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萌货】鸸鹋、袋鼠、细尾獴、耳廓狐……还有西湖底的低调小生物~

 

澳洲来客——鸸鹋鸸(ér)鹋(miáo),念字念半边,算是蒙对了~...





澳洲来客——鸸鹋



鸸(ér)鹋(miáo) ,念字念半边,算是蒙对了~

很多人看到说明牌后,因不识鸸鹋二字而直接略过。鸸鹋表示一万点伤害……现在可要记住啦~



▲鸸鹋:“你过来,朕教你怎么读。”
鸵鸟与鸸鹋是世界上目前排名前二的鸟类,虽然是鸟,却不能飞。天上郁郁不得志,只能地下来称霸~它们跑步很厉害!

简单科普一下这两种鸟吧,涨姿势!

鸵鸟,广泛分布于非洲,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二趾鸟。也有令人羡慕的视力——可看清3至5公里远的东西,千里眼的节奏~

鸵鸟的体高可达1.75~2.75米,体重达到60~160千克。


▲鸵鸟
鸸鹋,澳洲的特产,体型在鸟类当中仅次于非洲鸵鸟,所以也被称为澳洲鸵鸟。鸸鹋体高达1.50~1.85米,体重30-45千克;几乎3只鸸鹋才抵得上一只成熟雄鸵鸟。


▲鸸鹋
鸵鸟的速度一般在60km/h左右,最快能达到72km/h;鸸鹋的速度也有50km/h。那再快点是不是就能起飞了?


▲奔跑的鸵鸟
鸵鸟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蛋,它的直径长15~20cm,也就和iPad mini2差不多高吧。重量可达1.5kg左右,相当于30枚鸡蛋!

鸸鹋蛋的蛋就特别啦,壳呈天然的墨绿色,此外也有天蓝色、白色。


▲左白:鸵鸟蛋,右墨绿:鸸鹋蛋
而两种蛋在雕刻工艺领域均具有极高的价值。


▲鸵鸟蛋制成的工艺品


▲鸸鹋蛋制成的工艺品


鸸鹋也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鸸鹋背部有一个可产油的脂肪袋,其产的油具有很强的渗透性,目前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消炎药中。此外,鸸鹋油对运动性损伤也有很强的疗效。


▲EMU就是“鸸鹋”哈
目前,杭州动物园在小动物乐园展出鸸鹋。与细尾獴、耳廓狐等小动物是邻居,简直反差萌!


▲细尾獴:我萌吗?


▲耳廓狐:抱团取暖


动物园里最撒欢的,还是游禽湖的小伙伴们。拍打湖面的声音让人听了就觉得冷嗖嗖。
连日的雨水模式,把动物们闷坏了。

小伙伴们趁着天不漏雨的当儿,就迫不及待地跑出来透气,顺带用自然风把潮湿的毛发吹吹干。


▲袋鼠:天晴了,连木头都是香的!


▲看看隔壁的小伙伴出来透气没~


趁秋色很美,快快约起来,去动物园看看这些小可爱!

西湖湖底探秘——底栖动物



不久前,“十二五”水专项“湖荡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子课题之一的“西湖水质提升和生态系统稳态转换项目”顺利通过示范工程第三方评估,并获得评估专家的一致高度评价。
西湖水好不好,除了透明度这个指标,还有一些“指标”很可爱,它们不是枯燥严谨的数据,而是生活在西湖湖底下的一些小生物,可以称之为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本身移动能力差。水体受到污染后,底栖动物可以稳定地反应这种变化,因此,它们能科学反映水体质量哦!
▲技术人员正在采集西湖底泥


其实,水域管理处每个季度都要对西湖“刨”泥巴,用来鉴别底栖动物的生物指标。少年宫、外湖、北里湖、西里湖、茅家埠、金沙港、浴鹄湾、乌龟潭、小南湖。上周,水域管理处就在西湖不同水域的9个采集点进行底泥采集。

这周,结果出来啦~


▲三角帆蚌
三角帆蚌是西湖常见的一种底栖动物,它的身体潜入泥中的深度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冬季水温低时,蚌体大部分潜入泥沙中,前腹缘向下,背缘向上,仅露出壳后缘部分呼吸摄食;夏季则大部分露在泥沙外。

除了它,还有别的软体动物,比如河蚬、田螺,数量也不少。

水域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可说了,以前的西湖水中,没有那么多的软体动物。那时候,还要特地往西湖里投放螺蛳,但是存活情况也未必有现在好。


▲日本沙蚕
还有日本沙蚕,白天爱玩潜伏,晚上出来觅食。

三角帆蚌和日本沙蚕这两种小精灵对生活环境要求可不低,它们都喜欢在水草丰富、水质较好的生态环境中生活。


▲黄蜻稚虫
这次,工作人员还欣喜地找到了黄蜻稚虫。以往西湖底泥的监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也是西湖水质变好,物种多样性增加的一个有力证据。

爱干净的小生物多了,喜欢脏的小生物在西湖里就住不习惯了。

水丝蚓的样子有点像蚯蚓,不过比蚯蚓小多了,也有人叫它水蚯蚓。它最喜欢住在脏的泥巴里,是西湖水脏的重要代表。

2011年采集的底泥中,大概有几百条。现在的底泥,就只能找出几条水蚯蚓了。这也说明了西湖水质在持续好转。必须赞!

来源:杭州动物园、水域管理处


    关注 西湖游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