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滔滔:人生应该多来几句:so what!

 

这个世界特别有意思,你越怕什么,越会被什么所牵制。 别人有钱,别人的娃很牛,可是这些跟你有半,毛钱关系吗? 对...



这个世界特别有意思,你越怕什么,越会被什么所牵制。

别人有钱,别人的娃很牛,可是这些跟你有半,毛钱关系吗?

对所有让你,焦虑的那些东西,说一句“so what!”

过好你自己的每一天,不行吗?!
别人的牛娃特别牛
牛成天才,so what!
上海曾经传出一个所谓的,五岁牛娃简历。
 


什么英语读了几百本书啦,去过多少个国家啦,爸爸是名校毕业啦,当着什么董事啦,妈妈也是名校毕业做,高管啦……

我是一边看,一边笑:是的,这娃很牛,so what!

每一个年龄段里,不都是会出来一些牛娃吗?这不就是概率问题吗?可是,这值得我们普通家长,关注吗?羡慕吗?焦虑吗?

如果说,有人对此进行科学研究,也还有点儿价值。比如说,对比下这类的牛娃,看看他们长大后有没有,做出杰出贡献,然后总结一些发现这些牛娃,的规律,再好好去培养这些孩子。

不过,就现有的研究,小时候的牛娃,就算上了大学少年班,到了成年,也只是比别人早一些工作,整体上做出的成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杨东平老师说过,中科大的少年班,最后梳理一下,无非就是出了微软亚洲,的总裁,一些企业高管,还有30几岁就当上了大学,终身教授的……于个人成就,不过如此。这个水平的总裁、高管、终身教授,在国内外,何止万千。

所以,我们实在不应该特别关注什么,两岁背唐诗、五岁读英文、十几岁得竞赛冠军、二十出头博士毕业……有什么值得惊叹的?!

最重要的,就算有这样一个孩子,从小就是天才,长大也是天才,还得了诺贝尔奖……问题是,这跟你有半毛钱关系吗?

我觉得,中国的家长,特别的博爱,一看到人家的优秀的孩子,就特别想据为己有。

数学小天才,英文特溜的,能说会道的,钢琴弹得好的,舞蹈跳得好的,会打高尔夫的,会马术的……恨不得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抱回家一个。自己的孩子不去关注,总想要别人现成的孩子。

这好变态啊!

人家的孩子优秀与否,关你什么事儿?——你再上赶着,去关心人家的孩子、羡慕人家的孩子,他也不会变成你的孩子。

而且,作为总是羡慕别人,牛娃的家长,你要注意了——

如果你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其他,优秀孩子的羡慕,你的孩子并不能,从这种反应中获得激励,他们最直接的反应,反而是嫌弃你作为家长不如别人的家长。

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

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优秀,但是,你得先基于,自己孩子的情况,然后才是追求更加优秀。

当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优秀的时候(这是一定的,因为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孩子),你该怎么做?

不是去对着别人,的孩子流口水,而是抱着自己的孩子,说一句:so what!
别人家上的学校多么好
上名校读博士,so what!


我们对学习好这件事,一直有一种迷信:就是以为“学习好”,就意味着“能力强”。

可是,细想一下,你就会觉得很荒谬、很可笑。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选拔出来学习好的人里,的确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人才,然后就让大家产生了这种,固定思维。

但是,近代以来,你会发现,历史上很多做出值得记载的伟大成就的人,有很多并不是“学习好”的人了。

虽然,好的学校,靠着各种选拔手段,把潜质上有能力的人,尽量收纳到好学校里。但是,这并不是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真正的现实是,有能力的人进入,到了好的学校,他们离开学校之后,做出了成就,才让学校显得那么重要——而不是相反,只要进了这所学校,就可以获得真正的能力。

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部门领导,是某年某地文科,状元考入的北大。在当年,算是一个人生的成就。可是,他已经毕业了近20年了,还在大大小小的场合,动不动就以”文科状元“自居——那可是他十几岁时候取得,的成绩啊。

也就是说,这20多年来,他自己职业生涯中取得,的成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还,不如当年某地的文科状元够分量。

结果呢,几年过去之后,就是这个高龄的”文科状元“,辗转了几个单位,后来连工作都找不到了。

所以,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是只属于这个人的、被剥离了外在符号的,那种能力、那种价值,而不是名校的学位、博士的学历。

那些,只是他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的一个合格的“出厂证明”——而真正发挥一个人的价值,其实,是走出学校之后。

是的,当介绍某人说,这是某世界名校博士,的时候,我会说:挺好。那你现在在做什么呢?

因为上了某个学校就保证你,荣耀一辈子的事,其实在人类社会里,基本上就没有出现过,做不出真正的成就,历史书里根本就不会记上,你的名字。

所以,你不用被那些“出厂证明”所吓倒,你完全可以对名校学历说:so what!

换句话说,如果你自己去敬畏那些外在,的符号,那么,你就会甘居于人下;反而,你不在乎这些东西,那么,你就可以凭自己的能力,领导这些人才,为你做事情。

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最终是公平的。

无论你来自哪个学校的、是什么学历,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具备价值。一个人最终要靠自己,靠自己本身的能力,来安身立命。
别人家里是富二代官二代
那么趁钱,so what!


在中国,资源有限,所以,占有有限资源的人,就会被人羡慕。

有北京上海户口的,出生在城市里的,父母是权贵阶层的,有个富爸爸的……好像,初看起来,挺正常的,这的确值得羡慕啊!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羡慕这些呢?

原来,你之所以羡慕这些,是因为你认为这个比“人的生命价值”更重要——也就是说,你会觉得,好的出身、好的家庭、好的户口、好的资源,比你自己的成长更重要。

我知道,就算看到这里,还是会有90%的中国人,觉得“的确如此啊!”

