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位医生的“小盒大爱”,不让丢弃的胰岛素注射针头污染环境

 



胰岛素注射笔的针头必须在每次注射后废弃,以防止空气或其他污染物进入笔芯,避免药液渗漏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性。有研究指出,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1亿人,其中约30%的患者需要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每位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平均每天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械2次~3次,每个月丢弃一次性注射针头60个~90个。



现实催生了公益念头


一次现场演讲,一篇“10万+”的爆款文章,让医生胡源和他发起的“爱未来公益”民间慈善组织“过了几天网红的瘾”。

3月底的一天上午,刚下夜班的胡源用凉水洗了把脸,本应回家休息的他,坐在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的患教室,跟记者聊起了他所倡导的公益活动。“这些针头去哪了?我之前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几年坚持的意义。”睡了不到5个小时,胡源的脸上有些疲倦,但也一直带着微笑,神情很专注。

“胰岛素注射笔的针头要坚持一次性使用,否则就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毛刺甚至翻卷。”陆晶晶是该院内分泌科的一名糖尿病专科护士,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她的一项重要工作。胡源下夜班时,她正在给住院的张大爷“上课”。得知张大爷在家习惯将针头消毒后多次使用,陆晶晶的“课堂气氛”严肃了起来。“重复使用针头不光注射的时候会疼,还会反复刺激您的皮肤,形成皮下脂肪的堆积或流失,在肚皮上留下一个个小硬块或小坑。最重要的是,这种情况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让药物治疗的效果打折扣,得不偿失啊。”起初还在为给针头消毒而有些得意的张大爷,听到陆晶晶的一番话后连连点头。

对于废弃针头的处理,张大爷说,他会在套上针头帽之后扔进家里的垃圾桶。“这样处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头帽很容易脱落,保洁人员收垃圾、运垃圾时很可能会被针头扎伤。我们给您一个专用的盒子,您可以把针头装到盒子里,大概装满3/4的时候把盒子拧死。拧死后就打不开了,您可以把盒子送到医院进行专门的回收处理。”一边说着,陆晶晶将一个规格为1升的利器盒递给了张大爷。

胡源说,他也记不清是哪天、哪位患者的一句话,让他意识到在医疗机构有着严格收集和处理要求的针头,正在以惊人的数量被患者随意丢弃,混入普通生活垃圾,这让他萌生了做公益的念头。从2014年开始,在开展患者教育时推动废弃针头的规范处理,为患者发放国家标准的锐器盒,逐渐成为该院内分泌科的一项日常工作。


丢弃的针头成为潜在危险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患者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产生的针头等各种医疗锐器,都会被放入医用锐器盒,进入严格的处理程序。而糖尿病患者在居家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注射针头,绝大多数下落不明。

“每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产生的废弃针头到底有多少,很难给出精确的测算。我询问过某国际知名的耗材生产企业,仅这一家公司每年在中国销售的胰岛素笔注射针头就超过3亿个。”胡源说。也有专家指出,我国每年消耗的胰岛素笔注射针头超过4亿个,其中很大一部分由患者在家庭中使用;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其中超过1亿个被患者随意丢弃,混入生活垃圾,成为一个个不确定的危险因素。

比如,随意丢弃的注射针头就是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潜在传染源。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乙肝病毒DNA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的几率为11%,而正常人群为3%,糖尿病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同样高于普通人群。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有着更高的肝炎病毒感染率,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乙肝病毒感染率高达15%~18%。专家表示,每一个被使用过的胰岛素注射笔芯中,都会存在微量的反流血液,这些不足1微升的血液足以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医疗机构中的护理人员是最常面对针刺伤的职业人群,他们可以得到较为快速的科学处理、检测和治疗,但普通人群面对针刺伤就不会有这样的防护条件。混在生活垃圾中的废弃针头,显然会给垃圾处理链条中的工作人员带来危险,清洁、运输、焚烧或填埋人员甚至普通公众都会面临发生针刺伤的风险。

专家表示,很难确定废弃针头是否携带相关病毒,虽然传播几率较小,但一旦被传染,对个人而言将意味着疾病的痛苦。
        无锡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患者教育室内,糖尿病专科护士陆晶晶正在针对家庭废弃针头回收进行健康科普。

刘志勇摄


跌跌撞撞中起步的公益
“作为一名医生,我觉得自己应该为改变这种状况做出努力。”胡源说,2014年年初,他向几位朋友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我们几个人凑钱买了一批医院用的医疗锐器盒,容量为1升,价格不到2元,可以装100多个注射笔针头。我们把盒子发给患者,告诉他们集满废弃针头后拧紧盖子,到医院复诊时顺手带回来,利用医院的医疗垃圾处理流程处置。”

最初的进展没有想象中顺利,很多患者并没有将针头带回医院的习惯。为了鼓励患者参与,胡源想到了“旧针头换新针头”的办法。但不曾想,这个以旧换新的办法一度让他陷入被患者埋怨的境地。

