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谈书法鉴赏之赵人勤

 

时而急转回收,时而笔峰直下,灵动如有神助。...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杨腾飞工作室


5月21日,受艺墨斋书画馆之邀,进行书画点评,得以与赵人勤老师叙谈。我们平时欣赏书法静态之美感与神韵,亲闻赵老师的书写过程,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一支毛笔上下翻飞,时而急转回收,时而笔峰直下,灵动如有神助。

赵老师平易近人,没有一点艺术家的架子,需要写的字,稍加思索,一气呵成,无论是远观的美感,还是近观的笔画结构,自成风格,一笔一划,均融入了个人特色,对于书法的艺术化,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诠释。

在现场的书法讲解之中,分为六式。

第一式,飞鸿照影。指的是通览全局,体现的是大局观,不看细节,只看整体,要求全篇布局疏密有致,对人形成第一印象的朦胧美感。围棋难在大局观,书法同样如此,如果没有通篇的美感,那么在布局上一定有问题。

第二式,雁阵惊寒。我们欣赏一篇书法,感觉要像大雁南飞的阵列一般,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排列匀称,和谐统一。一些书法作品,明明是楷书,偏要追求草书的错落,如犯大忌。什么样的笔体,应当是怎样的排列,要讲法度。这一点,最难的是行书,行书之优劣,一看阵列,即见一斑。

第三式,金玉满堂。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能有一个字的瑕疵,每一个字都是那样饱满。从这一点上来说,每个字其实都是一个整体,每个字都要体现出美感。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楷书之典范,字字如金,字字如塔。

第四式,一叶知秋。诗中有云,淮南一叶下,犹见洞庭波,此为一叶知秋,以小见大之意。书法作品同样如此,细到笔画,一点一折,都是书法家多年来历练之结果,每一个笔画,虽然不是单独存在,却又展现着自身美感。这一点,不只是横平竖直那么简单,尤其是在弯钩上最见功力,还有,可以看看三点水、四点水,这都是书家功力外现之处。

第五式,守正出新。书法的价值,不在于相同,而在于创意,过去的法帖固然精美,但书法家的任务,在于形成自己的风格。做到这一条,一是要正,要继承于传统,二是要新,有自己对于书法透彻的领悟。王羲之在《兰亭诗》中有云,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开创虽难,却是每一个书家之使命。

第六式,将心注入。这是最难以达到的一式。初次见赵人勤老师的作品,是在艺墨斋去年开业当日,一幅《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乍一看就觉得大气磅礴,细看每一个字的写法,无不体现着对于这首词的理解,一种阅尽天下事的情感融于其中,每一个字,都体现出它在语言符号中的含义。

当初对书法感兴趣,起于《兰亭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只是形式美,而且内容也充满美感,《兰亭序》的文学与思想成就本就不低,再加上其字体之美感,遂成“神品”。《兰亭序》中,包括最后王羲之落款的那个“之”字,一共是21个“之”字,然而各个不同,初看时难以理解,以为只是为了表现书法水平,看过几十遍之后,终于明白,这些写法不同的“之”字,是为了符合它所在的那句话的思想感情。“暮春之初”,写的是时间,要求稳重;“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事,要求流畅;“仰观宇宙之大”,前面有“宇宙”二字,“之”字一定要写得大气。

书法的高度,要求写入自己的理解,一要有美感,二要有情感,把对一个字的独特理解融入其中。前些日子,看钟绍京的《灵飞经》,如痴如醉一般,忘却了时间流动,其中的每一个字,让人神思,如临秋水,如沐春风,看似一幅字,如同一个山水画卷。

书法内涵是极其深厚的,究其本源,融入了三种基础文化底色:一是儒家的思想,温润典雅,充满中和气度;二是道家之飘逸,似于自然合一,又有超脱之气概;三是墨家之侠气,讲究雄壮,讲究阳刚。这三种底色蕴含于书法之中,或显或隐,这些,不只是书法的底色,也是中华文化的底色。

朱光潜先生曾介绍写作四境界,疵、稳、醇、化,可引为书法之境界。所谓疵境,为初学者,笔法尚不成熟,临帖数量不足,没有法度;所谓稳境,指达到匠的程度,练习一种笔帖达到一定时间,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指书法之形似,当然,这一境界,并没有自己的风格,这一境界,要求“正”,四平八稳之意;所谓醇境,不只要练习一种笔体,颜柳要临,行书隶书也要练习,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方可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一境界,要求“美”,丰富的善感,正是“家”与“匠”之区别;所谓化境,可遇而不可求,不只是练习的功夫,对于文化的理解,对于自然的理解都要达到相当的高度,这样的作品,讲究对于自身的超越,观之,则百看而不厌。听了我这番话,赵老师欣然命笔,将“疵、稳、醇、化”书于纸上,所谓大家,早已将内心所想所感与笔与字融为一体,看赵老师一支妙笔在纸上翻飞如舞,起、承、转、合有一股天然之气,四字瞬间而就。

曾国藩于《冰鉴》一书之中,提出看人应看“神、骨”。神,是去掉表面所余下的气质,骨,是人临大事之表现。以“神、骨”来观书法,会看出优劣,有的字有神而无骨,有的字有骨而无神,书家之字,必然是神与骨兼具。我们看《怀素自叙帖》,看似神采飞扬,实则笔力饱满充沛,颇见骨相。

理解书法,要有一定的美学基础。比数学更难解释的是哲学,比哲学更难理解的是美学。美学虽难,却是人成长进步之必需,对于美感的要求,是人与动物之区别。没有对美感极度之要求,难以理解书法之真谛,而美感的进步,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虽然如此,我们仍要不断提高审美水平,方可见到更大的天地。

以上浅论,作为一时书法感悟之小结,与赵老师相见细谈,更有感于人生际遇,在合适的时间里,遇到了合适的人。

(杨腾飞)(2016.05.23)


    关注 杨腾飞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