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茶醇,愿人长久

 

一年十二次月圆,唯独一轮洗尽铅华的中秋月,系着古往今来的阖家之乐。若觉得城市中的灯火灰尘掩盖了月光,那么不妨...









一年十二次月圆,唯独一轮洗尽铅华的中秋月,系着古往今来的阖家之乐。若觉得城市中的灯火灰尘掩盖了月光,那么不妨试试效仿古代的雅士文人,择一清雅之地,茗月相伴。


*团茶如月,须臾映千年*
相聚家宴,自古就是中秋不必言说的主题。《红楼梦》中就曾描写过三次贾府中秋家宴,场面格外热闹,包括祭月、听曲、联诗,还有流传至今的击鼓传花游戏。品茶,无疑是家宴后的保留节目。贾母在一次家宴后到栊翠庵品茶,提到“我们才都吃了酒肉”,而这话被茶艺精湛的妙玉听到,她便忙去烹了去油解腻的“老君眉”,贾母甚是喜欢。家宴与茶的渊源,可略见一斑。

以茶伴家宴是雅事,也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中秋启,即有饮茶。唐宋时期,茶作团饼状,所谓“糜玉寸阴间,抟成新范里。归呈月正圆,势动龙初起”,古人常以月喻其形,因此彼时的团茶也有“月团茶”一名。古时的团茶,有繁琐的程序,经过炙、捣、碾、筛,然后在釜中煎煮而成。想来中秋月圆之夜,等待着,也是一种风景。



煎煮间,茶香四溢
自明太祖罢贡团茶后,茶叶主要以散茶为主,品饮也成了现在的冲泡法。圆月依旧,而茶事多有流转。当年作为贡品的团茶只能在皇家大院中煮饮,而后的散茶,却如月光一样撒播于千家庭院,成为人人可品的雅品。

*岩韵花香,武夷茶事多*
武夷岩茶古时美称晚甘侯,制成的贡茶又称龙团凤饼,在古时可谓是茶中上品。苏轼有茶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相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诗中说的“前丁后蔡”即指丁渭和蔡襄,意谓两人为争宠皇上,取武夷溪边的叶芽,研制大、小龙团茶作贡茶,可见当时武夷之茶的金贵。

圆圆的茶饼,中秋品来似团圆之意更浓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范仲淹曾如此称赞武夷岩茶,而理学家朱熹更是自称“茶仙”,一生大半是在茶乡武夷山度过的,“琴书四十年,几作山中客”,乐于武夷山水。



武夷山麓九曲溪畔的“武夷舍”记录着朱熹“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的生活
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评论道,“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山属丹霞地貌,连绵起伏的岩石山上覆盖着一层深厚且营养丰富的风化岩残土,加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造就了武夷岩茶独有的“岩韵”——茶香如岩石般厚重,如花草般清香。




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韵,即岩骨花香之口感

*古树茶田,护养续佳话*


武夷岩茶品类众多,其中以大红袍馥郁的兰花香最为持久,且“岩韵”明显。而今,虽然大红袍母树的茶叶已停止采摘,但人们依然可以在武夷山的“九龙窠”大峡谷内,看到它们生长四百余年的古朴苍郁。


武夷山的大红袍母树,已有近400年树龄
作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的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也正是今时与彼时诗意的共存和延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供图)
从2012年开始,梅赛德斯-奔驰“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项目”即对武夷山遗产地保护工作开展了资助。我们联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及当地茶业公司,共同推进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包括对当地茶产业进行发展现状调查、现存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最终形成了《武夷山茶产业发展与世界遗产地保护双赢策略研究报告》。我们还参与建立景区违规茶园卫星定位系统,有效控制了违规开垦。

中秋家宴上泡一壶香茗,叙一段旧事,岂不美哉?





    关注 亳州之星奔驰4S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