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害】苦瓜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

 

葫芦科苦瓜属植物,苦瓜原产东印度,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中国南北均普遍栽培。苦瓜果味甘苦,主作蔬菜,成熟果肉和假种皮也可食用;根、藤及果实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苦瓜常见的病害主要有尾孢叶斑病,白粉病,枯萎病,蔓枯病和病毒病等。





苦瓜(学名:Momordica charantia L.)葫芦科苦瓜属植物,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苦瓜原产东印度,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中国南北均普遍栽培。苦瓜果味甘苦,主作蔬菜,也可糖渍;成熟果肉和假种皮也可食用;根、藤及果实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苦瓜常见的病害主要有尾孢叶斑病,白粉病,枯萎病,蔓枯病和病毒病等。





【苦瓜病毒病】发病症状
全株受害,以顶部幼嫩茎蔓症状明显。早期感病株叶片变小、皱缩,节间缩短,全株明显矮化,不结瓜或结瓜少;中期至后期发病,中上部叶片皱缩,叶色浓淡不均,的嫩蔓梢畸形,生长受阻,瓜小或扭曲。发病株率高的田块,产量锐减甚至失收。发病特点
    病原病毒为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西瓜花叶病毒(WMV),蚜虫传播的瓜类黄化病毒(CABYV),马铃薯黄花病毒(Potyvirus)等。这些病毒均在活体植株上存活越冬,井可借汁液和蚜虫传染。土壤不能传染,种子有可能传染,利于蚜虫繁殖的气候条件下发病较重。病害治疗方法
    (1)农业防治。及早拔除病株,喷施增产菌。或喷施磷酸二氢钾、洗衣皂混合液(磷酸二氢钾:洗衣皂:水=1:1:250),隔5~7天1次,连续喷施4~5次,注意喷匀。

(2)药剂防治。喷洒1.5%植病灵乳剂 1000倍液,0.1%高锰酸钾水溶液和抗毒剂 1号300倍液。



【苦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果实。发病叶片初呈黄褐色水浸状小病斑,多角形,中央黄白色至灰白色,易穿孔或破裂。茎病部呈水浸状浅黄褐色条斑,后期易纵裂,清晨或湿度大时分泌出白色至乳白色菌液。
发病特点    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病原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播种带菌的苦瓜种子发芽后子叶上产生病斑,后扩展到真叶上,借雨水飞溅进行传播蔓延。病菌经气孔或水孔或伤口侵入。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苗脓进行再侵染。重茬田块,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发病,管理粗放或大水漫灌发病重。
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用56℃温水浸种至室温后再浸24小时,捞出晾干后置于30-32℃条件下催芽,芽长3毫米时播种。
⑵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的种子。采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不仅能降低田间湿度,还能减少病菌传播,减少发病。与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密度适宜,雨后及时排水。
⑶药剂防治。棚室或露地在发病前开展预防性防治,常用农药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 800倍液,47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和30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


