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和沙砾

 

关于写作技巧的一点思考,送给喜爱阅读和写作的人们...



题图:from Zoommy

经常有些 MacTalk 的老读者和我说,你可以拉个群给大家讲讲写作相关的东西呀。我说,为啥呢?他们说我们亲眼看到四年来你的文字从骨瘦如柴、磕磕绊绊到简洁流畅、读来上口,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妙呢?我说奥妙个头,你写四年你也行。

写作有没有技巧?当然有,我没有受过专业的写作训练,写了这么些年,也能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

写一篇文章有时候是讲一个故事,有时候是阐述一个道理,有时候是试图解决一个问题,有时候是引发大家的思考,但套路基本上是差不多。比如营造氛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或给出结论,或嘎然而止。一篇好的文章常常和剧本很类似,有清晰的开始、过程和结尾。具备有章可循的架构,这一点非常重要,无论你是通过文字内容,还是段落和标题,总要让文章的结构清晰明了,否则读者会陷入茫茫文字的海洋不知所措,放弃阅读。整篇文章要有节奏,或者通过某个情节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起承转合,或者通过一两句有趣的修辞引发读者的兴趣,否则他们会睡着的。文章切入要快,结尾干脆利落,凤头豹尾。

每次我的文章不自觉的遵循了这些东西,就会有个好的结果。

关于怎么修辞遣句,其实诗经里都写了嘛,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事物细节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或渲染气氛和情绪。

比:类比,以彼物比此物,由一件事引入另一件事,通过形象的类比让人们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兴:托物起兴,加以联想和展望,引出作者最终想表达的事物、思想和情感。

尤其是类比,我个人以为非常重要。很多优秀的作者都擅长使用类比和隐喻,因为类比思考几乎是跨越已知和未知鸿沟的唯一手段,也特别容易让读者代入,并为你的文字营造出跳脱和画面的感觉。但用好类比是非常难的,你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和优雅的表达方式,才有可能创造出一个绝妙的类比。村上春树是这方面的大师,无论是小说还是随笔,他的类比和隐喻都是随手拈来,读着极其过瘾,啊,文字还能这么写……

很多写作者经历过创作初期的干瘪过程,会转而追逐一种华丽的文风,这个我是不大赞同的。比如下面的文字,刚开始读觉得巨牛无比,文字夹着颓废之风扑面而来……等清醒过来你会发现这货什么都没说,不提倡。

总有人带着悲伤义无反顾的投进一望无际茫茫的黑暗,从此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他们的笑颜。只有月亮,承载着千年的秘密,依旧残酷皎洁的转动,洒下亘古不变的月光,让人心碎,让人心醉。我爱这冰冷的深沉的月亮,它是神明的肢体,它知晓所有人的愿望和不能说出口的黑色隐秘。

另外,写了很多年文章之后,我非常注重文字之间的「和谐」,比如我会注意长短句的配合,平时尽量用短句子,长句一定要读起来顺口,逻辑清晰。如果不是为了强调的话,重复的字和重复音节的字尽量离的远一点,因为文字就像音乐,不仅能看,还要可以朗朗上口。比如「可是和事情」最好别挨着很近,「尽可能的让它能够说明」两个能字在一起会让我很不爽,改成「尽量让它能够说明」就好多了。

这些细节99%的读者可能不会注意到,他们只会觉得,这家伙的文字读起来还蛮舒服的。「二爷鉴书」的作者邱岳是那1%里面的,因为有一天他突然告诉我,哥,我发现你开始注重字的音节处理了。啊,这就像你精心酿造了一杯美酒,大家都在牛饮,突然有个人告诉你说这是八二年的拉菲吧,你会非常开心,虽然你做的事情就是为了让读者无感知的阅读……但还是很开心啊,所以我咔咔又写了好几个二爷的段子。

写文章和做人一样,要留有余地,也就是收一下,不把所有的道理都讲出来,给读者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这一点「嘀嗒嘀嗒」的作者朱赟就做得很好,她的文章有时候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常常引发很多有价值的思考。我则往往用力过猛,喜欢把事情说尽讲透。所谓「亢龙有悔」,关键在悔,而不是刚猛之力。

有了这些东西,加上长时间的持续写作,差不多就能塑造出自己的风格,可能是个小酒馆,也可能是个咖啡厅,人们读了你的三段两段文字,不看署名,大致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说了这么多,写作技巧到底重要不重要呢?重要,而且需要长时期的实践才能习得。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所有的技巧都是为了内容服务的,没有好的内容,再好的技巧,都是无米之炊,无根之木。

有些作者虽然写作技巧上稍微欠缺一点,但他/她是能够生产璞玉的人,无论如何,那是块玉,只要稍加打磨,璞玉就能变成宝石并流光溢彩。即使没有这些技巧,他们也比那些只能生产沙砾的作者强多了,沙砾再打磨,最多也只能变成一块好看的石头啊。至于生产垃圾的作者,不谈也罢。

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缺的不是技巧,也不是沙砾,而是璞玉和能够生产璞玉的人们,你是吗?

掘金是一个高质量的技术社区,从 Swift 到 React Native,从性能优化到开源类库,让你不错过互联网开发的每一个技术干货。长按图片二维码识别或者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掘金」,技术干货尽在掌握中。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关注 MacTalk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