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执己目的,则非菩提心——远离四种执著心引导文 奥义之钥匙07

 

众生、慈悲心、培养慈悲心...






众生



为利众生愿成佛的发心,就是菩提心。

“众生”这个词从我们嘴里说出来的时侯,似乎总是那么的漫不经心,觉得那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名词,与我们并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众生的概念并不模糊,她是我们的母亲,他是我们的父亲,他是我们身边的亲友,是我们在大街上遇到的每一个陌生人。当然,他也会是对我们怒目而视,让我们暴跳如雷的人,是无情地伤害过我们、给我们带来耻辱的人,甚至,他连人也不是,只是一只小鸟从我们头顶的天空远远飞过……

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修道上的助缘,一切远离安乐的众生是让我们生起慈心的助缘;一切深处痛苦的众生是让我们生起悲心的助缘;一切贫困的众生是让我们修行布施的助缘;一切伤害我们的众生是让我们修忍辱之心的助缘。

所以,如同诸佛是我们修行道上的良师一样,众生就是帮助我们实修菩提的友伴。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众生本应该像礼敬诸佛那样来尊敬。

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想通过布施去积累自己的福报,而你走遍整个城市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布施的对境,你布施的功德从何而来?如果你想修忍辱,但没有众生来激起你的怒火,你又何以知道自己心中竟潜伏着如此强烈的嗔恨?

正是因为有众生的存在,才让我们得以观照见自己的虚伪刻薄,正是因为有众生的存在,我们才有了积累福德的机会。

尽管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对我们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众生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里依然遥远。

有一次,我在给一个弟子做皈依仪式之前,跟她讲,皈依的时候不能只想到自己的世间目的,要发愿为了利益众生而做皈依,然后成就佛果。可是,这次我碰到了一个率真得有些执拗的弟子,她认真地想了想,满脸通红地说:“对不起,师傅,我做不到,我只想让父母过得更好……”

我仔细地跟她解释,刚开始的时候,让我们发起菩提心的确很难做到,哪怕你在皈依的当下,心里能够跟着我念诵一遍或者哪怕生起一丝丝有关利益众生的想法,以后慢慢时间长了,就自然理解也能做到了……

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很个别的例子,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狭隘和冷漠。我们的心并不开放,让我们放弃平时习惯持有的某些事物、习惯、一种生活态度乃至一种观念,都谈何容易呀!

对于更多人来说,进入佛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很多人把自己主动归类为佛教哲学的研究者侃侃而谈,在门外徘徊多年也不得其门而入。可见生起真正的菩提心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


慈悲心



其实,我们的心可塑性是很强的。经过长期的训练,我们也会逐渐习惯某些事物,接受某些观点。比如,你本来习惯晚睡晚起,可是一旦你开始转变,只要过上那么一两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你就会习惯早睡早起的生活。

同样的,在我们很自私的心里,哪怕开始时不能真正生起菩提心,我们的发愿虚假又造作,但是只要习惯了发这样的愿,长此以往,这种好的串习也会带给我们真正的改变。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特意强调在修慈心、悲心和菩提心的时候,把观修的对境范围逐步扩大,即使是刚开始时不情愿也没关系,关键的是要真实不自欺。

有很多人会以自己皈依多年为傲,觉得自己加行做过了,经论也看了不少,可是一旦境况现前,心性依然强硬。我们往往包容不了别人的缺点和优点,觉得自己才是整个生活的中心,是别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人物。对别人的苛责让我们失去了很多生活的乐趣,在讨厌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失去了自己的快乐。

我们对别人的态度如同水中的石头,无论泡了多少年,拿出来还是那么生冷,强硬。这都是慈悲心没修好的缘故。

无著菩萨非常热切的想亲眼见到弥勒菩萨,于是到鸡足山闭关。可是经过了十二年的苦修,他连个好梦都没做过。就在完全绝望,第三次下决心不再闭关以后,他离开闭关房,在大街上见到了一只下身腐烂长满蛆虫的狗。他的心中顿时生起了无比的慈悲心!

