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虚假与真实

 

高考作文“不是理想的写作,而是为了生存的写作”。生存与理想相争的结果,就是生存战胜理想,学生“说真话进来,说假话出去”。...





我在上主题为“充实细节,点亮文章”的作文课时,先播放公益短片《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然后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在家里,有哪些能体现爱心传递的故事或细节?”先后提问了十个同学,只有一个同学说“在家里帮父母干家务”,其他同学竟然都说不出来!是什么让孩子的心灵如此闭塞呢?

学生语文能力的外在体现为听说读写能力,其内在则是学生的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等等综合形成的语文素养。最能体现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是其口语表达(演讲、辩论)和书面表达(作文)的水平,因口语表达难以量化考核,但书面表达则可以通过比较客观公正的方式考察,因而有学者和老师呼吁“高考只考一篇作文”,虽不免偏激,但也直中语文教学的要害——就是通过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的考察撕裂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把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语文降格为对依照分数对学生分层级的工具,支离破碎的分析消解了语文本应有的美,急功近利的刷题和训练使学生一跨出考场的大门就和语文彻底告别。

呆板枯燥的作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审题技巧、议论文的模式之外几乎别无其他,以为读几篇范文,记几个素材,套一个结构就能写好作文!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敏锐地指出高考作文“不是理想的写作,而是为了生存的写作”。生存与理想相争的结果,就是生存战胜理想,学生“说真话进来,说假话出去”。这样的作文训练扼杀了学生表达真性情的本能,提起笔就是高中生“说教腔”,就是高考作文的模式,除了说一些假话、大话和空话之外,别无其他。

近来翻看叶圣陶和夏丏尊合著的《文心》,这两位大家巨匠在这本给自己孩子写的书里,就讲怎样读书、写作。在书中,他们用小说的笔法塑造了几个有志求学的青年,生动地构造了一个个情境,让青年们遇到问题,通过老师指导、父母帮助或同学协作,来解决怎样朗读、怎样看待新诗、怎样修改文章、篇章结构、修辞技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深入浅出,生动细致,晓畅明达地把自己在做人、读书、作文上的经验悉数传授给孩子们。本书写在日军侵华时期,书中有一章名为“日记”,讲的是乐华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和父亲在上海“一.二八”事变中,躲避日本空袭的遭遇,经历着逃难、恐慌、失眠,看到了在日军的空袭下,上海民众每一天的生活状况以及所遭遇的苦难。在《文心》第二十七章,主要讲了周锦华参加演说竞赛,演讲的题目是“文章的组织”,就如何组织文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认可,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这两个事例尤其让我难以忘怀,战争年代,动荡不安,但《文心》中描绘的“弦歌不绝”的场面既是写实,也是在告诉我们,“文心”就是国脉,对于青年学子来说读好书、学好习,就是在延续国脉。而当时的演讲赛,学生可以去谈“文章的组织”,而不必振臂高呼爱党爱国,还能获奖,可见对文学的重视。反观当下的演讲,从小学到大学,充满着道德宣讲和虚情假意。



根据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来看,学生的“虚假”写作非常严重,内容上的虚假体现为捏造事实、庸俗煽情,比如写亲情的作文,单亲和孤儿比例惊人。写作行为上虚假体现为套用格式、堆砌辞藻、无病呻吟,甚至抄袭。高矮胖瘦、性格各个不同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就连高考题目本身就有虚假的,比如2002年全国卷“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和2013年“山洞中的花蝴蝶”这个材料就是虚假的。文学创作当然需要虚构,但虚构要符合自然规律、社会现实和思维逻辑,虚够中一定有一个真的内核就是“真性情”!

作文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是语文的问题、教育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在一个学生提笔就是开始“造假”的社会,何来真诚?

“真性情”从作文素材、满分作文上找不到,从鸡汤故事、试卷试题上得不来,而需要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鼻子去嗅,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可以阅读经典名著,从文学中感悟人性的善恶,从哲学中提升思维的高度;可以注视社会,从新闻热点中解剖社会,在街头巷尾里体悟人情的冷暖;可以回归家庭,把家庭看作社会的细胞,家庭中的问题往往是这个社会病兆的微观反映,触摸微笑的温情和泪水的寒冷……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的文章在写作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真情”。正如《文心》中指出的: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不应只当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文心”是“为文之用心”,从文心到人心,从阅读走向写作,触发生活,触动心灵,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这也许就是触发的功夫吧。


    关注 语文教师郑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