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混乱的芸薹属,之二

 

还记得混乱的白菜大家族么?芸薹又来了。...



小剧场参见白菜的分隔线
2月21日,物种日历介绍了芸薹属作物三个分支中的白菜型,很多读者表示“看完之后更不会买菜了”。(忘记的点分隔线的“白菜”。)然而,难道仅仅一篇文章就能够书尽芸薹属在菜市场造成的混乱和伤害吗?乃义务!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该属的第二个分支:甘蓝型

一大家子甘蓝

甘蓝型的作物大抵具有这些特征:花浅黄色到黄白色,叶片蓝绿色,具有白色的粉霜,揉碎后能闻到芥子油气味,浓淡介于白菜型和芥菜型之间。这些特征继承自它们的野生祖先——野甘蓝Brassica oleracea,芸薹属的三个野生“基本种”之一。野甘蓝原产地中海沿岸,大约300万年前在演化上和芸薹B. rapa“分道扬镳”,至今仍是欧洲和西亚广布的野草。甘蓝型作物的绝大多数种类都是在欧洲育成的,它们在欧美人食谱中的地位也正如白菜们之于亚洲人。



野甘蓝。图片:wikipedia

野甘蓝是人类最早种植驯化的植物之一,但现存的甘蓝类作物都是在最近两三千年里出现的。借助历史文献和分子生物学手段,人们重建了甘蓝的驯化史,并把现代甘蓝类作物分成了七个品种群
1
不结球甘蓝品种群

不结球甘蓝品种群Acephala Group ,acephala是“无头”的意思,指这一系的甘蓝叶子不包裹成球状。人类嫌野甘蓝的叶子太小,于是本能地开始选育叶子更大的品种,最终产生了叶子大而厚的绿甘蓝(collard greens,B. oleracea var. viridis)和叶子严重皱褶、表面积极大的皱叶甘蓝(kale,B. oleracea var. sabellica)。



绿甘蓝。图片:wikipedia



皱叶甘蓝。图片:plantsam.com

皱叶甘蓝最早出现于公元前五世纪左右,至今仍是西方人餐桌的主角之一,可煮可炒可沙拉,在欧美小朋友最讨厌的蔬菜排行榜上排名也一直很靠前。人们还从皱叶甘蓝里选出了叶片鲜艳多彩的品种用于观赏,就是羽衣甘蓝(Ornamental Kale,B. oleracea var. acephala)——不过我并不推荐大家去街边花坛里收获这种蔬菜。



羽衣甘蓝。图片:fpcn.net

这一系里还有个奇葩是高茎甘蓝B. oleracea var. longata,仅在属于英国的海峡群岛上有种植。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茎可以长到5米高,而且非常结实,通常用来做手杖,是当地重要的出口商品,在20世纪初曾经每年出货30000根。



高茎甘蓝,感受一下有多高。图片:metafilter.com
2
结球甘蓝品种群

芸薹属的蔬菜都有嫩叶卷在一起形成球状体的潜质,甘蓝也不例外,于是有了结球甘蓝品种群Capitata Group 。这一系的主角就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包菜、卷心菜、莲花白(cabbage,B. oleracea var. capitata),中文里的甘蓝其实就是指的它。结球甘蓝大概于公元1世纪出现,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由于容易栽培且产量高,在困难时期甚至能替代主粮。如今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结球甘蓝失去了霸主地位,却又衍生出了很多花哨的品种。比如说紫甘蓝,花青素含量比这几年大热的黑枸杞之流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吃起来味道还是一样的。



结球甘蓝,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包菜了。图片:wikimedia
3
抱子甘蓝品种群

结球甘蓝的优点是高产,缺点也是高产,球太大了吃起来不方便。能不能让甘蓝长出小球呢?18世纪的比利时农民培育出了抱子甘蓝(brussels sprouts,B. oleracea var. gemmifera),进而发展出了抱子甘蓝品种群Gemmifera Group。这个品系的顶芽不再结球,而是多个腋芽形成小球,排列在直立的茎干上,看上去有点密恐。抱子甘蓝在欧洲比较多见,是一种逼格略高的食物。烹饪方法倒是很简单,剥去外层老叶烤熟了就可以吃了。这个品系的芥子油味道是甘蓝型蔬菜里最浓的,初次尝试的人往往不太适应,也很少有人会生吃它。



抱子甘蓝。图片:99roots.com
4&5
花椰菜品种群  & 西兰花品种群

欧洲的吃货吃了几千年甘蓝,改善口感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歇。没球到有球,大球到小球,可还是不够嫩,怎么办?然后他们发现甘蓝能结球的器官不只有叶子而已,花序也行。公元15世纪,法国人搞出了花椰菜品种群Botrytis Group ,又过了100年,意大利人搞出了西兰花品种群Italica Group。它们包括(看似正常的)花椰菜(cauliflower, B. oleracea var. botrytis)、(长得很分形的)罗马花椰菜(Romanesco broccoli) 和(配蚝油最合适的)西兰花(broccoli,B. oleracea var. italica)。