【苦瓜枯萎病发病症状
    地上部全株表现枯萎,病株茎基部及根部维管束组织变褐,软化缢缩以至腐烂。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金黄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病原菌在土壤和肥料中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病菌通过灌溉水或雨水飞溅,从地上部分的伤口侵入,进行再侵染。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地势低洼,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天气湿间发病重。病害治疗方法
    ⑴农业防治。避免与瓜类蔬菜连作。及时拔除病株。提倡营养钵育苗,营养士提前消毒,定植时不要伤根。加强肥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度浇水,促进根系健壮。
⑵药剂防治。病穴及邻近植株进行灌根防治,常用农药有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 900-1000倍液,100双效灵水剂 250倍液,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和25%络氨铜•锌水剂500-6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苦瓜根腐病】发病症状
    主要侵染根及茎部。根部发病初期呈水浸状,后腐烂。茎缢缩不明显,病部腐烂处的维管束变褐,不向上发展。后期病部变褐,留下丝状维管束。病株地上部初期症状不明显,后叶片中午萎蔫,早晚尚能恢复。严重的则多数不能恢复而枯死。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瓜类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病原菌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成为主要侵染源。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在病部繁殖后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利其发病。连作地,低洼地,就土地或下水头发病重。病害治疗方法
    ⑴农业防治。采用高畦栽培,认真平整土地,防止大水漫灌及雨后田间积水,苗期发病要及时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科学管理水分,防止水分过多、过量,避免高温条件出现。
⑵药剂防治。用40%拌种双粉剂每平方米8克处理土壤。发病初期喷药或灌药,常用农药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根腐灵 3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和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苦瓜蔓枯病】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茎蔓,也危害叶片和果实。茎蔓病部初为椭圆形或梭形病斑,后发为不规则形;病斑灰褐色,边缘褐色;病斑处会开裂,溢出胶质物,引起蔓枯,严重时全株枯死;后期病部会生出黑色小粒点。发病叶片上的病斑为褐色圆形冲间为灰褐色,后期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发病果实上先出现水浸状小圆点,逐渐变为黄褐色凹陷斑,病部亦生小黑粒点。后期病瓜组织易变糟破碎。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泻根亚隔孢壳菌(Didymella bryoniae)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种子上越冬。第2年病菌靠风雨传播,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人。播种带菌种子苗期即可发病,田间发病后病部产生病菌进行再侵染。气温20-25℃相对湿度高于 85%,土壤湿度大易发病。高温多雨,种植过密,通风不良的连作地易发病。病害治疗方法
    ⑴农业防治。选用耐热品种。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选用无病种子。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追肥,防止植株早衰。适时适量灌溉,雨后及时排水,棚室要注意放凤和降湿。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农药有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利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和 40%杜邦新星乳油 9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苦瓜菌核病】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和茎蔓。发病果实多始于残花部,初呈水浸状,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纠结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茎蔓发病时初在病部产生褐色水浸状斑,后长出菌丝,病部以上叶、.蔓凋萎枯死。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菌核萌发后通过空气传播,从花和衰老叶片侵入;病菌以分生抱子和健株接触进行再侵染。低温,湿度大,早春或晚秋多雨,利于发病和流行。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发病重。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杀死菌核。
⑵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夏季把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收获后及时深翻20厘米,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
⑶药剂防治。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用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0.5千克配成药土耙入土中。棚室栽培每667平方米用15%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250克熏1夜,每隔8-10天防治1次;或者每667平方米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还可以在盛花期喷药,常用农药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异菌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 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 1000倍液和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加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每隔 8-9天防治 1次,连续防治3-4次。


【苦瓜斑点病】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时叶片先出现近圆形褐色小斑,渐扩大成椭圆形病斑,颜色转呈灰褐至灰白,病斑能汇合,引起叶片局部干枯。潮湿时病斑出现小黑点,病斑常易破裂或成穿孔。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正圆叶点霉菌(Phyllostictaorbicularis)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而在温暖地区病菌辗转危害。病菌借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高温、多湿的天气有利病的发生。连作地,低洼田,田间郁闭,偏施、过施氮肥发病重。病害治疗方法
    ⑴农业防治。在重病区避免连作。清沟排渍。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农药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 40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


【苦瓜(链格孢)叶枯病】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圆形褐色的轮纹病斑,直径2-5毫米,病情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叶片干枯。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瓜链格孢菌(Alternaria  cucumerina)病原菌在病残体上或在病组织上,或种子表面越冬,成为初侵染源。病菌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直接侵人叶片,并进行再侵染。气温  14-36℃,相对湿度高于  800开始发病。雨日多,雨量大,相对湿度高于90%易发病。连作地,偏施氮肥,排水不良,湿气滞留发病重。病害治疗方法
    ⑴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种瓜留种。轮作倒茬。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提高抗病力。严防大水漫灌。
⑵药剂防治。棚室栽培在发病初期,于傍晚每667平方米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或点燃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露地在发病前喷药,常用农药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40%灭菌丹或7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生产中雨后及时喷药可减轻危害。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苦瓜灰斑病】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上开始出现褪绿的小斑点,后中间形成褐色坏死斑,边缘不明显,直径为0.5-1.5厘米。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瓜类尾孢菌(Cercospora citrullina)。病原菌在病残体及种子上越冬,借气流及雨水传播,从气孔侵入。多雨季节该病易发生和流行。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放在  56 ℃水中浸泡,当水温降到室温后再浸24小时,然后置千30-32℃条件下催芽,芽长3毫米即可播种。
⑵农业防治。实行与非瓜类蔬菜2年以上轮作。适期播种,苦瓜喜温,温度低于10℃植株生长受抑,因此播种不宜过早。选用无病种子。
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农药有50%多霉威(多菌灵加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和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600一700倍液。每隔 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保护地每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剂或300一熏灭烟剂200-250克,或每667平方米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每隔7-9天防治1次,视病情防治l-2次。