他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给那只狗吃,同时想用手把狗身上的蛆虫抓掉,却怕伤害到那些蛆虫,于是他决定用舌头去添。

就在他伸出舌头刚刚要接触到那些蛆虫的时候,那只狗突然不见了,面前出现了庄严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说:“我一直在你的身边,只不过你的业障太重,蒙蔽了你的双眼,所以,你一直无法见到我。”

无著菩萨的故事告诉我们:十二年的修行净化了他的业障,让他看到了那只狗,但是真诚感人的慈悲心却令一切业障得以完全去除,让他亲眼见到了弥勒菩萨!

慈悲心的力量真实无边,会在生起的瞬间打开我们多年紧闭的狭隘自私的胸怀!

那么慈悲心怎样才能在我们内心真正的生起呢?细讲的话,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先来观修慈心,然后再观修悲心。

培养慈心



在生活中,我们对自己的爱总是胜过对他人的爱,并且不愿承担任何的痛苦。

但是看一看世间一心追求自己福祉的众生,即使未曾间断地付出再多辛苦,都不会得到任何安乐,反而却在追逐的过程中被贪嗔痴三毒的烦恼追赶得丢盔弃甲。而我们经验过的所有快乐,不论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都无一例外地由关爱他人而来。

生活中对他人的关爱,往往是有附加条件的,我们会爱自己的父母、伴侣、子女,对外人可能就差一些,更不要说我们憎恨的人了!是非对错、胖瘦美丑甚至宗教信仰,都会成为我们拒绝向别人付出爱心的借口。看到那些诽谤佛法的人,我们内心的鄙夷往往大过悲悯,让我们暴跳如雷的人更是别想从我们这里拿走一丝爱心。

但是没关系,当你清楚地照见自己这些习气的时候,当你知道让你生起种种负面情绪的人,原来给了你那么难得的机会去找到自己修行的症结,我相信你的内心会充满感激,真正地开放带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感动和快乐。

慢慢你会发现,由关爱演变而成的真正的慈心是无条件的,你会开始愿意让所有的人分享你的喜悦。

如果培养慈心的时候有些困难,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在生活中对你头等重要的人来开始,因为她能激发你心底最清澈的爱和感激,我们会由衷地希望她能快乐。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自己的母亲开始。

因为母亲生养了我们,给我们无私的爱,从呱呱坠地到呀呀学语,从蹒跚学步到长大成人,母亲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千辛万苦。她自己舍不得吃也要让我们吃好,自己舍不得穿也要让我们穿暖,所有对我们有益的事她都愿意不顾一切地替我们去做。世界上还有什么样的爱能像伟大的母爱那么无私?

她担心我们痛苦,希望我们开心,没有人能像她那样牵挂着我们。即使我们今生能够得到学佛的机会,也都来自她的恩情,没有她,就不可能有我们今生的人身。

母亲往往是最能激发我们感恩之心的人,我们希望能够好好报答自己的母亲,但即使以黄金铺满整个南瞻部洲,也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因为不只是今生,在累劫以来,无数次的生命中,她都做过我们的母亲。

到底什么能够带给母亲最实惠的利益呢?什么是她最缺乏的呢?因为我们深深知道轮回的环境有多么恶劣,痛苦无处不在,所以会自然而然地生起希望母亲能够得到安乐的心愿。

当我们内心能顺利地藉由忆念母亲的恩德而对她生起慈心后,我们可以再尝试着把慈心的对境慢慢扩展到其它的亲友甚至陌生人身上。最后,当然也是最难的,就是面对伤害过我们的人或者令我们极为憎恨的人,我们也能顺利生起毫不造作的慈心。

这确实是个难做的功课,但是面对他们的时候,我们要想到他们的出现正好可以帮助我们来检验自己的爱心够不够宽容,是不是真实,而且,当你知道所有的众生累劫以来都曾无数次做过我们的父母,就像今生的父母一样在无尽的轮回中给过我们同样的呵护,对他们的慈心一定会慢慢生起。

