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监测:尿糖与血糖关系何在?陈大夫给您讲明白!

 

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项内容,是制定或更改治疗方案的有力依据。血糖监测是公认的监测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尿糖...

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项内容,是制定或更改治疗方案的有力依据。血糖监测是公认的监测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尿糖监测历史悠久且经济、方便,仍然被广大基层患者所接受。正确认识血糖与尿糖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虽然目前很少有大专家在推荐用尿糖监测作为评估指标了,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下它的机制和意义。

尿液是血液经过肾脏一系列对水分及其微量物质的滤过、重吸收之后,一滴一滴地进入肾盂、输尿管,而后进入膀胱的。尿糖就是尿中葡萄糖的含量,正常人尿中仅有微量葡萄糖而不能被常规测出。当血糖超过人的肾糖阈值以后,肾脏对糖的重吸收能力不及糖的滤过,在经过肾脏以后的尿液中便有了过多的葡萄糖,并且血糖超过肾糖阈值越高,尿糖的浓度也就越高。当血糖在这个肾糖阈值以下时,肾脏将滤过去的糖能够完全重吸收回血液,尿糖便自然消失了。

也就是说,尿糖出现的时间是与血糖超过肾糖阈值的时间相符的。尿糖的量与血糖的高低是相关的。

假如:您空腹血糖正常,并小于您的肾糖阈值,则空腹尿糖(-)。

当进餐后,血糖逐渐升高,假如在餐后的第35分钟时,血糖超过了肾糖阈值,尿糖便会出现了。在餐后55分钟时,餐后血糖达到峰值,尿糖也就在这个时间点上达到最高。之后血糖下降,当在餐后1小时20分时,血糖又低于了肾糖阈值,则尿糖也就会随之消失。如果您是留餐后两小时第一次尿做标本化验,其尿糖应该是有加号的,而这个加号只是反应您餐后两小时总尿液中尿糖的平均值,而不是您餐后第2小时的这一时间点的尿糖。其实,这个餐后的尿是“餐后35分钟之前”和“餐后1小时20分钟之后”的无尿糖的尿加上“餐后第35分钟至1小时20分钟”的有尿糖的尿的两者总和。如果您在餐后1小时20分钟排首次尿,尿糖浓度应该高于餐后2小时的首次排尿尿糖。如在餐后1小时20分钟排完首次尿后,再于餐后2小时留尿再测,尿糖就应该是(-)。

所以,血糖反映的是一个点,而尿糖反映的是一个面。 



餐后尿糖如果出现(+),除外试纸异常等原因,可以说明餐后的血糖有超过肾糖阈值的时候。如果一个人的肾糖阈正常,则说明他的餐后血糖有一段时间超过了9~10mmol/L(正常肾糖阈值),而且尿糖加号越高,其峰值血糖也就越高,血糖超过肾糖阈值的时间也可能就越长。

尿糖升高只是反映血糖是否超过肾糖阈值的一个指标,并不是血糖的真正反映。有的人血糖正常,但是其肾糖阈值低,就有可能出现尿糖。所以,凭借尿糖诊断糖尿病是非常错误的。相反,一个肾糖阈值高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可能已经很高了,尿糖仍然可能是(-),在不监测血糖的情况下,很可能忽视病情,甚至带来危险。从这个角度看,糖尿病患者只监测尿糖而忽视血糖监测,是不正确的,并有一定风险性。

正常人肾糖阈值在9~10mmol/L。但是具体个人的肾糖阈值又存在差异。糖尿病患者如果想用尿糖来分析血糖的高低,就必须要明白其个体血糖与尿糖的比例关系,知道他个体的肾糖阈值。当尿中没有葡萄糖加号时,说明其血糖没有超过肾糖阈值。

由于尿液的形成,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再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小滴(终尿)进入到肾脏,再入输尿管,最后在膀胱储存,当膀胱尿量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刺激膀胱压力感受器形成信号,传入中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在膀胱、尿道等系列肌肉的作用下排除体外,这才是我们看到的尿。所以,我们排出的尿都很难与某一个时间点相对应,而是一段时间终尿的集合体,而理论上的肾糖阈值是针对时间点的血糖的。所以说,精求一个人的肾糖阈值实际上是有一定困难的(除非导尿下)。个人的建议:检测点尿(实际中的点尿是不存在的,只能是30分钟的尿液),当出现加减号的时候,检测这个时间的血糖数值,就接近这个个体的肾糖阈值了。

由于尿糖只能间接提示血糖大概范围,不能准确地提示血糖的高低,不能排除低血糖和了解严重的高血糖,并且每个人的肾糖阈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然,短期内一般变化较小),所以,监测尿糖是不应该代替血糖监测的。当然,如果一个人的经济上不太好,则可以采取血糖和尿糖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因为这总比没有检测要好的多。
最后说:如果肾糖阈值接近正常,能够保持三餐前和睡前的“4段尿”的尿糖阴性,说明血糖控制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尤其是老年人。

段尿:

即一段时间的尿。“4段尿”,即三餐前和睡前留尿。早餐前的尿,可以是晨起后至早餐前一段时间的尿,也可以是晨起第一次尿,中餐前的尿就是早餐前排尿以后直到中餐前之间的尿,晚餐前的尿就是中餐前排尿以后到晚餐前之间的尿,睡前的尿就是晚餐前排尿以后到睡前之间的尿。



附注:
现在,真的是已经很少有专家建议患者监测尿糖了。但是,对于完成血糖监测有困难的患者,积极的监测尿糖也是有很大意义的。在中国出台的《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指出,对已经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极高危,年龄大于65岁,语气寿命5~15年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5~8%,即平均血糖11mmol/L左右。如果按照正常肾糖阈值9~10mmol/L来看,早餐前尿糖(-),中餐前、晚餐前、睡前之段尿尿糖有(+~++)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不知道自己肾糖阈值,可以粗略的用早餐前尿糖和血糖来进行评估,如果早餐前血糖是8mmol/L而尿糖(-),监测其它三段尿,只要不是最高的(++++),说明餐后血糖也不是很高。尿糖从(±)到(++++)而对应血糖的变化不会太大,一般在3~5mmol/L。所以,经验多的病友也可以粗略的从尿糖多少之中评估自己血糖的高低。
尿糖并不能反映低血糖和发现严重高血糖,当出现低血糖反应或者尿糖经常在(+++)~(++++)以上时(接触尿液,试纸就会迅速变色),就要积极的加强血糖监控了,以免发生意外。

最后再说两件事:一是影响尿糖试纸变色的因素还有不少,需要关注和学习;二是,尿糖监测不适用于糖尿病特殊群体,如:妊娠期血糖管理、围手术期等等,所以,应该和医生多沟通。
作者 陈刚 副主任医师
从事糖尿病诊治工作18年,任国内最大糖尿病论坛“甜蜜家园版主”,全国CIDE糖尿病知识演讲第一名获得者,现任瑞京糖尿病医院住院部主任。
陈主任为本公众号签约专家,可义务帮助广大糖友,想联系他健康咨询或解决您的问题,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tnbtb88(糖尿病同伴支持),回复“陈刚医生”查看。



    关注 糖友同伴支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