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意红楼:人在秋雨深处只影间

 

红楼梦真正让人欣赏不尽的是其情、其志,这情志更多的是作者用他诗意的笔触表现出来的。...



古典人文公众号

为你保留最后一片净土



作者、播音 | 雨
▶退出本页面仍可正常收听节目◀
◆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
◆可在页面下方打赏哦◆


在如诗的小说(上)里(♪ 红楼梦,一部诗意小说),我们主要说了意境营造的诗意美。这一期,我们来感受一下红楼梦人物刻画的诗意美。

小说的主要审美构成因素是塑造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之前的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性格刻画大体成单层面的结构方式,人物的语言、行为、形貌、心理大都直接通向中间、善恶等主导性格,性格的表征与内涵是一体的,它处于同一层面,没有表层和深层之别,以单纯美、鲜明美和理想美取胜。但这种性格结构方式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在其直接刻画的主导性格之外就难于再含有其它更为丰富、复杂的性格信息,人物形象往往是一目了然,“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则完全是坏的”,基本上没有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体悟空间。

红楼梦则成功地弥补了这种遗憾,使人物的性格刻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华之以色,永之以味”的诗意美圆融地化入了人物性格的刻画之中,这正是在诗歌中成熟和发展起来的诗意美的转化和深化。
传统的诗词创作是多为抒发个人的怀抱,读它的人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生活,尤其是他的思想,从而感受他的人格。红楼梦用诗笔写人,这不仅是作者作为传统文人对诗词的喜爱和他骨子舍不去的诗情画意,更因为他的人物本身就是一首一首的诗,虽然各个不同,却是情归一处。 

我们就以黛玉为例,她的来历很特别——是绛珠仙草转世,即她常说的自己是草木之人罢了。从生到死,既要让黛玉入得人世,又不浊于人世,真的是诗一般的艺术。黛玉初进贾府,其灵心慧性已见端倪,后来又写到他们姐妹入住大观园,林黛玉选择了潇湘馆时作者这样写她:“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就这几个字便不是其他人口中所能说出的,更何况竹在这里也大有意味。
古人写诗写闺情、闺怨,常用“湘竹”的典故,作者这里写起林妹妹来也不忘给她这样一个去处。有了这居室与湘竹为伴,才有后来宝玉顺着脚一径来至一个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湘帘垂地,悄无人声。正是在这里有了林黛玉的“风雨夕闷制风雨词”,有了她的“题帕三绝”、“五美吟”等等诗作,曹雪芹为了刻画这位洛神般美妙的女子真是下足了工夫。
最让人难忘的是第二十六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到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在二十六回中宝黛拌嘴后宝玉忽然被贾政叫了去,实际上是被薛蟠叫走了。黛玉心中不安,夜里又至怡红院外,不料晴雯正在生宝钗的气嫌她有事没事地跑来不让人休息,黛玉打门晴雯也没有给开。于是黛玉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 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了。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看到这些我们会想,似乎并没有人直接伤害她,为什么会这样伤心呢?

林黛玉寄人篱下,她本是极敏感又极专注的。在她的内心世界是孤独一人了,只有宝玉能让她觉得安慰,她很珍重这份感情,但又很明白也很知道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只是不忍心它来得太快罢了。在这样的夜晚之后,有了第二天的黛玉葬花和葬花词。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所谓“风刀霜剑”不是物质上的,正是她心中知己难寻的苦楚。黛玉本来也不需要多少世俗世界的滋养,她是一株草,用甘露灌愁海培育出来的一株草。所以在“芙蓉女儿诔”中,宝玉看似祭晴雯,实为哀黛玉。芙蓉女儿诔的开头便说: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相祭,无一样是俗果俗物,林黛玉珍重其情,但她只是“情情”,在这一回中她以为宝玉无情,便很决然地吟出了“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诗句…

但她的决然也不是什么委屈认命,她不相信这世界就这样不容美好的事物。“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既然没有,那不如“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只想求得一个“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她的这副心肠就如一株青草,摇摇曳曳的却是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去。虽经过风雨霜华,却始终眷顾着大地泥土之下的温暖与纯净,和“芙蓉女儿诔”中“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星日不足喻其精、花月不足喻其色”合在一处,一个“高标见嫉,闺闱恨比长沙”的人物形象渐渐地清晰…细看诔文恰如一篇《离骚》,黛玉虽为女子,其高洁之志却与屈原息息相通,大概都是所谓至情至性之人吧,所以曹雪芹写她的时候小心翼翼,脂砚斋评她的时候也总是怕唐突了“颦卿”。 
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作者用于探春等是瑶池仙品之类的语言,而至黛玉却偏偏用了“风露清愁”。分开来看,风、露、清、愁,总是离不开自然的风露,总是离不开诗清愁长,这才是黛玉,她必须是自然的。她的诗以清逸取胜,如“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还有“半卷湘帘半掩门”,还有“问菊”中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以及“桃花行”中“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唐多令”中的“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即使不去想她的行为举止,单单从这些诗中,黛玉其人,其怀抱,已自现分明,其志不可夺,其情不可尽矣。

红楼梦中会作诗的人很多,各有各的风范,也各自表现着各自的性情。象宝钗的“珍重芳姿昼掩门”之类,这一点说的人很多了,这里我只想说明:红楼梦的运笔行文,从作者角度看,是以诗写人,从人物角度,是暗合了以诗来写怀抱的古诗创作传统。所谓“诗者人之性情也”,从著书孤愤之说来看曹雪芹至深的思想感情又何尝不是借其人物与诗笔表现出来的呢,如果说《红楼梦》是家族史,那只是从它叙事的一部分去想的。但我们不能不承认,红楼梦真正让人欣赏不尽的是其情、其志。这情志更多的是作者用他诗意的笔触表现出来的。
更多精彩内容:

☞ 刘姥姥这个人呐

☞ 珍贵!87版《红楼梦》30年前培训班片段

☞ 古时常见的22个借代词,你都知道吗?

☞ 冷眼看唐人“干禄”诗文

☞ 小雅 • 美人薄笑


    关注 沉木花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