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艺术毕业季产学对接研讨会”——持续报道之一

 

本期艺典典为您呈现部分嘉宾发表的观点与看法!...





2016北京艺术毕业季研讨会于6月17日正式召开。以产学对接为核心主题,就各大院校艺术毕业生就业、择业、创业为中心与北京20所高校代表以及各大文化产业园区,企业以及风险投资领域的代表,进行了深入的意见互换与讨论。


本期艺典典主要为您呈现
部分嘉宾发表的观点与看法

嘉宾观点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田海鹏议题:我们呼吁有一个学生原创的基金,有一个产品研发孵化平台

不管是艺术教育还是其他教育,都在思考与社会对接的问题。包括曾主任每年设计周做的事情,我们都有参与,都想解决这个问题。

我想的是两点,一个是教育也就是人才的培养的路径,还有一个就是教育成果的转换。毕业之后是市场说了算,市场真的能解决问题么?我自己也在考虑,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人才的成长是需要几个元素的,缺一是不可的。我们中央美术学院家居专业,从09年开始今年是第四届。这几年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去向做了一些反思,我们也呼吁搭建平台,从路径上去思考。我们设想,在我们教育本体之外,有一个学生原创的基金,能够在他们研究之初,就有这样的一个回馈和支持。

第二个,我们想要有一个产品研发孵化平台,从教育设计的阶段,就有产业的介入,就有新材料新科技的进入。我们现在真正提供的产品和人们真正需求的产品之间是否相符?应该建立一个体系,我们提出来这样一个深刻的概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 系主任,洪兴宇

议题:学生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理性的评估

我们目前毕业生的要求比较高,月薪上万才会考虑去就业。我经常和学生说:你来学校的时候可能是一个金字招牌,出去了以后你就是个零,等于重新开始。第一年企业可能给你一万,第二年你可能还不如其他院校的学生。

企业很实际,你要给他带来效益,没有效益第二年你可能就是失业。

某博物院每年都会向全国高等院校在美术、设计、古文物修复方面的人才需要大概20人左右,我们学校一般会去两三个,好的时候有7、8个,他们也会有一些要求,本科生不要,要研究生以上,或者博士生,但真的去了以后,他根本用不了,其实中专生就足够了,这个也是资源的浪费。

外地的为了留在北京解决户口问题,解决孩子的就业问题,他就会去博物院,工资少一点无所谓,但是企业我不可能为你带来户口,这些情况是不一样的。我还是很感谢有北京艺术毕业季这样的一个对接平台,他像是一根线能给我们和政府企业学生之间做一个连线。



艺术家,王开方

议题:学生们还需要第二次的再孵化,社会的孵化资本的孵化

现在学生真的是很有才华的,但是不一定能够完全的对接社会,学校就像是第一次的孵化。刚毕业的时候他们已经成为一只鸡,但还是一只雏鸡。

还有很多的企业资本,就想要这只鸡要下蛋,但是其实他还只是一直雏鸡,他还不能完全下蛋,你要逼着他下蛋。勉强下的蛋是不可用的。当然我觉得有才华的学生不是没有,真的有,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你是可以拿出去的,但只是少数的。

我们应该给他们的是一个鸡窝,有大鸡带着他们。尽管他们觉得自己是很优秀的鸡种,能够超越大鸡,但是他们的翅膀还不够硬。

所以我认为各种资本的注入和各种平台企业直接对接是非常好的。直接从学校的孵化器中把小鸡接出来,但是学生们还需要第二次的再孵化,社会的孵化、资本的孵化,让他们真正知道其实社会跟学校是不同的。

在学校里是一种学习,在社会实践中要去学的更为重要。
点击阅读原文第一期
2016北京艺术毕业季研讨会 | 理念的融合与碰撞


推荐阅读

独家采访:

中央美术学院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服装学院  |  北京电影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 首都师范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泰尔弗商务分院  |  北京城市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

热点推荐:

毕业季=分手季? |  毕业旅行  |

《欢乐颂》  |  关于毕设,我崩溃了!  |   北京毕业展  |  文明看展 |  毕业照


    关注 艺典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