【苦瓜炭疽病】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茎、蔓和果实。叶片发病时出现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直径0.1-0.5厘米,病斑后期变为黄褐色至棕褐色。茎蔓上的病斑为椭圆形,边缘褐色的凹陷斑,有时龟裂。瓜条上的病斑不规则,发病初期病斑黄褐色至黑褐色,水浸状,圆形,后期变为棕黄色凹陷病斑,湿度大时病部呈湿腐状,干燥条件下病部呈于腐状凹陷,颜色变浅淡,边缘色仍较深,四周呈水渍黄褐色晕环。后期病瓜组织变黑,但不变糟且不易破裂,别于蔓枯病。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葫芦科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病原菌在种子、病残株或棚架上越冬,通过雨水传播,成为初侵染源。种子上的菌丝体可直接侵入子叶,使苗期发病。病菌萌发适宜温度22-27 ℃。湿度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早春塑料棚温度低,湿度高,叶面结有大量水珠,苦瓜吐水或叶面结露易发病和流行。通凤条件差,连作地,施氮肥过多,大水漫灌,植株衰弱发病重。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用 50%双氧水浸种 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净后播种。也可在播种前将种子放于56℃温水中浸泡至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再继续浸泡24小时,然后置于30-32℃条件下催芽,芽长3毫米时播种。
⑵农业防治。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从无病株上留种。施用的堆肥要充分腐熟。棚室栽培要加强通风排湿,使棚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下,减少叶面结露和吐水。
⑶药剂防治。棚室栽培每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每隔 9-11天熏 1次。也可于傍晚喷撒8%克炭灵粉尘剂或 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棚室或露地栽培在发病初期喷药,常用农药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50%多丰农可湿粉 500倍液,2%抗霉菌素或 2%武夷菌素水剂 200倍液和 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苦瓜霜霉病】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浅黄色小斑,病斑扩大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病斑能融合为大病斑。湿度大时在叶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天气干燥时则很少见到霉层。发病特点
    核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温暖地区该病辗转发生,寒冷地区病菌在温室或大棚活体植株上存活,从温室或大棚向露地植株传播侵染。病菌萌发温限4-32℃,以15-19℃为最适。低温阴雨易诱发该病。病害治疗方法
    ⑴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良种。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棚室内要控制湿度。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农药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或甲霜铝铜6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1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和 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 700-800倍液。苦瓜对铜剂敏感苗期慎用,生长期要严格控制用量和浓度,以防发生药害。苦瓜霜霉病与白粉病混合发生时可喷洒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600倍液加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收获前4天停止用药。


【苦瓜白粉病】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出现近圆形的白粉斑,粉斑直径4-6毫米,连接成片,叶片发黄,最后干枯。植株生长衰弱,结瓜减少,生育期缩短。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单丝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和瓜白粉菌(Eyswhe  cucurbitacearum)。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形成子囊抱子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引起病害蔓延扩展。温暖地区病菌辗转危害。温暖湿闷的天气,施用氮肥过多,植株生长过旺或生长不良发病重。病害治疗方法
    ⑴棚室消毒 定植前5~7天,每333平方米棚室用硫磺粉250克,并与500克干锯末混均匀后,分装在几个塑料袋或花盆内,分放在棚室内,在傍晚时分,密闭棚膜,点燃熏蒸一夜,第二天放大风。熏蒸时,棚室内气温最好维持在20℃左右,架杆等物也可放在棚室内同时消毒。
⑵物理法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高脂膜或京2B,对水为30~5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4次,每667平方米喷药液50~75千克。
⑶小苏打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0.2%小苏打溶液进行喷雾。每隔7~9天喷1次,每667平方米每次喷药液75千克。
⑷生物防治 用农抗120或农抗BD-10,对水为2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每667平方米每次喷药75千克。
⑸药剂防治
⑹烟剂防治 每667平方米每次用10%百菌清烟剂300~400克,或45%百菌清烟剂250克,或粉锈宁烟剂300克,在初发病时进行熏蒸。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