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怪怪的房子,也是一种建筑观——UPenn设计Studio

 

让我们试着做点奇奇怪怪萌萌哒建筑。...




_____________


为了帮助设计狗们更直观的了解海外著名建筑院校,Archidogs特别推出《海外名校的设计之道》系列文章。文章作者全部为在读或刚刚毕业于这些学校的优秀学子,通过切身经历带来他们的学习感受。排名不分先后,根据收稿顺序发布。

本期由温馨卉分享她在UPenn的设计课心得。
人物

前言
很早就收到约稿邀请了,但是一直不知道如何下笔,这个studio似乎一直在反其道而行之,貌似一直以来我们所谓的正常设计思路和审美到这里就没影了,更别提所谓的"高大上",这大概是有史以来做的最“荒谬”,“无厘头”的studio,从一开始的完全茫然到最后竟也深深喜欢。

因为几乎整个studio从头到尾都有人在问我:你们studio到底在干嘛?你们studio是专门派来卖萌的吧。所以我觉得我有必要着重介绍一下这个studio的主题,我们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
Studio
Studio是由来自UIC的Paul Preissner引导主持,Jonathan Scelsa联合指导;这貌似是Paul在宾大的第一个studio。 Studio主题叫“Bigdumb object",也可以叫做"the exploration of mistakes":如今似乎大家提到建筑设计,形式和艺术美感算是主流追求之一,但如果建筑成为这些雄心壮志的反面教材,成为这些元素的矛盾载体,变得formless,artless, 又会发生什么呢。所以这就是我们studio要做的,挑战一些你习以为常的审美和决定,“to screw up and for a change”。

比如一些oversize的设计,ClemMeadmore 的这个作品给人们巨大的冲击,因为作品表现的和我们通常期待的常规比例不同,建筑本身被对比显得oversized tiny, 于是建筑似乎被缩放成了人的尺度,可以交流对话.



再比如一些creepy甚至是怪诞主义(grotesque)的设计,这个树篱真的很丑,像一坨,但是不得不承认你忍不住想看它,一堆正常树篱在一起的时候,它一定是最受关注的那个。其实这个时候你大概就要开始质疑我们传统思维中的美丑定义了。



有时候一些小的反常的视觉冲击就能引起人的情绪变化。例如这个wigglymen 多多少少让nonwiggly men 变得紧张。



Studio头两周Paul会安排我们读一些相关的阅读,例如Against Theory, 还有看一些当地的电视节目,来体会引申理解建筑中的awkwardnessclumsiness.但是由于阅读文章中哲学成分过多,电视节目又完全体会不到笑点,这一部分几乎算是竭尽全力却所获甚少。 同样情况几乎发生在所有非本土学生身上。
教学安排
整个studio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1. Volumn Possibilities

2. Pavilion

3. Project design

第一阶段的探索有点像类型学,用最简单的形体来诠释dumb。一开始有同学会涉及不同层级的东西,例如大形体上还有线型变化的纹理,但是Paul认为此阶段要在同一层级上进行探索,以免相互干扰。而volumn,surficial,linear三种元素中volumn是最有潜质发展成空间的。每个人大概要做50-60种个体,归属于三到四个family。

例如:

Family 1:Piling Pyramids 就像回到孩童时期堆积木的心境,摒开已有建筑储备只是单纯的把这些木块堆到一起



Family2: WalkingRobot,是不是让你联想到电影Interstella?每个木块看似漫不经心地依靠在一起,最后却似可行走可说话,是感性的。



Family3: Transforming Cone: Using Parts of Cone, but to illustrate a different continuous contour.



第二阶段的PAVILION

这个阶段我们是沿袭上一轮的探索选择其中一个形式加入尺度和空间,设计一个dumb的展览空间.不需要考虑具体功能,只用最大限度地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空间感受。



第三阶段的project design

期中之后我们就正式开始实际建筑的设计了,对于功能和场地,Paul给予我们很大的选择自由度。我们的基地位于Zurich最无趣的区域:Binz. 建筑大多方方正正,色调偏灰,且尺度感偶尔失调,这样的环境给dumb project的设计做好了对比铺垫,"something extra terrestrial, but has immense power".

FORM与形体的协调

两次评图后,方案从第一幅图'"深化"到第三幅,原因是一开始那个"too much variation, too much like the way an architect would treat it",于是图二是过度,图三是正解。似乎是所有的过程,都要返璞归真到一个孩子的心态去玩最好.



深化方案

大体方向定下之后就开始深化方案了。而Paul是个很注重细节的人,内部细节除了核心筒这样必须的存在,连平面设计中的安检设置都有所涉及,巧克力工厂生产线的设备这一环节也是要求阐述清楚,至于材料选择,颜色设计都是要根据你所要表现的dumb来确定的。例如我们通过选用反射性的材料使主结构在立面上连续的同时也被折射出波浪的效果,就像开头那个wiggly man。而我们希望外部的整体简明与内部的复杂丰富形成对比,于是选用反射性的材料,让原本已经被生产线盘旋的内部更加丰富,吸引探索.




与众不同的绘图风格



这个studio有他自己的作图风格,例如把建筑当作一个玩具的尺度做透视渲染,例如多彩的平面表示。

手工模型展示

其他组模型展示——奶牛SPA:

Field Trip
这次studio的field trip 在苏黎世,大概是开学一个多月之后。对比美国,苏黎世要精致许多,也安静许多,电车来来往往,路上行人也大多自顾自地走着没有浮夸地向你问好。建筑灰灰的,人的穿着也大多与建筑融为一体,灰灰的主调,性冷淡的风格。记得临行前还一直处于极度浮躁的心境中,每周末都期盼着要去纽约喧嚣一把,苏黎世之行是彻底把人的心抚平了,静了。类似于一整个早上整个studio的人每人坐一张长凳对着苏黎世湖发呆一上午的事情在这样的地方大概是见怪不怪了。



总的来说在如今的设计大潮中还能保持着像Paul这样宠辱不惊的心态,做着"open to anybody, but not everybody accepted" 的事情挺让人羡慕的,但愿很多年后自己也能这样的淡定自如。于无心处收获,于意外中惊喜,人的生活想来也是这样,BE EASY. 最后用我们在ETH的会议中,Alex说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
“IF YOU ARE TRYING HARD TO BE DUMB,
YOU ARE NOT DUMB ANY MORE.”
-THE END-
欢迎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分享!


点击以下图片,查看往期热文!▼



跟自然致敬,向材料学习——哈佛仿生设计课程介绍

James Corner studio, 宾大景观系PennDesign


Laurie Olin studio, 宾大景观系PennDesign
Valerio Olgiati Studio,门德里西奥Mendrisio
Case Studio, SOM+伦斯勒理工学院PRI
从实验到设计——UPenn的一次非线设计教学之旅
换个角度看建筑——英国建筑联盟学院的手绘教学
▼点这里
-----投稿-----
分享你的求学经历,让更多人看到你的作品。
欢迎投稿《海外名校的设计之道》!



    关注 一条做设计的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