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安詳。

 

最大的感动,归于宁静,不着片语。...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來自網絡」

首圖 |「  花   蝕  」

中国有那么多佛寺,佛寺中有那么多佛像,你可能只是简单路过,你也可能细细打量,是否有一尊,曾走进过你的心里?

人们为什么去寺庙?为什么去看佛像?供奉,或不是唯一的答案吧。我想,不同的人去寺庙,会带着不一样的想法,因应着不一样的生活景况:有人需要冷静?有人需要安慰?有人需要信心?有人需要反思?不论哪一样,似乎在佛像面前,人总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力量。

他不语,却有一种安定的吸引力,让人伫立良久,目不转睛。他庄严,每个特征都表现着虔诚,每个细节都能引人深思。他慈悲,虽不能解救生命中的所有苦难,却能引人洞见真实的自己、显露智慧的灵光。

人的心总是不安分的,人的思绪是难以遏止的。不过,每次凝望安详的佛像,那和蔼的面庞、低垂的眉目、轻扬的唇角、似有似无的微笑……都会让周身这块清静的方寸之地无限扩大,在其间慢慢地一呼一吸,感受着通身的清凉和静谧。


驻足佛像前,那是一张美得难以形容的脸,即便不是佛教徒,也会不由得心生虔敬。

佛像的容貌,丰满而秀美,静穆而庄严。他低眉敛目,和颜含笑,坦然自若,若有思,若无思。有时坚定自信,有时愉悦幸福,有时在眸间唇角带着微笑,有时好像浸在不可测度的冥想之中。

在佛像的脸上,透露着一种超脱于尘世的平静。我们看向佛像的第一眼,那种平静的震撼,过了很久之后,仍会在心中留有余响,如丝如缕,袅袅不绝。这种平静的力量,将我们引向专一的心境。
众生芸芸,成了人间。佛像不一,而成佛国。

佛像有灵性,可能在任何场合予人以启迪。有的在寺院,有的在博物馆,有的被供在殿堂高处,有的站在露天环境里沐风栉雨。佛像也有不同的样子:有的饱满圆润,是雍容的成道者;有的瘦骨嶙峋,是苦修的禅定者。不同的生命状态,有不同的人生指引。



完好的佛像,有接近如初的感动。他们造型优美,脸面饱满,眉目清晰,盘旋的螺髻,结印的手指,都逼真生动,甚至连背光上的花纹与飞天都栩栩如生。而有些佛像,则已漫漶莫辨,越是靠近看,眼里越是模糊,只能后退几步,远远观其大略,想象他当初的样子,追念已逝的过去,却也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遐想。
图片 | 花蚀

无论哪一种样子,一尊尊的佛像,都无碍地组成了庄严的佛界。

万物静观皆自得。佛像无悲无喜,无忧无扰,自观自在,化苦为乐。念兹在兹,那份专一的心境,同样也是一种修行。驻足于佛像前,我们心中涌起的,并非盲目的崇拜,而是真挚的敬仰。
图片 | 老袁1955
袈裟的褶痕,袒露的躯体,丰满的双颊、高挺的鼻梁,玲珑的嘴唇、柔长的眉眼……佛像雅观,满眼都是动人的细节,满眼都是美。

每一个细节,都在漫长的演进里,凝聚了万千的心思。从北朝犍陀罗式的朴素,到唐朝时的雍容闲适,再到宋代以后的世俗生活化,佛像之中融入了人们的状态和价值,展现着心中的理想与审美的选择。
北魏云冈石窟的像,既有北方游牧民族真容巨壮的魄力,也有着林渊锦镜之下的清秀和端庄。

在第五窟的楼阁里,有一尊不易被发现的佛像,双耳垂肩,长眉细目,宁静地注视着纷扰的世界和无声的时间,从遥远时空带来问候,透露着永恒和美丽的谜。

佛像的表情恬淡,嘴角微微翘起,面含笑意。这是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微笑,快乐而含蓄,烂漫而纯净。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他仍追求着和谐与愉悦;在连年杀伐的时局里,他温暖可亲,饱含悲悯。

佛是慈悲的。当年的工匠,又何尝不是满怀着慈悲,把如沐春风的微笑,刻进了冰冷的石头?今日,我们感受着这份慈悲,又可以将它安放于何处?





云冈的像,还带着胡风。而到了龙门那里,“秀骨清像”的佛,已披上了汉文化的“褒衣博带”。

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像,据称是参照了武则天的形象,佛面丰润,弯眉秀目,垂耳隆鼻,带着似有似无的含蓄笑意,在几分世俗的人情味中,流露着睿智、自信、典雅的气质。

卢舍那,是需要仰视的。与峭壁上的这尊大佛像相遇,那种置身于天地间的震撼、冲击而来的气势,仿佛把人都整个身心都摄了去。他是至尊的像,是君临一切的像。在强烈的神圣感的征服下,世界仿佛在人的心中消失了,只留下了无边的寂静。

原来,世间最大的力量,既立于天地,又超然于尘世。最大的感动,可以归于宁静,不着片语。



图片 | 吴健

佛的形姿,或坐或立,而卧姿,尤其像敦煌莫高窟那尊身长近16米的卧佛,更是绝无仅有。这尊佛像,千百年来都只安安静静地睡着,仿佛世间一切都已与他无关。

这是涅槃的佛陀,眼睛微闭,神情恬静,睡得安详。壁画上前来吊唁的人,以为他死了,都悲痛欲绝。而他自己不仅没有痛苦和哀伤,而且带着笑意,心满意足。

他安静地睡着,我们不敢去打扰。我们也羡慕他,去了一个没有烦恼的幸福世界。那同样是一种向往:我们时刻生活在束缚里,又将如何去摆脱?

行走在一座寺庙或石窟里,你会发现自己有认不完的像:除了佛陀,还有各位菩萨、天部诸神、比丘、神怪……大多数人,没有本事悉数辨认。不过,有没有至少一种,能令你念念不忘?对我而言,最赏心悦目的,是水月观音

水月观音,是观音造像的一种表现形式,标准姿势通常是半跏坐、半倚坐: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搭在右膝上,左臂后撑,姿态闲适,神态优美。西方人称之为“高贵的悠闲”
美国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收藏了一座辽代的水月观音木雕,胸前璎珞华美,衣带垂落,色彩鲜亮,和山西广胜寺的炽盛光佛壁画放在一起,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高雅的菩萨,似普通人般随意安坐,放松休憩。气质端庄,却透露着亲切。面容高贵,情态又十分超然。不似其他佛像那般庄严,却又在充满智慧和慈爱的体态中,令观想者放下执念,用日常的姿态,去灵魂深处寻求大自在的秘密。

有人称这尊观音像是“宗教和美学的胜利”,归根结底,是人性的胜利。
图片 | 老袁1955

佛像身上,有一种被纯化了的艺术和精神,交织着理想的寄托与现实生命的美感。

喜欢一尊佛像,可能只是喜欢他脸上的微笑,喜欢他散发出来的安详、宁静、自在的感觉,见到这尊佛,心里便充满欢喜。

在佛像的俯就和人的回应中,成就着超越任何语言表达之上的慈悲之美。在内心波澜涌动的时候,佛像依然面带微笑,自在安详,只平静地抚慰,教人不惑于外相,而去体认内心和本质。

佛像,相对无言,直指人心。在人的视域和精神世界里,普度众生。
编辑丨雨山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标题进入)
日本當代為何會出現那麼多設計大師。
以自己為師。
不如就回去蘇州吧。
文化的高級。
間。
文化的靈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誰最中國』微商城


    关注 誰最中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