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精华|宝宝为什么不听话?

 

3月25日晚“宝宝为什么不听话?”微课精华,本文已经汤英英老师本人审阅。...





微课堂背景介绍
基于全国1000位适龄父母的抽样投票结果,“妈妈宝宝看世界”于3月25日21:00-22:00举办了题为“宝宝为什么不听话?”的微课堂,现将此次课程的内容全文刊登如下。
主讲老师简介
汤英英: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执业心理咨询师,有近10年的专业积累,宝宝晨晨四岁,近年来一直专注儿童心理发展,师从台湾游戏治疗领头人王文秀教授学习儿童游戏治疗,师从日本心理大咖高桥哲教授学习绘画治疗,对儿童的心理成长的历程发展和问题解决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宝宝为什么不听话?

(原创)作者:汤英英


很多父母会抱怨,宝宝为什么不听话?看起来,不听话给大家造成了很多的困扰,大家可能不知道,首先这是一个礼物,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们都是可能有高自控力的人。
一、什么是“听话”
我们首先对题目中的定义进行澄清。

听,可以是听的动作,可以是听到的结果,我们略微思考一下,便发现,这里的听,不只是有听的动作和听到的结果,还有听之后的服从

话,是指什么,可以是父母聊天的内容、告知的内容,还有既定的规则。因此可知,孩子的听话,有两种极端的可能性。如果在相对自由宽松但是有规则感的家庭,这里的话应该是在以往的生活中既定的规则,例如家庭规则、人际交往规则等;但是在有些家庭中,这里的话是指父母所说的一切话,这个随意性是非常强的,因为规则的缺失,父母也会丧失对自我的规范和管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面是父母这边的只手遮天、飞扬跋扈,与之对比的是孩子这方的暗无天日、弱势无助。



因此,我们可以反思一下,对于听话,我们家的状况是更倾向于哪种,我们的定义又是什么?

我个人比较赞同的是,听话,是让宝宝服从于已经达成共识的规则,而不是去服从某个或某些人
二、宝宝的自我意识萌芽
谈完了定义,我们再来谈“宝宝为什么不听话”的原因。

为什么1岁多以后,原本天使一样的宝宝开始不听话了呢?这是因为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并逐渐茁壮了,这意味着在继生理之后,宝宝在心理上也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这里面我们需要再次提到敏感期,敏感期是由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的,她根据观察,认为儿童在早期发展阶段的“敏感期”,主要是指:由于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发育特征,而产生的一段对环境,秩序,感官,动作,社会规范等一系列的敏感情况。根据大家的备注,我们群里宝贝目前所处的敏感期主要包括:模仿、语言、音乐、秩序等的敏感期。在敏感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如果父母意识到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他们就能适时地从相应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

而宝宝自我意识的敏感期是在1岁半-3岁,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区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主要表现是:从开始说“我的”到开始说“不”到开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渐渐地孩子们有了自我意识,这时的孩子出现的最多的现象是划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时通过说“不”使用自我的意志的感觉,我说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孩子的表现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情都要按着他的意愿来做,借以来证明自己使用自我的力量。而使用自我就成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其他的事情自然就无暇顾及了。

自我意识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因为宝宝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宝宝未来是不是很强大,是否具备一个强大的能力,首先就来自自我意识的形成的敏感期。所以保护这个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宝宝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



在宝宝的 3岁到4岁,又会有一个敏感期,叫执拗敏感期,这个的时期的表现和自我敏感期非常类似。表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要注意的是,幼儿对秩序的要求起初并未达到执拗的程度,一开始他会不安、哭闹,随着自我的逐渐形成,他将这一秩序上升到意识层面,才开始变得执拗、不妥协。也就是说,执拗敏感期实际上是自我敏感期的另一种延伸,而这两个敏感期,实际上都是宝宝自我意识成长的表现和阶段。

因此,1岁多到4岁的宝宝不听话的原因,常常是因为他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发展,他需要以自我为中心建构自己的世界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时期的宝宝就是需要不听话的

但是,如果有其他年龄段的孩子也不听话,那么我们需要反思是是否宝宝在敏感期的成长任务没有完成,他在之前的自我成长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空间和尊重,他需要在后期继续和父母抗争。比较悲剧的情形是,现实中有很多人在用一生的时间向父母争取自我的空间,如果父母不在人世,他就会对着内心住着的父母做这件事情。讲到这里,我脑中会浮现出一个眼神空洞但情绪激昂的斗士形象,但是这个场景会让我心生悲凉。
三、宝宝的不听话触动了我们哪里?
如果,我们都知道宝宝的不听话是正常的,那么我们的状态会有不同吗?

