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思丨价值预设的崩溃:高考作文题反思(上)

 

昨天,以一个专业的教育人士,对全国卷漫画作文题,作了一个相对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今天,虚拟一回“人格分裂”,以...

昨天,以一个专业的教育人士,对全国卷漫画作文题,

作了一个相对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今天,虚拟一回“人格分裂”,

以“里外不是人”的特殊身份,

对高考作文题的作一个深入的批判性思考。

观点或许偏颇,但华哥的心是热的。

价值预设的崩溃:高考作文题反思(上)

中山教研室 张 华


轰轰烈烈的又一年高考,终于降下帷幕了。

憋屈后的自由、疯狂撕书的快乐、卸下各种压力后的轻松,以及答完最后一道题后残留的莫名惆怅,通通属于全国900多万考生!

此刻,我想把最好的祝福送给他们:该干嘛干嘛去吧!

今天,全国卷的漫画作文题,依然被热闹地讨论着、争论着、搞笑着、报道着。

但此刻的我,真有点荷塘月色下朱自清的感受: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当我们几乎全民式地讨论这道“奖惩之后”漫画作文题,我们其实在讨论什么?

我们如此兴奋地去分析和搞笑,我们其实在传递和释放什么?

当年读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很奇怪堂堂一个大文豪,为何会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今天面对这道漫画作文题时,真的,猛然间就想起了他的这句话,似乎突然间就钻进他老人家的内心世界,理解了!

我只感觉到,一道原本是代表着国家意志的高考作文题,就这样可怜地成为我们无关痛痒的谈资甚至是极尽搞笑之能事的揶揄对象。这里头,或许已经暴露出我们至今顽强苟活着的“国民性”,从上至下,无一例外。

命题者

华丽的“价值”肥皂泡注定破碎无影
1
是的,所有人都看出来了,融入了“100分、98分、55分、61分、吻痕、掌印”等诸多元素的奖惩漫画,无不昭示着对“唯分数论”教育和“僵化标准”奖惩的讽刺和批判。这里头的理性思想是很严肃的:

我们的父母出了问题,

我们的教师出了问题,

我们的孩子出了问题,

我们的学生出了问题,

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我们的教育观念出了问题,

一句话,我们的立德树人出了大问题了!

推而广之,我们的民族复兴和国家兴盛存在着很大问题!

命题者的良苦用心,亦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昭然若揭”。真的,每每想到命题者的这番用心,作为一个长期捣鼓试题的“操盘手”,我深表同情和敬意。此种酸甜苦辣,岂是段子手和专家学者所能体会的?

然而,结果怎样呢?

如此用心“炮制”出的价值观预设,如此契合指导思想的“道德引导”,竟然春风不度玉门关,几乎就没有引起高考当局者和旁观者的一点“垂顾”。学生们在虚与委蛇地挥洒800字作文,老师们则夜以继日地忙着作文题的审题立意,作家学者们则毫无二致,几乎都在隔岸观火地谈论作文题好不好写,还有那些淹没在网海中的段子手们,在制造着各种无关痛痒的搞笑句子。

可怜啊,如此高大上的“立德树人”问题,仿佛一个虚拟的华丽肥皂泡,在全民的骂声中、笑声中、争论声中以及自言自语中,不攻自破,消逝得无影无踪。

当人们全心全意地争论着这道作文题“怎么写”时,命题者苦心经营出来的价值预设,就这样被无情地晾在一边,尴尬地沦为了一个无人关注的反讽对象。

问题是:难道命题者都高尚无比而全民则狼心狗肺道德沦丧了吗?

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一年一度的高考是一场全民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大规模高利害考试,涉及人数众多,影响范围广泛,其“高利害”的表现就在于,考试结果将直接影响重大的现实利益分配,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布局会有震荡性的影响。

将价值观教育、道德教化、主流意识形态捆绑在高利害的高考中,从国家意志来说,确实是一项高明的决策,但是从高利害主体来说,这种捆绑,不过是贴在考试中的一种无用标签,其结果,必然是“炮制者”拳拳在心,而“利害者”心不在焉。

尤其可怕的是,这种附着在考试中的价值观,反而极易异化为一种“价值观反向”的负效因素,这就好比刘翔在110米国际跨栏竞赛中,愣是要狂者一面国旗奔跑,可以预料的是,在跨栏过程中,这个国旗很可能很快就被弃置于地,而成千上万的观众,在乎也只是那冲刺时的时刻和顺序。

这样一来,这道漫画题中蕴含的价值预设,不可避免地就这样全线崩溃了。

教育者

“唯分数论”实践者毫不羞耻地指责高分或不及格
2
人格分裂固然是一种不正常和可怕的人格障碍,但反观当下现实,我们又常常发现,人格分裂竟然能自如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世界,成为一种我们“日用而不知”的常态性人格,换言之,它是一种非常正常的非正常事物。

透过这道“奖惩之后”漫画作文题,我们对这一非正常的常态人格,认识得回更深些。

作为生活在中国高考教育体制下的高中老师,没有人不曾对这一高利害考试发出过轻微的抱怨或严重的苛责,也没有人不会对其中的悲喜欢愁有过深刻的体会。在很多高中老师的感性理解中,他们对这种“分数至上”的教育是充满忧虑甚至反感的。

我知道,很多老师也起初做过各种内心挣扎和思想反抗,但久而久之,多数人也就在强大的现实压力和利益下,选择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不仅如此,当有局外之人指责我们所从事的高考备考工作时,我们往往还会奋起反抗,晓之以理不行,则动之以粗。

一个绝妙的讽刺是,孩子尚小时,很多家长会猛烈抨击我们的“分数教育”,一旦孩子进入高中或高三时,则唯恐老师们不能让他的孩子拿到更多的“分数”。

这就恰恰说明,我们所有貌似公正的批判和苛责,都散落在我们的利益边缘处。

高中老师就是被卷入高利害分数中的一个群体,在偶尔也来一点所谓的素质教育之外,他们更多时候,则扮演着“唯分数论”的实践者角色,他们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往往就是试题、练习、分数、排名、平均分、重点率、边缘生等等。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没有庸俗的道德高下之分,只有正常的利益大小之别。

是的,这里面有太多的苦衷和牢骚。所以,当我们的教育讽刺漫画成为作文题后,教育者的内心当然是欢腾的,激情当然也是澎湃的,仿佛一口埋藏多年的腐臭恶气,终于可以借此机会喷薄而出。所以,教育者们会愤愤不平地指责那个98分上的“掌印”,也会打抱不平地批评那个61分上的“吻痕”。

可是,这样的批判之词入心入肺吗?我对此感到相当的悲观。也许是这两天,抑或仅限于这两个月,此后,所有的批判、咒骂、指责,丝毫也不影响教育者们继续一如既往地投入到“唯分数论”的伟大实践中。这些泡沫般的暂时性牢骚和指责,不过是一种表面狂欢的欲望满足,转眼就会随风而逝。更何况,还有更多的教育者,选择的是沉默,选择的是内心不怀好意的嘲笑,选择的是作文题如何写才不会偏离题意,选择的是如何透过让这道题为以后的增分提供借鉴价值。

原本严肃的价值预设,在我们的教育者面前,正如那覆巢之卵,坍塌下来,哪有安好之可能。于是我们知道,命题者试图借助一道作文题来完成价值引导和道德教化的重任,如果不是一种喧嚣的狂妄,那就绝对是一种无谓的自欺。

敬请继续关注:《价值预设的崩溃:高考作文题反思(下)》


    关注 技术作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