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烦躁厌学如何是好?来听听心理医生怎么说

 

☝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关注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小陶是一名刚上初一的学生,近日,他被妈妈带到了杭...

☝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关注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陶是一名刚上初一的学生,近日,他被妈妈带到了杭师大附属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面对着心理咨询师,高高大大的他习惯性地蜷缩着身子,把脸埋在卫衣帽子里,戴着口罩,只露出了眼睛来,眼中透露出一股厌烦。这位妈妈告诉医生,小陶对万事都很烦躁,具体表现为不做作业、不起床、不想去学校,甚至提出让他父母再生一个,可不可以放弃他。
压倒小陶的三座大山


通过和小陶一对一的对话,医生了解到他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生活各方面都要在奶奶的“关爱”之下完成。同时妈妈在管教方面常常会用威胁吓唬的方式让儿子乖乖听话。这个方法在小时候很受用,比如“再不好好写作业就告诉你的班主任”,但随着小陶的长大,妈妈需要不断增加吓唬的砝码。最近,当他不想上学时,妈妈就常说要把他送到外省的一家军事化训练的学校去好好接受改造。小陶害怕离开家,怨恨妈妈,觉得妈妈一点都不爱他。小陶的智商很高,从小就被父亲制定系统全面的培养计划,每天学习到很晚,周末被补习班和兴趣班填满。

杭师大附属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门诊的心理咨询师杨蕾表示,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青春期的少年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因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叛逆反抗的心理就会产生,他们会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对于小陶而言,奶奶在生活上事无巨细的操控,爸爸在学习上条条框框的要求,妈妈用恐吓的方式自上而下的压制成为他内心世界不堪重负的三座大山,这些从小到大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经意的点滴会让孩子积压不少的情绪,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像火山爆发式的喷涌而出。在家里对父母大发脾气甚至动手,延伸到在学校对老师的管教过度敏感,伤害的不仅是周围的大人,还有小陶自己的学业和人际。
烦躁是表达不满
厌学是求救信号


父母一路以来付出那么多,很难接受孩子心理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小陶的父母的情绪一开始也是崩溃的,他们需要时间一点点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去读懂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一步步去接受孩子的现状,然后整个家庭系统进行调整。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家庭互动稍微有了一些起色。

奶奶在父母的劝说下停止包办照料孙子,愿意让他做一些家务,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父母降低对学业的要求,不再一天到晚为学习而责备和唠叨孩子;家人给予独立的空间,约好一天的某个时间段是小陶的独处时光,谁也不能打扰;父母尊重采纳孩子的想法,他们会和孩子商量着做决定,商量不下来时也不再恐吓,全家人会找咨询师(客观的第三方)来协商讨论。

小陶也在慢慢克服烦躁和畏惧的情绪,断断续续地去上学,每周请假的天数在慢慢减少,作业任务分阶段逐步增加。

杨蕾说,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小陶的故事还远没迎来圆满结局,心理恢复是一个漫长且起伏的过程,需要父母和孩子付出长足的努力,给予足够的耐心。很多父母寄希望于心理门诊的专家们能调教好孩子,治疗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不知解铃还须系铃人,很多打开孩子心结的钥匙都牢牢攥在父母的手里。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在最初之时父母们就能够避开这些弯弯绕绕的育儿之坑,但既然问题已经出现,父母们就必须去勇敢面对症结,积极调整教养方式。

(江浩伟 吴泽宇 杨蕾)


    关注 生活与健康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