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没有家族企业传承,何谈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国当今社会非常稀缺的品质,而优秀的家族企业是培育工匠精神最适宜的土壤。...



工匠
精神


“工匠精神”,这个听起来有些古老的词汇,因为写入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而备受热议。工匠精神就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一些不苟、追求极致的意思。工匠精神早已有之,只是在这个愈发浮躁的经济社会里,它被遗失了。

重提工匠精神,表面上看是因为“中国人到日本抢马桶盖”、“中国生产不出来圆珠笔芯”这些新闻刺激了公众的神经,而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制造业这个中国经济的最核心部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要想重振制造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弘扬工匠精神,逐渐地消除经济发展中的浮躁之风。
如何重塑工匠精神?网络上有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也非常推崇德国、日本等国家,他们都认同的一点是——先有工匠制度,再有工匠精神。工匠制度是能让劳动者保持一颗工匠之心、能让制造业企业养成工匠习惯的激励约束机制。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工匠精神保留得好,也是源于工匠制度的完善。但舆论往往忽视的一点是:德国、日本同样是家族企业繁盛、企业传承做得好的国家,勿论博世、西门子、宝马、丰田这些制造业巨头都曾有辉煌的家族史,更可怕的是千千万万小微家族企业,有的传承百年,绝大多数是隐形冠军,它们共同构筑了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基石,并将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可以说,没有家族企业传承,就谈不上什么工匠精神。《接力》杂志在制作《中国制造2025家族企业传承报告》的过程中,就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我们已经走访了吉林、保定、温岭、上虞、宁波、温州、泉州、石狮、厦门、广州、深圳等地的近50家制造业家族企业,一些企业的坚守与执着令人动容,它们在浇灌工匠精神之花。

工匠精神其实是一种牺牲精神,是需要强烈责任感的。把一件产品做到极致,当作艺术品来做,视企业的名誉为生命,这在一个功利浮躁的社会中殊为不易。厦门益乐家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黎锋认为,60%的创二代接班家族产业是出于一种情结,确切地说是责任感在召唤。小的时候,陈黎锋和四个兄弟姐妹是在车间的海绵垫上蹦蹦跳跳长大的。但他说最初并不喜欢家族的产业,因为被它“夺走”了一部分父亲的爱。但是,等陈黎锋长大,看到父亲与人喝酒谈完业务后,在深夜12点依然在看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那种必须为父亲分担点什么的责任感自然生成。



陈黎锋回到家族企业后先做了一年半的手工雕花工作,跟一个大师傅学。他一天可以雕二十个左右,虽然不是非常复杂的工艺,但要雕得很有立体感也不容易。陈黎锋说他家的家风就是尊重工艺、专注生产。

我爸和叔叔的办公室永远都是在一楼,在原材料进进出出的门口旁边,父辈喜欢看车间里忙碌的景象,所以他们会让我从基层做起。

在对工艺的尊重、对生产的专注这方面,陈黎锋能够跟一些国外家族企业的“创N代”找到共鸣。因为业务的关系,陈黎锋认识一位在澳大利亚做红松木家具的家族企业第四代传人,他把这位“创四代”既视为朋友也视为对手。“这家企业虽然规模小,但已经存在了100多年,其经营智慧一定很高深,令我们尊重和敬畏”。而这位“创四代”最初也不想接班家族产业,闻到红松木的味道就想吐,但最终他还是接班了,同陈黎锋一样,出于一份责任、一种情结。

翁之旦也有同样的感觉,他是宁波华液机器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华液机器是做液压元件的。有一次一位80岁的瑞士家族企业创二代来购买产品,“80后”与“80岁”,两个创二代相谈甚欢,年龄的差距没有阻碍他们形成共鸣。翁之旦与父亲先后毕业于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专业,父子俩都是毕业于浙江大学的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俗称液压),而父亲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翁之旦不喜欢应酬,更爱去车间走走,有时候会看看图纸、画画草图。这位开着宾利、爱打网球的高材生,安静地待在偏远的工厂里,与父亲一起专注于冷僻的液压领域,年轻人有如此的心境,更多的是出于责任。
宁波通用塑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允升认为接班家族事业是“逃不掉的”。他是家里的独子,父亲是在40岁的时候,他才出生,而且父亲曾经在改革开放之前被冤入狱20年。在2006年,张允升的父亲去世,他在内忧外患中接手家族企业,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在公司的一楼大厅里,有张允升父亲的雕像,旁边是一个陈列室,里面有介绍父亲生平的橱窗,有父亲写的书、研发的产品甚至当初办公时用的座椅。显然,这里是张允升的精神动力源,也是通用塑机的企业文化“圣地”。张允升会感慨如今的中国制造业缺少一股精神力量,很多细分领域的产品根本制造不出来,完全依赖进口,不像老一辈人会闷头的专研技术、打磨产品。张允升认为目前的教育体系对制造业的伤害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泯灭了工匠精神。“你听说过八级钳工吗?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在乎钳工有几级?”张允升问。

工匠精神追求的是精益求精,像做一件艺术品一样来制造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要不得浮躁与功利的心态,更要有一种情结在里面——用心去做,为产品注入灵魂。家族企业在传承的过程中,一定是有这样的情结的,接班人有强烈的责任感,他不会允许家族的声誉受到损害,他不会粗制滥造去打价格战,如果是那样,何苦还要接班?早一点把企业卖掉岂不更好?

为什么德国、日本的制造业令人赞叹,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家族企业,它们是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它们秉承着工匠精神,一代一代地进行技术积累。这些家族企业没有那么的功利和浮躁,它们不会为了赚快钱而失去产品的品质,因为它们已经是“老钱”,它们更愿恪守某种价值观以让财富更好的传承。就如陈黎锋说的那位澳洲“创四代”,虽然家族企业的规模很小,从事的也是非常传统的制造业,但整个家族在澳洲有100多栋别墅,因为财富积累的时间太长了,财富增长也非常的稳健。反观国内的制造业家族企业,很多企业死亡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做了房地产!陈黎锋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家里完全可以进军房地产,或许可以赚到一大笔钱,但做企业的心态就变了,习惯于赚快钱就会让主业荒疏,也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几年努力的积累可能在一夕之间付之东流。
工匠精神是中国当今社会非常稀缺的品质,而优秀的家族企业是培育工匠精神最适宜的土壤,东西方皆是如此。因为家族企业成功传承所遵循的价值观与工匠精神是一致的,它们共同的敌人是浮躁的心态。所以没有家族企业传承,就谈不上你什么工匠精神。

(作者系常青藤家族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您的家族企业是制造业吗?对于中国制造业您有什么看法?想邀请专家为您的制造业家族企业把脉吗?欢迎通过接力杂志官方微信号(jielimag)告诉我们。您也可以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中国制造业2025家族企业传承状况调查报告》问卷,就有机会参与该报告的发布会。


接力杂志是国内第一本定位于民营企业传承的杂志,拥有中国最广泛的二代企业家读者群。在传播企业家传承与创新的接力轨迹的同时,他将与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共同实现基业长青。

微信号:jielimag

● ● ●

影响下一代商业领袖

▲长按二维码,立刻关注


    关注 接力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