连李元裕都点赞他相当于他的司马相如。“学富五车”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文化高,学富十二车想必那是相当的高了。

高宗龙朔末(663年)初,卢照邻出任四川新都尉,至唐总章二年(669年)底,先生任满,在蜀中率性漫游,脚迹所至,留下许多优美篇章,鲜活地跃然纸上。
2
四川特别是成都,至今也是诗歌大省,也许历代诗人悟出“诗和远方”便是成都,所以都不畏蜀道艰险,翻山越岭的沓至纷来,并且大多获得灵感,留下好多佳作。

卢照邻旅蜀,是他一生中阳光灿烂的日子。他饱览川内名胜,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存世。

他写《文翁讲堂》: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

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

良哉二干石,江汉表遗灵。这首诗作是较早吟咏文翁石室的作品,表达了对兴学的文翁的敬慕之情。

他写《相如琴台》:

闻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

园院风烟古,池台松槓春。

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

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

他写《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

落日明歌席,行云逐舞人。

江南飞暮雨,梁上下轻尘。

冶服看疑画,妆台望似春。

高车勿遽返,长袖欲相亲。描述了成都当时戏剧歌舞的艳丽场景。

他写《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描绘出初唐成都正月十五灯会的热闹情景。

且看先生写的《石镜寺》:

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

鸾沉仙镜底,花没梵轮前。

铢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

隐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

短短四十个字,勾勒出古墓、庙宇环境,特别是最后两句靜中有动,动中有声,给人隽永的意境享受。

这作品的背后,是一个凄美、久远的故事。
3
传说古蜀王开明有美丽王妃为武都(今甘肃境内)人,因不服水土而病故。

蜀王悲痛之余,命五丁力士担运武都山泥土,运到成都堆成坟墓,大墓高七丈,按照当时蜀国习俗,曾在墓前立圆形大石,被称为“石镜”。后已不存。

南北朝时,梁武陵王萧纪曾在此发掘蜀王妃墓,发现玉石棺中有直径五尺、厚五寸的晶莹玉件,以为就是石镜。此后又在土中掘出腰鼓状之石,也指为石镜。诗中所言“芙蓉塔”,芙蓉即莲花,即指塔形犹如莲花。“鸾沉”指王妃埋骨。“梵轮”是说佛法如轮。“铢衣”,形容衣衫之轻柔。“两重圆”指月圆镜圆。“香台”为佛殿的别称。

民间称此处为“五担山”,原来座落于城外,唐高骈筑罗城后围入城中。具体地址在于今成都北较场。地形长狭,凸出的土阜称东台、西台。唐宋时两台建有暑雪轩。从南北朝到唐宋,此处有石镜寺、咒土寺,为当时名胜。

中唐时,玄宗称之为“苏李”,后为紫微黄门平章事,参理朝政,在开元八年(720)还作过剑南西川节度使,后封许国公的苏廷硕与杜甫、宋代成都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宋京,都分别在其诗作《武担山寺》、《石镜》、《武担山》中留咏武担山这段史迹,相互印证这座古刹的存在。
4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河南洛阳。写出他文学生涯的巅峰之作,排律长诗《长安古意》。先生何幸,流传千古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就出自他这首作品。

先生不幸,因诗中有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无意中得罪武则天姪子梁王武三思,涉嫌恶攻罪被依法逮捕。为文有风险,下笔须谨慎,所以玩文学也是一种高危爱好。虽然家人八方奔走,托熟人,送礼性,但凡愿交保释金政府也拒绝放的人,那罪行得有多大。

他因长期关押,那时狱警素质远不如当今这样高,一定是饱受爱民拳啥的关照,等到刑满释放,出来不久就患上风疾,十分痛苦。

此时先生居住在长安附近的太白山上,有熟悉的方士将炼得的丹药“玄明膏”给他服用。那时没有食药监局,各种膏、丹、丸、散各施各教,药理医理、观察周期一概无人过问。上元元年,(674年)初冬,果然因为长期服食丹药中毒,后果严重到手脚致残。后转至少室山中之龙门东山,还有几个布衣朋友上门送衣送药。虽然他还试图去做达官门客,但怎奈病情越来越严重,继双脚残废之后,一只手也废掉了。

再后来又迁至阳翟的具茨山下,买得田园数十亩,又请人疏通开凿颖水,在岸边预为自己修筑坟墓,竟不时偃卧其中,整个等死的节奏。《新唐书》说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已独儒,武后尚法,已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已巳废,著《五悲文》以自明。”就是说高宗喜欢吏治,自已却钟情儒教;武后崇尚法治,而自已却偏爱道家;好不容易武后在嵩山封禅,大聘天下贤能,可惜自已却是巳经残废了,没奈何写一篇《五悲文》,叹息自身的悲惨倒霉吧。

他在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曾作《病梨树赋》,其序中有言“余年垂强壮,则有幽患疾”,该年距登丰元年二十二年,从见武则天“后封嵩山”,则其生年当在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去世时约为60岁左右。
5
卢照邻工诗,有《幽忧子集》存世。犹为擅长七言歌行体,对推动七言古体诗歌的发展有所贡献。同代人杨炯称其为“人间才杰”(《已子安集序》)。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才情满满,恣意纵横奔放,语言华丽而不浮华妖艳,为唐初脍炙人口的名篇。但纵观整篇作品,仍然尚未脱离六朝诗风的桎梏。据《旧唐书》本传以及《朝野佥载》,均说卢有文集20卷,但宋代《崇文总目》等辑入的只见10卷,而收入《全唐诗》中者,仅有2卷。有徐明霞根据张燮本点校的《卢照邻集》并作《补遗》。

闻名遐迩的医圣孙思邈是他炼丹的指导老师,当然也全力为他疗疾,639年孙大神驾鹤仙去,卢照邻也于同年追随医圣而殁了。

仕途上的坎坷,身体上的病患,诗人选择了自投颖水而亡的终极命运。而今河南禹州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河溪西岸,卢照邻的高大墓冢尚存。

元明以来,佛寺渐废。石镜寺也了无影踪。民国二十二年(1933)北较场建立陆军军官学校,武担山被圈入校中,并在山顶建瞭望塔。建瞭望塔时,鼓状石埋入塔基不复得见。而今面对此地仿古的城墙,再也找不到石镜寺的踪影,唯有怀古的悠思与怅然的凭悼。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关注 平叔闲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