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故迹游系列]烟雨江南天士迹6

 

叶老爷是个实在的人。。。...

欢迎点击关注,不过我可能随时跳票~
烟雨江南天士迹6

医家故迹游系列


谈学术观点,单从史料记载——包括史书上叶天士的各种传记、他自己写的序言啊或者按语什么,当然还有他的用药风格、思路——开处方其实也是一个行为结果,从结果自然也能倒推出当事人的行事风格——从这些资料看来,叶天士给我的第一个性格特征印象是,这是一个实在的人,甚至都可以算是实用主义者了。



他是个实在的人,第一个原因是他的生活方式。不同于上面离题讲到的薛生白薛大夫,叶天士没那么多业余爱好。所有的史料里面,只有一条记载了他的业余爱好——篆刻。据说,他篆刻水平还不错,但是估计也没有不错到大家的程度,毕竟篆刻史上没什么与他有关的记载。另外顺便说一句,史料方面关于他的记载实在是十分得少,主要的是《清史稿》里面有他的传记,大概两百字,相当短,还跟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章楠他们放在一起,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文献就是《叶香岩传》。史料方面记载不足且记载单一,也从侧面说明了,叶天士在当时这么一个儒生至上、医工下等的年代里,实在是在医学之外没有什么特别有名的地方——你看看人家薛生白大夫,不仅正史有记载、还有朋友给他写文章、八卦杂志里也有曝光,还出版了自己的文学、哲学著作。早一点的傅青主更牛叉,享有医名之外,还是书法大咖、精通律法、道法通玄、武功高强(《七剑下天山》里有一剑就是他)……
(电影《七剑》里的傅青主)


么叶天士同志都在干嘛呢?看病。说他是个实在人,就是因为他一辈子都不玩别的,就实实在在在看病。他诊务非常忙,忙到连自己两本代表作《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都不是自己写的——前者是他难得一次跟学生去洞庭湖玩,随口讲的,学生记录了下来;后者则是粉丝收集他的病案、集结而成的(叶氏还有其他一些著作,但真伪有争议,不管怎么说,相比起其他医家,他自己写的著作确实是非常少)。



过话说回来,叶天士同志之所以养成这种性格,应该跟他小时候的家庭出身是有关系的。上面咱们提过了,薛生白小时候是名门世家出身,受到的教育就是要追求形而上学的东西,基础教育也比较好,各种学问都学过。叶天士一开始也是有很好的经学教育的,可惜他老爹过世太早,不得已,他得靠当医生来挣钱养家——假设他老爹阳生公没有早逝,以叶天士的家境及老爹那种文人习性,估计叶天士也会成为一个才情纵横的风流人物吧。说真的,读叶天士的史料,我一直隐隐感到一种紧迫感,仿佛他总在为生计奔波——即便在医学方面,他真的热爱中医么,我感觉不出来,我只觉得,他一直在从事着接诊这个事务性工作,他甚至应该也没空想过热爱不热爱这个问题吧。药王孙思邈写过一篇很经典的《大医精诚》,谈的是他对医德的一些看法,叶天士一直忙于看病,压根没空讨论这些,他实在很实在。



叶天士是个实在人,甚至是实用主义者,还有另一个原因,这个表现在他的学术特点上。

大家都知道的,中国古时候的文人,在做学问方面往往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有些“暧昧扭捏”:古时限于文化背景,对“圣人之言”是需要尊崇的,这一点在中医界也是这样。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这本书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一本理法方药具全的书(就是医理、病理、治疗方法、治疗思路、治疗用什么方子什么药,一系列都有),仲景为后世尊为医圣。那么当你有个新的观点的时候,按照做学问的习惯,你是不好直接说我这个观点跟医圣张仲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伤寒论》重点论述的外感热病方面。那一般都得怎么说呢?就得说得“暧昧扭捏”一点“这个观点,不是仲景没有讲到,是大家没有读出来”“大家都误读伤寒了,以为是这个样子,其实是那个样子的”“伤寒这个方子治疗这个病,有点治疗不到病位上,不是说治法不对,是需要引导一下作用方向”。用这么个扭捏的态度做学问往往会出现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情况。明明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这么两下子的事儿,非得绕弯弯说得复合圣人之意,文字上容易把人看晕了,立意上又不清晰,这学术观点就很不容易让人理解了。应该说,古代大部分中医都这样。



过咱们叶天士没这么干。上面提到了他的著作《温病论》,这个著作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温病学说理论基础,在这书里,他一上来就十分直接地说了一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气血是一回事儿,但是治疗,完!全!不!同!——就这句话,到现在都还有学者认为叶天士完全没学会伤寒、瞎讲,更何况是在当时那个时代了。但咱们的叶天士同志不管那么多,就是这么直接地说两者不同了,怎么着了——而且他不仅直接讲出治法不同,用药也是干净利落脆,不跟你们嗳暧昧昧地搭些《伤寒论》里面那些辛温的药了,直接上“新药”,像金银花、连翘(这个其实张仲景也有用)、牛蒡子、通草、霜桑叶。如果你把历朝的医案大致翻下来,会发现到叶天士这里忽然多出了很多药,这些药虽然不是叶天士第一个用的或者不是他发现的,但是却是到他手上用得最多最广的,可以说,许多药是他第一个这么“正儿八经”地运用的。他用药就一个思路,哪个药最好用我用哪个——你看,多实在的一人。
(徐灵胎评版的《临证指南医案》)附的《种福堂公选良方》被认为也是叶天士著作之一。种福堂也是叶天士的故居之一。


术上还有一个点可以体现叶天士的实在,就是他的理论论述也是清晰直接。比如说他讲到治疗温热病“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再有如讲治疗思路的“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就不可下也”,一条一条,清清楚楚,可操作性强。什么?你说感受不明显,那你看看明代医家张景岳的论述“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兵不可久用,故良将用于暂。乱不可忘治,故良相不可缺”,还有跟叶天士同时代的清代医家黄元御的药解“盖木为青龙,因己土而变色,金为白虎,缘戊土而化形,白术入胃,其性静专,故长于守,苍术入脾,其性动荡,故长于行,入胃则兼达辛金而降浊,入脾则并走乙木而达郁……己土健则清升而浊降,戊土健则浊降而清亦升,然自此而达彼者,兼及之力也,后彼先此者,专效之能也”这样对比一下,有没有觉得叶天士的用词真是,实实在在……

(2016.2.18)

(未完待续ˊ_>ˋ)

扫描底下二维码可以关注。


    关注 吕方舟中医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