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篮”,不应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枷锁

 

10月1日,人民币“入篮”,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并不只有“入篮”这件事。...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一员,拿到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入场券。



这一天,中国等待了很久。

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并不只有“入篮”这件事。此前几天,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授权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担任美国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人民币清算业务真正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全时区”覆盖,满足了“国际投资货币”的条件。加上人民币早已拿到全球贸易融资货币“榜眼”、人民币国际结算量稳居世界前十、人民币正式“入篮”, 这几件事足以表明:人民币已经实现了从一个国内货币到区域货币再到国际货币的跃迁,实现了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的全能,成为一个“教科书”式的国际货币。



这就好比我们一个普通百姓考取了“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有了一些出去闯世界的资格。不过,世界很大不好闯,人民币这个新手怎么才能闯出一条自己的路呢?

第一,不忘初心。

人民币国际化是个学术用语,说白了就是持有和使用人民币的人、企业、政府等市场中的行为主体越来越多,量越来越大,对人民币越来越信任,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一句话,人民币在世界上越来越火。



人民币火了,不能忘了本。人民币之所以在世界上得到广泛接受,根本原因是背后有中国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这种强大,不仅是经济上的、金融上的,更是综合实力上的。没有强大的国力做后盾,人民币就走不远。

同样,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发展壮大、逐步走向世界经济舞台中央的过程。就拿人民币“入篮”这件事来说。如果不是中国经济体量达到世界第二、中国与G20成员国同舟共济、力挽金融危机狂澜,人民币“入篮”想都不要想。



同样从技术层面讲,人民币要“入篮”,首先要满足国际贸易额占全球总额1%这个门槛。试想,如果中国经济不强,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是世界第一,单靠金融实力的话,人民币同样不能“入篮”。须知,在人民币之前,IMF早已考察澳元、加元多年,最终因它们不够格而落选。这说明货币国际化的根本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国际化。

强货币必须有强国做支撑,否则就会沦为国际金融炒家的玩物。比如,英国要脱欧,日元却被莫名其妙地炒上了天。这样日元不但不能服务日本经济,反而有损,是为大教训。因此,人民币即便更加国际化,也必须不忘中国和中国经济这个初心,也就是要首先服务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是脱离开来单纯玩金融,不然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第二,尽到国际货币义务。
当前世界经济深度复杂调整,既有以往科技和产业革新红利耗尽、新经济动力仍处萌芽的因素,又有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适应世界经济新发展要求的问题。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尤其是成为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中一员后,便有义务补充完善这个体系。

一方面,要在保证国内币值稳定的前提下,与欧元、日元、英镑等一道,填补美元泡沫无度膨胀所导致的亏空,负起更多国际清偿责任。另一方面,要填补现有体系的空白和漏洞,把中国运用金融支持发展的好经验向全球推广,中国等发起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是一个好例子。

第三,以我为主。
目前,国际上对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主要有两大期待。一是希望人民币更加好用,能实现更丰富的交易机会。二是希望人民币使用更自由,能实现更大程度的自由使用。理论上说有需求自然要有供给,但同时,也应注意识别出真需求,抵制虚妄需求的诱惑。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还要把握好节奏、把握好尺度、把握好风险。

例如,IMF批准人民币“入篮后”,不少声音认为,人民币应该加速自由化,全面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否则小心5年以后被IMF的再次检查踢出去云云。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被这样的观点左右。想当年,马克“入篮”时德国并没有完全金融自由化,发展得挺好。日元“入篮”时倒是金融自由化了,之后的路又怎样呢?不言自明。因此,人民币今后的路还得靠自己走好。

“入篮”是对人民币的认可,但绝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终点和全部,更不是束缚人民币国际化的规范和枷锁。有所为有所不为,最后还得靠自己把握。
欢迎发表评论,期待您的真知灼见!
小贴士

【长按点击下图“环球锐评”二维码,存储到手机,然后点击微信扫一扫,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再选中刚刚存下的的二维码,即可瞬间订阅“环球锐评”公众号啦】
环球资讯旗下媒体


环球资讯广播
北京FM90.5
 广东FM107.1  上海FM102.5  
  天津FM105.4  重庆FM91.7  
环球资讯官方微博
环球资讯APP
环球资讯搜狐新闻客户端
环球资讯广播微信服务号




    关注 环球锐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