就是因为拥有了这样,的观念,他们不敢对“好的家庭”说一句:so what!

也正因为如此,一个富二代,就可以在中国大行其道,自己寸功未立,就被奉为”国民偶像“。虽然,类似这样的人,在日本、在美国的主流社会里,自己连爸爸的名字都,不会提及,更不用说飞扬跋扈了。

如果你对别人因为家庭而,拥有的便利,说一句:so what!

那么,你就会从这些束缚中,超脱出来。

否则的话,你很可能一辈子都在,自怨自怜,也可能变成富二代官,二代的马仔。

因为生在某个,家庭而变得尊贵,那是封建时期的社会形态,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也,八旗子弟是也。

你觉得,我们的教科书里会记载这样,的一个人吗:某某,富二代,有北京户口,上了世界所有最好的学校,一毕业就有十个亿,的创业资金,一辈子没有吃过苦没有,受过累,每个星期换一个女朋友,去哪儿都带着,他的狗坐私人飞机,请朋友吃一顿饭最少,都要花几万……他就是我们时代的楷模!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站在时代的基石上、历史的标尺里,对附加在某些人,身上所有耀眼的标签,说一句:so what!

而且,别人拥有的,无论是自己奋斗而来的,还是继承的,只要不违法,都是别人应该有的——你羡慕别人拥有的,别人也不会给你一分一毫。

很多人总会因为“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思想,对权势名气膜拜、跪舔。但是,人家是大树,凭什么就要给你来乘凉呢?你提供了什么价值呢?

与其依靠大树,不如自己做一把小伞。

然后,你就可以如贫屋里,的一介寒士,对国王说: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

你也可以像古希腊的,犬儒大师一样,对前来拜访的国王说:嘿,说你呢,躲开点儿,别挡住了我晒太阳!

如果你没有这两位,的那样大的勇气,你至少可以对那些,权贵名流的各种传闻,说一句:so what!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日本电影,叫做《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讲述的是日本一代艺术,大师熊谷守一的故事。熊谷守一是富家子弟,却甘愿过着贫寒的生活,他的画和书法都很值钱,但他却不为钱作画。他早期绘画功底深厚,后期却追求拙笨,画风几近儿童涂鸦、简笔画。
晚年的时候,他30多年不出家门,只在自己的花园里“探险”。他可以整天观察树叶,的生长、石头的纹路、蚂蚁的行走、鱼的游动……

他拒绝了日本给,他的很多国家级的荣誉,只是因为:得了奖,陌生人会来到家里。而且,那些文化大奖,so what!

世人都很看重的,甚至用一生去追求的东西,熊谷守一都不在乎。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每一天的每一分,每一秒。

刚开始,不理解他的人,说他是疯子傻子,so what!后来,全国人都奉他为大师、仙人,顶礼膜拜,so what!

他有自己的命运,他把自己的命运,抓在了自己的手里。

我对熊谷守一,深深敬佩的同时,也想到,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看重的”“必须要遵守的”“不得不做”的那些事情呢?

我们好像,在人生的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别人而活。

小时候,为了父母老师而学习;

长大后,为了出人头地升职加薪而,工作;

结婚的时候,要大操大办在宾客中风光;

成家了,要买房买车获得人前,的荣耀;

有了孩子之后,要让孩子上好的,学校才对得起他;

中年之后,要为孩子将来,的幸福继续挣钱

……

我们不敢对这些标准、习俗、规则、符号,说:so what!

然后,我们一辈子,都要按照这些标准、习俗、规则、符号,去度过一天又一天,直到生命的终结。

不敢,我们不敢;怕,我们怕。

可是,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我们到底在怕什么,我们如果打破这些,会有什么后果?

是的,我们会不被亲朋好友理解,他们会在背后说我们;我们会遭到周围人的冷眼、甚至打压;我们会失去很多,比如名校的文凭、安稳的工作……那么,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我们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

其实,我们是在做一个选择题。

是去适应那些外在的规则,还是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命?

记得,我曾经在做,了五年公务员之后,徘徊在是否放弃的边缘。一位年长我很多的老师说,你觉得,这个时代,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会饿死人吗?

我笑了,说,那不会。他就说,那为什么不去做呢?

这么多年来,人生起起伏伏,我总会想起这句话:会饿死人吗?不会,为什么不做!

或许,生命的本质,就是如此吧。

有成功的时候,so what!有失败的时候,so what!

只要是自己选的,做的是自己愿意做的,你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值得的。
END
白滔滔:童书妈妈联合创始人。学机械、转经济,自学写作进入媒体,历经新周刊、南方报业,后创业从事数字出版。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诗300首》等。喜欢钻研教育思想,开发写作课程,和读书会家长孩子交流。同时,担任北京中致儿童关爱,基金会副理事长,致力乡村幼师等项目。他还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儿的爸爸,是女儿小丸子眼中永不,断电的故事机。
如果你喜欢本文,你还会喜欢
(点击可阅读)


做教育的,可不可以少讲一些“赛道”“痛点”和“玩法”?

白滔滔:我所学到的“新周刊读书法”

读书的好处,可能会在35岁之后才显露出来

三川:到底是谁影响了,你成为今天的你?

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生命的最后一年是哪一年?

请把时间还给家庭教育,让父母在家里当父母,而不是当助教!
 书单 
 向微信后台发送“书单”获取各年龄书单


 加入  
向微信后台发送“招聘”获取招聘信息


 转载  需转载文章请在文中留言,并附贵号介绍,我们会联系您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童书妈妈&读小库专场


    关注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