“我通过游说朋友又募集来部分捐款,买了一批新的注射笔针头,这批针头每盒7支,价格是19.7元。”胡源说,只要把装满废弃针头的锐器盒带回医院,他们就会奖励患者一盒新针头,但“很快就有患者说,‘我给了你们100多个针头,你们才给我7个,这不公平’”。

在跌跌撞撞中起步,大半年过后,参与针头回收的患者逐渐多了起来。胡源说:“一项公益活动的意义,应该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现身边可以改良的某个方面,并对未来做美好的设想,坚定地朝着美好愿景和目标走下去。”

2014年10月底,胡源到当地民政局注册成立了无锡市梁溪区爱未来公益服务中心。“公益的理念是倡导而不是施舍或其他,我们以公益组织的名义发起这样的活动,再做解释工作就更有底气、更有力量了。”

公益组织成立后,胡源和志愿者拓展了募集资金的渠道,也改变了倡导公益行动的策略,停止靠以旧换新来促进针头回收,而是以“小盒大爱”公益行动的名义劝导患者参与其中。每位患者在领取盒子时都会在一份表格上登记,登记表上用加黑字体写着:“我承诺,在家用过的废针头妥善放入锐器盒,容器充满四分之三时密封,带到医院环保处理。”

这项公益活动得到了医院和科室的支持。胡源说,为了同医院里的医疗垃圾进行区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议,他和志愿者一起,在发放给患者家庭使用的锐器盒上,用印着环保标语、血糖控制目标等科普内容的贴纸覆盖了医疗垃圾的标志。“我们也不再强调把集满的锐器盒带回医院,而是告知患者可以送到医疗机构接受规范处理,以免造成强制患者到我们医院复诊的误解。


从垃圾堆“抢”回70万个针头


“减少注射针头流入生活垃圾,对患者和公众都是一种关爱。”无锡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助理陆西宛说,该院糖尿病俱乐部每周有3堂患者教育课,倡导家庭注射针头的回收处理已经逐渐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患教内容。

这是否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该院内分泌科护士长朱立萍表示,最初开展这项工作时,护士们确实觉得增加了一些工作量。但从2015年开始,该科陆续培养了4名糖尿病专科护士。“专科护士在日常患者管理中常态开展注射针头回收处理的宣教,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时进行‘巩固加强’,形成工作制度后并没有感觉增加太多额外负担。”在此后的患者随访中,科室护士也有意识地增加了针头回收的相关内容,“这项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

家住无锡市滨湖区的乔阿姨是一位十几年的“老糖友”,也是“小盒大爱”公益行动的忠实拥趸。大约6年前出现并发症后,乔阿姨开始注射胰岛素。“自从医院开始发锐器盒我就一直在用,开始有换新针头的奖励,现在没有奖励了针头也不好乱丢的。”乔阿姨说,她大约两个月就能集满一盒针头,复诊时带到医院找医生换新盒子,“医生是为了大家好,不能辜负了医生的苦心”。

朱立萍说,经过几年努力,长期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已经养成了使用锐器盒的习惯。目前,医院每月为患者发放的锐器盒有四五十个。

几年间,胡源和志愿者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小盒大爱”公益行动。最初,不少医院确实有顾虑,于是他们利用下夜班后的半天休息时间,带上盒子和宣传资料,一家一家地跑。如今,无锡市所有三甲医院都加入了这项公益行动。

随着影响力增加,苏州、南京、上海、连云港等城市也有医院加入进来。“只要他们提出需求,我们就会把盒子免费邮寄过去。做得最好的是苏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他们有专人负责锐器盒的发放和回收,每周交班都会进行数量统计,而且将这项活动延伸到医联体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源说。

近4年来,“小盒大爱”公益行动已经覆盖了多个城市的近20家医院,发放了超过1.2万个锐器盒。保守估计,至少有超过70万个废弃针头被从生活垃圾中“抢”回来,得到了环保处理。今年3月,胡源受到一家网络媒体平台的邀请做了一次现场演讲,演讲的视频和文字在微信公众号刊发后,很快成了一篇阅读量超过10万的“爆款”文章。此后十余天,胡源通过网络陆续收到了数十个领取锐器盒或报名志愿者的申请。

“70万听起来是个巨大的数字,但与每年几亿个针头的消耗量相比,实在是有些渺小。我也知道,即使能覆盖50家、100家医院,公益行动也只能在局部发挥作用。”胡源说,“小盒大爱”可以让更多人看见被忽视的针头,“但真正解决问题不能只靠公益”。

胡源离开医院时已是傍晚,他把一箱要寄往外地医院的锐器盒搬进汽车后备箱,向快递公司的收货点驶去。

(文/健康报记者 刘志勇  记者 程守勤)
近期热门文章
年轻的她,因何成为ATA唯一受邀外籍讲者,听听她的科研好声音
国人“饮酒”研究登上了《柳叶刀》!看看50万人随访10年的大数据说了啥
再三追问,女孩终于说了实话:她是在卖卵!
编辑制作/王建影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在看”


    关注 健康报医生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