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是罪,嘲笑女性的「最佳理由」

 

结不结婚,关你什么事...



北京,当地一咖啡馆。

徐敏正和闺蜜一起浏览,婚恋网,通过筛选各类条件,来挑出心仪的相亲对象。

“年纪不能太大,身高起码175,工作得是公务员,最主要的是有房……”

闺蜜又问了一句,能否接受农村家庭。

徐敏斩钉截铁地拒绝“不,绝对不行”。

结果下一个镜头,就是农村里大片,大片的棉花地。

女孩华梅骑着三蹦子,准备去采棉花。

她也急着找对象,但其中担心的一点恰恰是,怕别人看不上她的农村出身。

同样的“大龄剩女”身份,不同的家庭背景,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歧视链,这正是当今中国剩女现状,的一个横切面。

而且你很难相信,如此本土化的纪录片,居然出自两位以色列,导演之手——
剩女
Leftover Women
来,咱们先做道选择题。

在以下三位剩女中,谁最后找到对象并,结婚生子,谁又不愿妥协,以出国留学告终?

A.徐敏,28岁,北京女孩,有车有房,名牌大学出身,如今是电台主持人。

B.华梅,30岁,来自滨州一农村,且家里有五个姐姐,如今是律师。

C.盖琪,30岁,老家广州,家里为治疗爸爸的病花,掉大部分积蓄,如今是大学教授。

答案分别是C和B。

是不是觉得有点点意外?

其实这三位女性很,具代表性,她们都有着比,常人优秀的地方,也有着需要面对的困境,这也是会被“剩”下来的主要原因。

但为什么看似生活无忧的徐敏,在原地打转,其他两位都多少,摆脱了困境?

 

《剩女》审视了她们面对困境时,不同的态度,或许你能从中,感觉到结局的必然。

徐敏的条件哪都好。

但唯一有一点不好的是,她太听妈妈的话。

从小到大,很少事情是自己决定的,在找对象这方面,妈妈的意见占了80-90%的比重。



也就是说,只有妈妈满意了,她才能和那个人结婚。

在处理两性关系的时候,或许更应该先把自己和妈妈,的关系处理好,她去找了心理医生。

回想起小时候,因为自己不听话就被,妈妈抛弃在大街上,泪流满面。



她试图走出妈妈的控制。

在某一天,妈妈再次到徐敏住的,地方给她做晚餐。

两人吃着饭,徐敏趁机说出那么多年想,对妈妈说而不敢说的话:

你一直控制我

从小到大很多事情我都说不过你,反抗不了,我就只能自己忍着,要不然自己特生气。



或许是因为有摄像头存在,尽管妈妈脸色已经,很难看了,她只是夹菜吃饭,没什么回应。徐敏壮着胆子继续说:

我跟我爸都能聊到一块儿

我从小就觉得你跟我俩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我们俩都害怕你

我跟我爸都不愿意跟你吵

因为我俩都吵不过你



话越多越多,越来越尖锐。妈妈终于忍不住了,即使有外人,有摄像头也不管不顾,火山喷发。

你有意思吗说的

我们俩高价给你上的幼儿园,上的小学和中学

我培养的你,完了我现在一无是处

你不要跟我说了,不跟你说了



徐敏和妈妈的一次谈话,可以说是她对妈妈长久控制,的一次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妈妈愤然离开,她无可奈何地流泪。



徐敏的人生注定要被,妈妈决定。

而妈妈对于女婿的挑剔,让徐敏熬到30岁,都没结婚。

纪录片中有关她,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徐敏坐在电台录音室,发呆,眼神黯淡。
盖琪和徐敏相反,妈妈控制欲没那么强,自己也有男朋友,还是姐弟恋。

两人在短短一年内,就完成了从,相恋到结婚生子。

但这真是她想要的吗?

有个场景,新婚当天,盖琪一个人坐在,婚房的床上,背后有一群村民隔着,窗打量着她。

好像是活在别人注视,下的观赏物。
盖琪老家在农村,当地人对于她之前迟迟,未嫁人早有不少议论。

而她妈妈的态度也是如此:

(结婚)是千百年来人类的习俗,咱们不能越过这条。

还得走常人走过的路。
忘了说,盖琪是一位女权主义者。

她还年轻的时候,也对另一半有很多要求,非喜欢的人不嫁。

但一到30,当社会舆论、家庭压力全部涌上来后,她动摇了:

大概到了30多岁之后,你自己要想清楚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出现,那么究竟是保持单身,还是向生活妥协?

盖琪选择了后者。

妥协一旦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盖琪本来不喜欢小孩,可是老公喜欢:

好吧,那就生个宝宝糊弄糊弄他。

话说完,盖琪有些局促地笑了一下。
唯一坚持了自己,想法的是华梅。

她要求伴侣必须尊重女性,不然就不谈。

但是这条看起来,很简单的要求,却遭到了从,四面八方袭来的攻击。

华梅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一个斗士。

首先是和婚恋公司斗。

接待华梅的婚恋,顾问也是一个女人,可当她听到华梅对相亲对象,规定了受过高等教育,尊重女性等等条件后,她表情不屑:

你不是美女,而且年纪真的很大了。

华梅听了马上说:可是我觉得我的年龄,很好啊。

顾问以一种见惯了别人的伪装,坚强的姿态,反问:

你觉得你在这样一种婚姻市场还是,一个很好的年纪?

