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念真|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人间条件

 

撰稿人:大雨...



一直关注我们公众号的伙伴,相信有发现:自创刊以来,我们就一直有关注台湾的创作人吴念真;为此,我们以“在地”名义举办的线下活动,也连续分享了他的三部《人间条件》主题作品

吴念真是台湾屡获殊荣的多面创作人(有多牛?哪里不懂戳哪里☞粗俗与悲悯 | 吴念真的平凡之路);大约在2000年前后,开始编导舞台剧,联合台湾绿光剧团,推出《人间条件》系列作品,旨在探讨人活在世上,所必要的“条件”,诸如“坚强”、“责任”、“道德”等等。

今天,就上周天分享的《人间条件4:一样的月光》,来和大伙儿深入聊聊,其中的趣味儿。
看看在“一样的月光”里,到底又有着怎样不一样的“人间条件”。
1
一样的月光,是歌,也是剧
大多数人,不论是看戏还是看小说或者电影,首先会注意到的是其中在讲什么,也就是“故事”

“一样的月光”,如果熟悉八零年代台湾流行音乐的朋友,应该会想起来,歌手苏芮有首歌,就叫做《一样的月光》。

没错!作为歌曲的《一样的月光》,其实是吴念真和罗大佑一同作词,作为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

- 电影《搭错车》 -
- 电影《搭错车》剧照 -
吴念真后来把歌曲的名字,拿来做了剧的名字,也就有了《人间条件之一样的月光》,也因此,这部戏的背景音乐,也是苏芮演唱的同名歌曲。

歌曲里有句唱词:
2
怎样的故事,怎样的命运


在同样家庭长大的亲姐妹美女美真:一个乐观淳朴,却学习一般,十六岁就来到大城市打工养家;另一个小了没几岁,但是从小机灵,一路念书,直到美国学成,入职跨国公司。
而当妹妹事业成功的时候,姐姐却才找到一份并不稳定的保洁员的工作。
可是当妹妹风风火火,自认为能掌握一切,不单单是工作,自己的命运,还有姐姐的生活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因为上升遇阻,一气之下离职,情绪down到底;这个时候的姐姐,恰恰相反,她并不觉得自己“有工作”、很厉害,甚至只会为下一周打算,她对自己“底层”的工作很满足,忙碌之余,邀请工友回家庆生,好不开心。
当然,故事里落井下石的一幕也出现了,体态肥胖的姐姐,却得到了追求者的殷勤;而真正称得上“美丽”的妹妹,却在感情上受冷落;更狗血的一幕出现,是在剧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心态扭曲的妹妹,竟然勾引姐姐的追求者,那个她曾经不屑一顾的小区门卫。
整个故事,妹妹和姐姐两人,矛盾冲突的主线非常清晰;同时,三角恋情的辅线,也很好地映衬了姐妹两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相反的人生追求。

因此,当有朋友要我从《人间条件》五部作品里,选最喜欢的时候,我的答案是《一样的月光》。

那么,在这“一样的月光”下,到底是谁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谁,究竟谁最后得到了幸福,究竟这一切归于性格还是环境?

没有确定的答案!不过,吴念真的确是聪明的,他把人物设定成了同一家庭长大的亲姐妹,讲的却是反差极大的两种命运。

难怪有人将台湾最会讲故事的头衔,给了吴念真。
3
好演员,更完美
故事讲得好,固然是前提;不过上了舞台,演员演得精彩,更是关键

这出戏里头,吴念真在开场就给自己留个“帅哥”经理的角色,这并不是他第一次登上舞台了;同时,他在杨德昌导演的《一一》等多部电影里,也有出镜。
- 吴念真 -


作为女主角之一的妹妹美真,则是著名的黄韵玲饰演。

关于她,我们专门的文章介绍,这里就不占用篇幅了(哪里不懂戳哪里☞台湾音乐精灵 | 罗大佑,李宗盛...她和她的一代音乐人)
- 黄韵玲 -


姐姐“美女”的饰演者林美秀,在剧中表现也是让人难忘。

她丰满的体态和憨厚的表情,很好的贴合了“底层者”一类人的形象;当然,翻开林美秀的履历时,我们会发现,即使她大多数时候出演的是“母亲”、“姐姐”这样极富亲和力的角色,甚至略显平凡;但是十岁开始进入舞蹈团的她,曾经是出色的舞者,27岁开始接触舞台剧,入门的导师更是大名鼎鼎的李国修先生。
- 林美秀 -


从屏风表演班到绿光剧团,她在舞台剧这一领域非常出色。期间更是在《黑狗来了》、《总铺师》等电影作品中,留下身影,也是获奖频频。

如前所说,吴念真在《一样的月光》里,设立了很好的故事线索;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林美秀和黄韵玲,两位“反差”极大的演员,把矛盾冲突,演绎到了极致

林的憨态,黄的干练;林的单纯,黄的心计;林的丰腴,黄的美丽;林的宽容,黄的刻薄。没有她俩,这戏没这么好看!
4
舞台语言 vs 电影语言
看一出舞台剧,除了故事以及编故事的编剧和演绎故事的演员之外,我们还值得关注的就是“舞台语言”

所谓“舞台语言”,就是舞台上的表达或者呈现方式,这里的语言不是指我们说话的语言;而是包括舞美、灯光和空间等诸多要素

如果说,电影是用镜头所构建二维时空来讲故事,那么,戏剧则是用舞台所构建的三维空间来吸引人

从结果上看,三维和二维的差异,也是“舞台语言”和“电影语言”的区别。

吴念真作为台湾电影新浪潮的标志人物,不但是编剧和导演,也是演员,当然是很熟悉“电影语言”。

他在舞台剧的创作中,也能看到很多“电影语言”的残留,尤其是舞台调度
比如说有时候过于频繁地“关灯”,通过暗场完成场景切换;比如说,为了叙事的完整性,以“插叙”的方式回忆主角的童年,且不止一次;再比如演员之间的走位和空间关系,更适合“蒙太奇式”的镜头语言的表达,而不是“舞台语言”。

如果说好的“故事”是编剧的能力,好的表现则归功于演员,那么怎么在舞台上把一切呈现出来,也就是如何运用好的“舞台语言”,就跟导演的功力密不可分了

吴念真的《人间条件》,每一部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下月初,我们“有染Ÿ·在地”将推出第五部的观影分享活动,敬请大家期待!








    关注 有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