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概要】---【097】---把思想跟净土的功德相随顺

 

上净下界法师---2014年讲于美国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





上净下界法师---2014年讲于美国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

诸位菩萨:

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六页,我们讲到丙二,依唯识性发明空性。

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一个佛力加持的法门。也就是说,一般的圣道门,当他的心跟法接触时,只有两种力量,就是心力跟法力。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除了心力法力以外,多了一个力量,就是佛陀的摄受力。当我们在念佛的开始,我们的生命就受到弥陀光明的摄受。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蕅益大师说,我们必须要“转他成自”。阿弥陀佛的功德是已经成就了,但是我们必须要把他的功德成功转化成我们自己的功德才可以。那么转他成自的关键就在“感应道交”四个字了。有些人提起佛号,可以得到弥陀光明的摄受;有些人提起佛号,不一定能够得到弥陀光明的摄受。我们必须在念佛的当下,那个明了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要能够心心相印,感应道交。这是一个关键。

感应道交,从净土宗来说有两种差别:一种叫作平时的感应道交,一种叫作临终的感应道交。这两个内涵是不一样的。我们平时的感应道交,主角是第六意识。所以我们第六意识提起佛号时,完全是一种信仰的心。我们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无所不在,我们更相信阿弥陀佛有足够的力量来救拔我们。所以当我们遇到灾难的时候、无助的时候,我们用一种信仰的心对阿弥陀佛的圣号“一心归命,通身靠倒”,把弥陀的功德给启动了,这个时候消灾免难,趋吉避凶。所以平时的感应道交,是发生在第六意识,你那一种很坚定的信仰跟弥陀的本愿功德感应了。

但是,平时的感应道交,它只能够解决我们生命的一小部分的问题,它不能够解决我们生命整体的问题。不可能。你的生命当中突然间有什么灾难,有什么障碍,它帮你给突破了。所以平时的感应道交容易做到,但是对你生命的影响层次有限,因为你生命的本质、轮回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所以净土宗所有修行者最终的目的,是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因为它牵涉到生死问题了。

临终感应道交的问题就复杂啦,因为除了第六意识以外,它多了一个第八识——我们过去无量无边的生命所留下的力量。临终的时候——当我们要处理生死问题的时候,第八识就出现了。所以临终时,你不是第六意识一时的宗教情操、一时的信仰而已,你必须成功地把第八识所有的力量都能够达到顺从本愿。我想,我们今天会来到三界流转,我们阿赖耶识的业力肯定是不顺从本愿的,我们一定是顺从生死轮回。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死亡到来之前,调整自己阿赖耶识的力量,做好临终的准备。

往生的人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你临终把佛号提起来时,你阿赖耶识现前,它不能障碍你。就是阿赖耶识里面所有的种子,都跟弥陀的功德是随顺的。虽然你没有断,但是你有办法把它调伏、引导,跟你所规划的、所发愿的净土功德是一致的,你就成功了,就带业往生了。你要把业带走之前,你必须调整它的方向。如果它的方向是跟你背道而驰的,你带不走它的,它把你带走。

所以净土宗,你一旦要离开生死,就必须面对阿赖耶识了。你迟早要面对的,因为临终时阿赖耶识一定要现前。这个时候,从唯识的角度,我们面对阿赖耶识,要处理两个问题了:一个是业力的问题,一个是思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个,让你所有的业力顺从本愿;第二个,让你所有的思想顺从本愿。

当然我们先处理第一件事情容易做,就是处理业力的问题。我们所有人都希望临终提起佛号的时候,是“愿我临终无障碍”,但不要忽略了业力的力量。虽然我们临终是靠正念,是靠念力往生,但是如果你把罪业弄得很强大,临终是障碍重重,你很难提起正念。所以我们一定要先通过忏悔、皈依、发愿。这个我们前面说过了。一个净土宗的人,如果你要处理你的业力,你要勤修忏悔。对于我们过去生所造的杀盗淫妄,对于今生所造的杀盗淫妄,我们要在佛前至诚修忏,发露自己的过失。你也可以拜八十八佛,你也可以专拜阿弥陀佛,关键是要以惭愧心,用惭愧心来面对业力。这是第一个,忏悔法门。

第二个,皈依。我们要有一定的功课,来跟阿弥陀佛好好地修皈依,让佛号能够在我们心中产生专一相续的力量。因为临终时,你不知道阿弥陀佛什么时候到来,所以你必须在临终的时候,让佛号在你的身口意当中,有一定的相续,要净念相继,直到阿弥陀佛现前之前,你这个佛号在心中要能够有一段时间的运转。所以你必须跟阿弥陀佛很熟悉。我们不一定要追求念佛三昧,但是至少这个佛号跟你是相对熟悉的,在你的身口意的运转当中,你这个佛号带起来是相对比较顺畅的,是习惯性的。“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所以你平常要训练这种对佛号的皈依力量。

第三个,发愿,就是要严持净戒。忏悔是针对过去,发愿是针对未来。好好地遵守佛陀的戒法,避免身口意的过失。

忏悔、皈依、发愿,就是让我们过去的罪业沉淀下去,让它不能构成往生的障碍。所以顺从的意思就是让善业得到启发,让罪业得到沉淀。你必须在临终之前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透过忏悔、皈依、发愿的事修,每天做功课,想办法让你阿赖耶识这个大海水当中的业力沉淀下来。第二个,让你所有的布施持戒的善法、善业的力量增长广大。因为善业会帮助你往生,它跟弥陀本愿的功德是相随顺的。所以我们要达到往生的正念,第一件事情你要处理你的业力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思想问题,你要能够做到“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这个思想的改造最关键。我们一个正常人,没有经过佛教的训练教育之前,临终一定起颠倒。因为你平常是起颠倒的,临终只好起颠倒,因为它是等流性。“不起颠倒”不是自然,你要加以教育沟通来引导它。所以我们在通过忏悔、皈依、发愿,慢慢把罪业调伏了以后,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始去引导我们的思想,让它顺从本愿,不要再顺从娑婆世界了。

我们在讲到思想的教育、思想的改正时,提出了三个重点:第一个是空性的教育;第二个菩提的教育,第三个净土的教育。这就是三种观照。透过观照空性,观照菩提,观照净土,我们必须让思想跟净土的功德相随顺。当一棵树它平常的生长方向是往西方去增长,你把它砍掉以后,它很自然地往西方倾倒。当一棵树平常是往东方生长的,它突然间死掉以后,这棵树一定往东方倾倒。所以我们不能够忽略我们平常的心念,因为它对临终有一定的影响力量。

我们通过前面的业力的引导,现在开始讲到思想的引导——怎么把我们这种错综复杂的思想做一些调整,让它能够顺从本愿。第一件事情就是观照空性。好,我们看讲义。根据唯识的体性来发明空性的道理。

这当中有三段:一、引颂述义,我们先引用天亲菩萨的《三十颂》的偈颂,来发明唯识的空性是什么意思;第二个,我们提出一个问答来解释这当中的疑惑;第三个,做一个总结,把唯识空性的正义开显出来。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敬请链接:



净土教观学苑

网址:http://www.masterchingche.org/master/index_main.php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净土教观学苑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purelandinfo

净土教观学苑微信平台(一):jtjgxy 昵称:净土教观学苑

净土教观学苑微信平台(二):sjxjfs 昵称:净界法师

【土豆网1】http://www.tudou.com/home/purelandinfo/【土豆网2】http://www.tudou.com/home/_740436525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净土教观学苑


    关注 净土教观学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