你就不要想,我这样的状态还是很好

你觉得现在自己现在看起来还很年轻

这都是自欺欺人的,都是你自己觉得的

等到生小孩,最快都要35岁了,是高龄产妇





华梅回击:我可以不生育啊。

堵得顾问哑口无言。

华梅还要和相亲对象斗。

如果说几十年,的自由恋爱倡导,让人们忘记了婚姻商业,冷酷的一面。相亲也就是婚恋顾问所谓,的婚姻市场,把这种关系,的冷酷暴露无遗。

市场重理性,看条件,是你买我卖,是各取所需,是互惠互利。

如一件件商品,进行最简单的包装,把最大的卖点印在上面,寻求一位合适的买家,达到双方的合作共赢。



华梅遇到的相亲对象,有上来就谈条件的:不接受外地人,相亲就是为了结婚……

这种还好对付,棘手的是玩迂回战术的。

有位来自山东的老乡,因为山东那边的大男子,主义比较严重,所以华梅也先问,了他的态度。

他先扯了自己的家庭,父母的话语权逐渐变得,平等。

但聊着聊着,华梅就嗅到了不对劲:你希望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
老乡顺着话茬往下说,大男子主义的,一面开始暴露:

比如买电器,女生只要说需求就行,其他我来决定,不希望女生参与过多……

华梅的手逐渐握紧。


其实华梅并不想结婚。

她一个人生活得也很好。律师的工作能提供给她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闲时也能自己一个人去夜店蹦迪嗨到死。



但是家里人的逼迫,让她不得不急于去相亲。

片中一段她回家后,与家人的争吵,是整部片中斗争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最无奈的一次。

家人先是好声好气的问:

你还不找朋友啊?

她也简略地回一句:

不想找。



然后老爸紧随其后:

你也该考虑考虑结婚,这个事了。

实际上,我还是挺愁你这个事。

她也带着一点,调侃的意思说:

结婚有啥好处啊?

老爸继续说出他的担忧,和顾虑:

也不是好处不好处,就是到了年纪了就,应该结婚。

到外面人家一问,我都没法说。



越聊就越见华梅结婚的事在家庭,中的厉害关系,越聊就越见华梅和,亲人之间代沟的差距,所以也就越聊越崩。

老爸念书不多,拿出国家法律说事,国家《婚姻法》都规定到年龄就结婚嘛。

身为律师的华梅一针见血:

你知道制定《婚姻法》为啥吗?

就是为的你们万一离婚的时候分财产用的

就是这么回事



然后是各个亲戚七嘴八舌的“劝导”(或者说围攻)。

有人说她是读书读太多,都读傻了;有人说不结婚就是不正常。

都没用。

华梅咬定了:

我考虑了,我考虑的结果就是,还是单身好。



姐姐说的很实际,家里人谁不担心你,一个人再好,闹个病,闹个灾咋整,最后抛出结论:不结婚的幸福那,根本就不叫幸福。

把华梅气得眼泪直流,脏话都飙出来,你幸福个**。家人和自己,的观念南辕北辙,在家里你没法儿说理。



不欢而散,每一次都是这样。她说不过家里人,只能勉为其难去相亲市场,看看。最后还是无疾而终。

好像以前中国女人裹小脚一样

虽然中国现在,鞋子就是小那么一号,你脚多大都得钻到那个鞋子里去

对于那种心很小的女人,想要家庭,可能穿上去还很舒服咯

但是对于我这样脚大的,喜欢到处乱跑的,我觉得对自己的未来和人身还有梦想的

我就觉得我的脚很大,穿不进去,挤脚,疼



《剩女》也并不单方面在说不想结婚的,女人怎么对抗,也在说想结婚,的女人怎么对抗。

而他们共同的“敌人”都是——家人。

如果恋爱是愉悦自己的话,那相亲结婚就是愉悦众人,除了自己。

《剩女》的倾向很明显,它站在独立自强的,女性这一边,也同情无法掌控,自己生活的女性。它从家庭的关系来,探讨女性对婚姻的观念和选择,但也止步于此。

豆瓣上的介绍说:

《剩女》电影讲述了三位充满,希望的单身女性,他们承受着巨大压力,但仍然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爱情。

但肉叔显得更悲观,我把这看作是抗争与,妥协的故事。并不是说片中的,女性都对婚姻有所抗拒,而是说她们对强加,在自身的压力反抗。



结果是,她们最终都只能无奈妥协。

华梅无奈地走进婚姻市场,最后又徒劳无功,身心俱疲。

华梅做了一个决定——去法国留学。

告别同事和亲人,告别故土。

她获得了自由,在法国,没有人会对一个34岁,的单身女性指手画脚,没有亲戚催促她,结婚生孩子,也没有婚恋顾问建议她,降低标准,把自己变得“软”一点才好找伴侣。

在故乡,在中国,她无法获得这些,她只能选择去国外。像她自己说的那样:

最好的办法就是一边战斗,一边撤退



走进婚姻本该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在中国,你没有选择。华梅的“胜利”,背后也是一次落荒而逃。

记得第六季《奇葩说》储殷和马东有关于结不,结婚的讨论。‘

储殷说,结婚是大多数人,最合理的选择。

马东马上说,他站在储殷的对立面,他是这么说的:

我站在储殷老师的,反对面上,是因为我特别不喜欢他,的那句:这是我们大多数人

对不起,这个世界上没有这句话

什么叫这是我们大多数人

我们永远站在一个,我来代表大多数人告诉你们这个世界的真相的时候

极其危险



我赞同马东说的,但注意,他并不反对婚姻,他反对的是用大多数,人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人。

不能因为大多数人都,选择结婚,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结婚。或者,不能因为大多数人在二十来岁,的时候结婚,就给27岁以上(百度百科的标准)的女性贴上剩女的标签。

就因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其他人不同,就要忍受异样的眼光,甚至要逃到国外。

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编辑:熊猫
肉叔猜你喜欢: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


    关注 毒舌影单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