花椰菜。图片:altervista.org



罗马花椰菜。图片:tumblr.com



西兰花。图片:en.hortipedia.com

这三样东西经常在菜摊子上一字排开,颜色从黄到绿,口感从嫩到脆,任君选择。这几年还流行一个品种“松花菜”,结构比传统花菜松散,但质地更为坚韧耐煮,口感也更脆。其实传统花菜再长长,花序发育了抽出薹来也有这个效果,只是没那么好看。松花菜往往被冠以“有机花菜”的头衔,但这形态只是品种差异,跟有机农业没一毛钱关系,购买时请务必对菜贩嗤之以鼻。
6
芥蓝品种群

说了半天,好像“世界上最会种菜”的中国人对甘蓝的品种选育并没有贡献?还好并不是。甘蓝传入中国后,在南方培育出了薹用品系——芥[gài ]蓝品种群Alboglabra Group,也就是芥蓝B. oleracea var. alboglabra)。芥蓝在芸薹属里都是个异类,整属只有它是开白花的,变种加词就是白虎“白而光滑”的意思。广东人很爱芥蓝,程度与菜心仿佛。但芥蓝被广东人养得太粗了,那种对整根蔬菜的执着有时也不得不让步——白灼有可能煮不透,所以还是得斜切来炒,而且要强调是生炒。



芥蓝。图片:mypcgarden.ca
7
苤蓝品种群

芥蓝虽粗,但比起另一个专门用来吃茎的品系根本不算什么。早在公元一世纪,德国人就搞出了苤[piě]蓝品种群Gongylodes Group,代表品种是(kohlrabi,B. oleracea var. gongylodes)。这东西在中国又叫擘蓝,而在培育粗茎甘蓝方面落后了的广东人不服气,把它称为芥蓝头。香港某著名不靠谱美食家(我在这里隐去**蔡澜**的名字)曾经写文章介绍芥蓝头脆嫩味美,还说他终于知道了芥蓝是从这上面长出来的——拜托,苤蓝上哪有长芥蓝的位置?当然关于味道他还是没说错的,同在芸薹属芥蓝比什么芜菁之流好吃多了。



苤蓝。图片:pfaf.org

混乱的芸薹属

说完了主要的甘蓝品种群,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旁支。话说野甘蓝和野芸薹在一起混了那么久,不乱搞一下怎么对得起芸薹属的血统?于是欧洲油菜 Brassica napus就此诞生了。一开始欧洲人是不太分芸薹(或者芜菁)和欧洲油菜的,只说它们一个根圆一个根长。于是就有好事者拿根圆的和根长的又杂了一下,搞出了芜菁甘蓝(Rutabaga,Brassica napus var. napobrassica)。总之是乱得不行……



芜菁甘蓝。图片:davesgarden.com

欧洲油菜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每年春天举国观赏的油菜花海就是它。近些年来欧洲油菜的嫩茎也出现在菜市场上,以“青油菜”之名售卖——据我观察是四川人最先这么干的,命名上也与蜀地所谓“红油菜”即紫菜薹呼应。青油菜是我最喜欢的芸薹属蔬菜,它略浓郁的芥子油味道正适合加干辣椒和花椒炝炒,下饭!



青油菜,其实就是欧洲油菜的嫩茎。图片:jia19.cc

不过青油菜上市时间颇短,北方更是难得一见,农民种植欧洲油菜毕竟还是为了收获种子榨油。菜籽油产量虽高,却有个健康隐患——芥酸含量太高,吃了损害心机心肌。上世纪70年代,加拿大人培育出了低芥酸油菜品种,命名为Canola,即加拿大(Can)油(o)低(l)酸(a)。这油引进中国的时候翻译成芥花油,其实还是菜籽油。现在美国要求菜籽油中芥酸含量低于2%,而传统菜籽油中可以高达54%。我国油菜产量虽高,但低芥酸品种推广晚,市面上的菜籽油还是以传统的为主,购买时应注意分辨。四川人做红油藤椒油特别讲究好菜籽油,图的是那一股香气,吾辈吃货权衡之下,经常也就拼着伤心吃下去了。长久来看,还是换成Canola的好。



顺带,油菜田也是个拍照圣地。图片:panoramio.com



混乱的芸薹家族,未完待续。图片:kottke.org


物种日历

每天一个物种,好吃的

灵魂终会相遇。

微信号:guokrpac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日历娘今日头像
十字花科 菥蓂[Xī Mì]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自家小广告时间~


你们还记得白带鱼灵魂绘画大赛么?
日历娘把你们当时选出的第一名,做成了一件可以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的T恤!陪日历娘走来的你们,不来一件么~不清楚事情缘由的小伙伴,戳下图啦。





戳阅读原文,立刻买买买!
好吃的灵魂,一起相遇吧~


    关注 物种日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