如果从此,你对于不听话这件事情的担心就解除了,从此开始了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这个部分中能引起你共鸣的部分就比较少,而且这说明你的成长历程是比较健康和完整的。

但如果,我们对此还会有点不舒服,那么,宝宝的不听话一定是触动了我们的一些部分,让我们细细的看过来。

宝宝不听话,首先会让我们体验失控感,失控感对于某些人来说是相当恐怖的,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所以这样的人早就发展出来一套防御机制预防失控感,而且他们已经提前把自己的人格据此进行了调整,这种类型的人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就是他们具有控制性的人格,对自己触角所及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严密的管控。控制型的人格常常有非常强势的外表,但是他们实际上是用厚厚的盔甲武装了自己,他们内心是非常脆弱、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他们内心住着一个非常弱小且警觉的内在小孩,因为这个原因,这种类型的人也常常被形容成“色厉内荏”。这样的形容,让你想到谁?刚看到新闻,孩子不写作业,妈妈就选择跳楼,这个也许有这种类型的感觉,当然还有强烈的缺乏界限感。



宝宝不听话,其次会让我们体验到被攻击感,被攻击感对某些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承受的,因为他们的自我评价本来就不高,也非常不自信,因此,即使是小小孩的攻击都会启动他们的防御,让他们立即进入到战斗状态。这也和他们的状态相符,就是他们只会选择自己基本对等且能够对战的对手,对强大一点的人他们会第一时间选择逃遁的。这样的人,你认识吗?

宝宝不听话,会让我们体验到无回应的孤独感,记得有一句话:无回应,便是绝境。对于有些人来说,人际关系中尤其是家庭关系中的即时回应是他们的救命稻草、是他们存在的意义,他们本身的自我价值感不高,因此需要别人不断告知自己如何重要、如何被需要、如何不可或缺。一旦没有回应,他们也会立即陷入到无法自我救赎的绝境中。这样的人,你生活中有吗?其实,很多爱小声唠叨的人就是这种类型。而且,我们把这种类型的人向前推溯,可以看到,他们的童年和幼儿期常常都是非常乖巧听话的,绝对不给父母造成困扰。听到这里,我们是不是期待自己孩子听话的心情就会稍微平缓一些了。
四、我们该怎么做?
允许不听话的发生。不管我们是否允许,总有一天我们的宝宝要开始说不,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如果我们不允许,只是在和事实较劲,除了影响家庭的安定团结和自己的心情,好像真没什么用。放下我们的掌控,允许孩子的成长就这么发生,这是为人父母该有的态度。

发现宝宝的敏感期。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完全相同,因此父母只有细心地观察孩子,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当宝宝处于自我意识和执拗的敏感期,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宝宝的状态,并保持平和的态度,和宝宝平等的沟通,当宝宝被尊重时,也是在强化他自我的感受。这个时候也可以开心的对宝宝反馈说:妈妈看到你长大了。这个时候的宝宝也是最开心的呢,因为他们共同的愿望之一就是快快长大。

明确必须遵守的规则。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宝宝2岁半以后,就可以进行规则的教育了。这时的宝宝会进入社会规范敏感期,他们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父母在此期间应与孩子开展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家庭规则教育,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比如外出回来要马上换鞋和洗手、饭前要洗手、对别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买东西要排队等。需要明确的是,幼儿的道德感尚未发展,因此不要急于让宝宝立即成为一个有道德感的人,但是我们可以用行为影响他们,提前在他们心中种下道德的种子。

明确不允许行为的替代行为。比如说,不允许孩子扔塑料玩具,但可以扔球;不允许在桌子上画画,但可以在纸上画;不允许在吃饭前吃零食,但可以在吃饭后吃。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明确规则和传授知识,而不是在否定自己。



言传并身教。模仿是孩子学习的初始方式,因此,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比如让孩子不说脏话,自己就不要骂人,尤其在开车的时候;让孩子不打人,自己就不要打孩子;让孩子懂文明礼貌,自己就要谦逊待人、尊重父母;让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就要经常读书思考,而不是天天打麻将、斗地主;让孩子不要玩手机,自己就先放下。要知道,我们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身体力行远远胜于干瘪的说教。

平等的沟通。是不是平等,重点不是语言的内容,而是说话的态度。而且,孩子对于父母说话的态度、情绪是非常敏感的,这种敏锐感受力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所以,希望你从下一刻起,尊重这个只是身体比我们小,但心灵异常美好开放且有无限潜能的小家伙,在有任何建议和提议的时候,蹲下身来,注视他们的眼睛,用询问的态度和他们沟通,你会发现你们的共识更容易达成,而且你们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相处模式,而这个模式中,你们双方都变得更加舒服。

看到自己。我的微课中一直重申,孩子是一面干净的镜子,我们只是透过孩子看见了自己。那么根据前面所说的,在宝宝不听话的时候,你被触动到的部分是什么呢?你心里住着的是那个没有安全感且警觉的内在小孩,还是那个自我评价和力量感低的,或是那个自我价值感低需要不断确认自我价值的,或者都有一点点呢?其实,每一个内在小孩都需要被看到、被关怀、被滋养,而内在小孩的成长也就是我们的自我成长

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说:向外看的人,做着梦;向内看的人,醒着。
◆◆  推荐阅读  ◆◆
宝贝们最爱的绘本,没有之一
《大卫不可以》
|
汤英英老师推荐理由:规则与放手,后面的支撑永远是爱!


每日美句

儿童有着他自己的人格,他自身具有创造精神的美和尊严。这种美和尊严是永远不能磨灭的,所以他的纯洁而非常敏感的心灵需要我们最审慎的爱护。

——玛利亚·蒙台梭利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关注 妈妈宝宝看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