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权健到无限极,为何洗脑保健品层出不穷?

 

不信医生信保健品,探寻乱象丛生的真相。...


导语:不信医生信保健品,探寻乱象丛生的真相。



近日,“三鹿受害少年吃无限极后去世”的新闻占据了各大网站的搜索头条。

这个可怜的孩子在幼年遭遇了假奶粉的毒害,成人后又遭遇所谓“保健品”的祸害,其遭遇可悲可叹可气。

昨日下午,人民日报报道,继权健之后,无限极已被立案调查。《从权健到无限极,保健品背后的血泪真相》(←点击查看)
我国对保健品的定义为: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应特定人群食用,又不以治疗为目的的一类食品。

这类食品除了具有一般食品皆具备的营养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形)外,还具有一般食品所没有的或不强调的食品的第三种功能,即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故称之为“保健品”。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


保健品其实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特殊食品,它不属于药品,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并且在审批和制作流程上,保健品的标准比药品低得多
但是很多“保健品”企业在宣传上总是不断夸大产品的疗效,试图越俎代庖取代药品。这使了很多患者因为相信“保健品”能治病而延误了治疗,甚至导致了死亡。

近期报道的与“保健品”相关的侵犯受害人的生命健康权的案件(按发生时间排序):
那为何有那么多人在生病后宁愿相信保健品也不去医院接受治疗呢?

1. 科普不到位,病急乱投医

国人对医疗的知识认识还处在非常浅显的地步,很多人都不懂疾病发生的原因,不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也不清楚治疗的基本原则。

而在生病时,对治疗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旦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就病急乱投医,相信偏方,相信各种不正规的“专家”,相信虚假广告中的神奇作用。
也有患者因为难以接受医院提供的治疗方案,例如手术治疗白内障,转而投向声称有良好作用的莎普爱思。

而一些慢性病患者,例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等,需要终身服药、终身控制,而这样的医疗方案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而,许多患者希望找到一种彻底治愈的方法,而许多打着能够“清血管”“降血压”的“保健品”就成为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在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健康大大提高,寿命显著延长,因而给广大国人造成了 “医学无所不能”的印象。

然而,事实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有许多疾病目前还没有发现完全治愈的方法,比如大部分癌症治疗方法仅仅是在延长生命;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需要终身管理,影响生活质量。

但许多人难以接受医学的局限性,他们在被疾病折磨的同时希望出现一种能够轻松、神奇的药物来挽救自己或家人,这种愚昧的想法是保健品大行其道的“土壤”。

2. 医疗资源缺乏,医院被严重“妖魔化”

保健品横行也映射着中国医疗资源的短缺问题。人们在健康时对患病后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持怀疑态度。而在生病后,更是因优质医疗资源的有限,而对看病、就医持失望态度。

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一年就要接诊79.3亿人次,医生能够分摊到每位患者身上的时间寥寥无几。各大医院“一号难求”,排队挂号的时间往往是医生问诊时间的几十倍。

而患者花费几个小时排队之后,医生用几分钟的问诊就将患者打发到检查的环节,这种不停的排队、交钱的就医体验,使病人在整个过程中享受不到来自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因此大大降低了医生在患者心中救死扶伤的形象,加深了病人对医院只会收钱,赚钱的印象。
相较而言,保健品的销售人员往往主打“亲情牌”,聊天、送小礼物、聆听患者倾诉、回访等行为极易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就是这样两重天的服务模式和体验,将大量的患者从正规的医院推向了卖保健品商贩手中。这也是为何有些购买的保健品的顾客,在警察都上门调查时,依然不认为自己被欺骗的原因。

3. 被夸大被误解的“食补”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民以食为天”。在国人心中,饮食不单是吃饱,而且应该吃好,吃出健康。“药食同源”的理念也奠定了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基础。

但是,许多人过分的夸大了“食补”的作用,甚至认为食物能够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中国的“食补”概念跟“营养均衡”概念相似,提倡人们合理搭配,均衡营养,食用应季食品,保证进食的营养物质齐全,比例合适,满足人体需要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但是,保持健康和治疗疾病完全是两件事情,妄图通过“食补”治疗疾病的想法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4. 狂轰滥炸的营销

你上一次看电视是什么时候呢?

在网络新媒体兴起的当下,在被年轻人逐渐忽略掉的传统媒体上,“保健品”广告铺天盖地,长辈们被这些虚假的、夸大的产品宣传不断洗脑。

如“温情营销”“养生讲座”等方式就是他们最常用的宣传手段,将广告伪装成电视台的科普节目,以达到欺骗消费者的目的。
他们甚至找了一些“老专家”专门来欺骗老人,就比如这位“刘洪斌”教授,她在几年的时间里先后以祖传苗医传人、北大专家、养生保健专家、御医世家传人兼风湿病专家等身份推销过苗仙咳喘方、唐通5.0、天山雪莲、蒙药心脑方等9种药品和保健品。
这些保健品广告不仅霸占了地方台的屏幕,其中无限极甚至把它们的广告搬上了央视和高铁。这更是加强了老百姓对他们的信任。
保健品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不是首次报道了,之前受欺骗的对象多是老人,媒体认为老人缺少子女在身边,孤独寂寞,容易受骗。

但近期爆出的受骗者是很多都是正处青中年的父母,社会主要劳动人群竟然也被保健品的虚假广告所骗,可想而知我国医学科普率有多低,而保健品虚假广告多么具有蛊惑性。

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也正在不断加强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不久前,多部门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正式启动。

同时,也正在不断推动实施广告监测规范化、日常监管常态化、信用监管权威化、案件查处标准化、综合治理长效化。
不要让CCTV成为违规保健品宣传的平台


无数人正在努力治理长年累积下来的沉疴痼疾,而当年轻人努力想和自己的亲戚朋友科普正确的医学知识时,或许可以借鉴这些“保健品”厂家的宣传手段,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强行灌输晦涩难懂的知识。

学习推销人员那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许能够起到“一传十,十传百”广而告之的作用,为科普宣传尽一分力。

来源:梅斯医学
#你觉得保健品泛滥是因为什么?欢迎分享#


推荐阅读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梅斯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梅斯置顶起来——
80%专业医生都在用梅斯医学APP


改善医疗质量


    关注 MedSci梅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