培养悲心

慈心生起之后,悲心也就会随之自然而然地生起,因为“慈心是悲心之梗”。

慈心让我们心中被爱充满,爱自己,更要平等地爱他人,爱一切众生,而获得悲心却需要我们更加坚强,有勇气面对痛苦。

一般情况下,我们面对痛苦和伤害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想要保护自己,或者去攻击别人。但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不是逃避,更不是去伤害他人。慈心能融化我们心中的恨,悲心却能让我们更加理智地拥抱在一起,共同面对轮回世间。

面对苦难的景象,我们不是无可奈何,更不是袖手旁观。积极地体验痛苦,并生起抗击痛苦的信心,是在培养悲心时一个必须的科目。

悲心不是去放生时却满含着对捕捞者的嗔恨,也不是在救助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狗时,对抛弃它的那个人充满鄙夷。在施展我们的悲心时,如果掺杂着我们的贯有习气,就说明我们还不懂得,悲心是平等地面对所有的众生。

悲心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怜悯,也不是匍匐在地的哀求,而是在知道痛苦的本质后,生起的一种逃离痛苦的勇气,是一种希望帮助所有众生也能够逃离出去的愿望。

训练我们的悲心,同样可以从我们最亲近的人或者一只面临被宰杀命运的动物开始,然后再慢慢扩展范围到我们身边的人、陌生人、我们的敌人,最后,对所有的众生都能生起真正的悲心。

“出家人慈悲为怀”这句话,我们经常听到看到,却很少在心里去认真地思索。慈是爱众生而随时愿意给他们提供快乐和幸福,悲就是爱众生而随时愿意帮助他们远离痛苦。

我们还常常说“大慈大悲”。所谓大,意思是慈悲的无限扩大。这种慈悲的对象,包括亲人,也包括冤家;包括人类,也包括六道一切众生。只要还有一个众生是我们不愿利益的,是我们漠视甚至敌视的,就不是大慈大悲,而且这样的慈悲尽未来际劫都不会改变。这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众生缘悲”。

因为我们知道诸行无常的道理,知道一切痛苦都来源于无明的烦恼,所以,没有消除无明这个痛苦的因,就不能消除众生的痛苦。这是所谓的“法缘悲”。

慈悲同时还是佛菩萨的“无缘大悲”,这是慈悲的最高境界,是无限的慈悲。佛菩萨之所以能成就无限的慈悲,关键就在于,他们已证得空性,了知诸法无我,消除了自我和众生之间的对立和隔阂,所以这种慈悲又被称为“无缘大悲”。

至尊扎巴坚赞说过:
“自求解脱实无益,三界有情皆父母,
若将父母滞于苦,追求己乐岂无愧?”


三界轮回中的芸芸众生,在累劫以来,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只追求自己解脱的人,就像一个不孝之子,眼睁睁地看着父母被洪流卷走而袖手旁观,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惭愧的事啊!

如果我们提前能够知道自己居住的城镇会发生地震泥石流之类的灾难,在自己要逃离这个地方时,一定会想到带上自己最亲爱的家人,绝对不会把他们留在这个地方独自逃走。

同样道理,当我们明明知道了轮回中充满无处不在的苦难,并生起坚定地要脱离轮回的决心,怎么会忍心扔下如母众生自求解脱呢?

可能会有人这样想:“得到人身的机会难得,生命又那么短暂无常,我追求自己解脱不是很合理吗?”

这样的想法是声闻缘觉的发心,尽管他们得到了证悟,但是并不究竟。这样的证悟就像一个工艺不良的艺术品,再重新修改的话要耗费更多的工时,最终还要耽误很长的时间才能证得佛果。所以,这样的自求解脱实在是不可取的。

所以我们爱护众生要像母亲爱护她的子女一样。时时刻刻,行住坐卧,一切境界,都如是观想。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天长日久,从你心底生起的慈悲心会真实无伪,毫不动摇!

