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养生尝“三新”,你尝了吗?

 

从5月5日开始,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人们习惯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







从5月5日开始,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人们习惯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故有立夏之说。古时,立夏和立春一样,皇帝必须亲率公卿大夫举行迎夏之礼。立夏所尝之三新,多为清淡之味,正应夏令饮食规律:“宜清淡而远厚味。”现在人,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立夏三新(鲜)尝什么?

民间食俗有“立夏尝三新”之说。这“立夏尝三新”食俗主要流行在江南,南京人三新指的是“玄武湖的樱桃、高淳的青梅、镇江的鲥鱼。”在苏州,这“三新”是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

上海人“立夏尝三鲜”是同样首选樱桃,后面两种则换成了蚕豆和竹笋。也有一说是“梅子、酒酿和咸蛋”。老上海还有一种立夏的节令食品叫“麦蚕”,取麦粉、糖和成寸余长的条状食物,据说吃了可免“疰夏”。清人秦荣光在其 《上海县竹枝词》“立夏”中写道:“麦蚕吃罢吃摊粞,一味金花菜割畦。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词中所写到的“金花菜”即苜蓿菜,其嫩芽就是草头。而“摊粞”据说是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入米粉,油煎而成。这些我都是只闻其名未尝其味,不知现在哪里还有得卖?



尝新(鲜)有啥讲究?

夏令美食与春季味道差异蛮大,这与脏腑气血运行所需的能量差异有关,自然造化的神奇也正在此。最近,中央二十余部门参与制定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提出要了解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这五行并非神神叨叨的玄虚之说,而是一代代学人观察积累而来,并将其类比于身心内外,以天人合一的思想统摄节气人文与经济军事。比如说茶,自清明开采,清明之气取“心气清明”之意,夏令心火旺,养心去火最适宜,而茶在开门七件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去心火”,所以,清明采茶实为夏令所饮用。

如果从五行的角度来看,“春木色青,夏火色红,秋金色白,冬水色黑,长夏为土其色黄。”在饮食上,春季饮食多以青色为主,如野菜、绿茶、青豆等;夏令红色为多,像樱桃、番茄、西瓜、胡萝卜等;秋季则偏白色食物,如山药、百合、茭白等;而冬季则以黑色食品为上,像黑豆、黑米、黑芝麻等。这些之所以成为应季食品,与人身心所需的补益养分恰好相合有关,这也是自然造化的奇妙所在。



养生窍门要明白

立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至20℃,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大好时节。天文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初夏之时,尤其是年龄大的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可预防心病发生。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关注 大樱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