但是接下来你又会万分沮丧地发现,我们凡夫是没有能力救度他们的!你救度他们的心是那样迫切,就像一个人站在湍急的河流边,看到落入水中的亲人即将被冲走却无能为力。你一定会生起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救度他们的能力。

这时候,“为利众生愿成佛”就不再是一句口号了。因为我们知道,只有佛菩萨才有这个救度的能力,所以,怎么能够拥有那样的能力,就成了我们一个迫切的愿望。

大悲心源于慈心,菩提心又源于大悲心。有了前面观修慈悲心的基础,生起毫不虚伪造作的菩提心就会顺理成章。

此章较长,共分四部分发送,此为第一部分:众生、慈悲心、培养慈悲心。第二部分是: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中的愿菩提心、行菩提心中的自他平等、自他交换。第三部分是六度和四摄法。第四部分是上师、寻找善知识、信心、恭敬心、相应。


益西洛仁堪布仁波切 简介


德格更庆寺住持,更庆寺扶贫援助负责人,甘孜州人大代表。

1971年,堪布仁波切出生于四川德格县更庆寺西边的念东神山脚下。更庆寺大成就者喇嘛米拉,在堪布出生一个月后给孩子取名为益西洛仁,示意其为更庆寺大堪布益西洛仁的转世。

堪布9岁时,如意宝上师白雅仁波切将他带到更庆寺,交予降巴喇嘛悉心指导。12岁时,堪布仁波切在根本上师金刚持昂翁曲批仁波切座下接受了沙弥戒,隔年开始修持萨迦五加行,并闭关一年半修持文殊菩萨心咒喜金刚及伏魔金刚手菩萨。14岁时,在萨迦派堪布孔萨仁波切座下接受“道果法”传承法要。

1985年8月,宗萨五明佛学院重新成立后,堪布仁波切作为第一批学员在此潜心闻学十三部大论为主的显密法要,长达六年之久。期间在白玛当秋大堪布座下用一年时间专门求学了萨迦教法之精义——《轮涅无别》。20岁时,在金刚持昂翁曲批仁波切座下接受了比丘戒。

在宗萨完成学业后,堪布当即被宗萨五明佛学院的大堪布们派到萨迦派拉加寺担任该寺佛学院的堪布,在此执教四年后被召回更庆寺。返回更庆寺后,堪布闭关两年完成了长寿佛、白度母、大威德金刚、大日如来、金刚瑜伽母、狮面佛母等本尊的根本修持。之后开始担任更庆寺领诵师,同时成为狮面佛母大法会和大威德金刚六十大法会的金刚主法上师。

1995年,萨迦派大堪布禄顶仁波切及两位沙布隆从印度来到更庆寺,为僧众传法三个月。期间,堪布仁波切得受了“俄派七大坛城”、“十二净续”、那若空行、察巴·大威德金刚、普巴金刚、时轮金刚等萨迦派密乘灌顶、传承、引导等。后在如意宝白雅仁波切座前求得了《道果法》、《成就法总集》、《教诫藏》、《大宝伏藏》、《萨迦十三金法》及萨迦不共传承的宝帐怙主内、外密之完整灌顶、传承、引导。并依止观音上师、萨迦法王、十世班禅大师、萨迦达钦法王、顶果钦哲仁波切、阿贝仁波切、宗萨仁波切、禄顶堪仁波切、塔哲堪仁波切、蒋贡康楚仁波切、大司徒仁波切等为主的各派高僧大德为师,求得了各派诸多法要。

堪布仁波切为弘法利生,曾前往香港、台湾及国内各地为弟子们授法;在汉藏等地功德主的护持下,一直以来资助着更庆寺孤贫学校的孩子们;特别是在担任更庆寺寺管会主任时,带领全寺僧俗一起重建了东护法殿及新的寺管楼等;主要参与护持了更庆寺新佛学院即灵鹫山五明佛学院及扎冈闭关禅修院的建成;在更庆寺西边的合拾崖上先后刻有白度母和狮面佛母两尊高约十几米的大佛。

目前,堪布仁波切除了担任更庆寺四大喇嘛之首的东座上师,主法时轮金刚大法会,还依然为提高自身的修行和护持教业、利乐众生而继续努力着。


    关注 益西洛仁堪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